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語言學習不再局限于文字這種單一模式,而是結合了圖片、視頻、音頻、色彩等多模態符號。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語言學理論,其在理論中提出:語言只是體現意義的一種符號,除此之外,圖像、聲音、色彩、動畫、頁面布局、空間布局等各種符號同樣可以傳遞意義。
一、為什么“看”——“看”的背景
早在1996年,國際閱讀協會就把英語語言能力分為六種,分別是聽、說、讀、寫、看和視覺表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首次將“看”寫進英語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也在解讀語言技能時再次提出:語言技能分為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具體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綜合運用。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寫是表達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由此可知,“看”已明確成為基礎教育中英語學習者所需要掌握的“第五個技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技能。
二、“看”什么——“看”的載體
學習語言的方式多種多樣,“看”無疑是當下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具體要“看”什么,選擇哪些載體,還是要看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是交流應用、興趣愛好,還是想要練習聽力、口語。選擇不同的載體側重點和效果也不同。
(一)看原聲電影
原聲電影是一種高效、有趣、全面的英語學習方法。它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語調和發音。通過觀看電影,學生可以學習正確的單詞發音、口語表達、語法和句型等,從而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同時能夠體驗到英語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和語境,提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二)看圖片
圖片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簡潔等特點。它比文字給人的感覺更加直觀、逼真,所以使用各種有趣的圖片來配合學生學習語言會使學習效果既有趣又有效。語言的大多數使用場景都是看到圖像后的反饋,看到圖像直接轉化為對應英文,這就是英語思維,具有英語思維能使學生的英語表達更流暢、地道。
(三)看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指通過身體各部分能為人所見的活動來進行表達和交流,也可稱為體態語或無聲語言。它主要包括手勢、眼神、動作及姿態等,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手段和補充。肢體語言在英語學習中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它不但能提升教學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運用交際英語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人們在交流時常伴隨著一些肢體語言,看這些直觀的無聲語言能直接地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有助于其更準確、生動地了解對方的思想和觀點,使交流更順暢。
(四)看思維地圖
思維地圖是由Hyerle提出的一種應用于語言學習的可視化工具。思維地圖是一種視覺化的工具,它可以用來記錄想法、信息、項目或者任務,并且能夠對它們進行分類和整理。其優勢在于它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梳理和理解復雜的事物,讓人們更清晰地看到各種思想之間的聯系。它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記住和理解信息,并且可以更直觀地展示信息的層次結構和邏輯結構,從而更容易進行思考和決策。
三、怎么“看”——“看”的方法
教師要設計多途徑的聽說活動,借助圖片、視頻、簡筆畫、手勢等幫助學生理解所聽、所看語言材料,引導學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運用中習得語言,學會表達。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來使用語言技能“看”,使之更好地為英語學習服務。
(一)對比法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Topic1 Section A中的2b板塊的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為例(如表1),教師先讓學生觀察表格第一行,并找出規律。通過對比,學生很容易發現橫向看表格中第一行都是形容詞原級,第二行都是形容詞的比較級(都以-er結尾),而第三行都是形容詞的最高級(都以-est結尾)。接著,學生會繼續發現縱向的規律,第一列是在單詞后直接加上er或est,第三列則是在后面加上r或st,第五列是雙寫最后一個字母再加上er或est,第八列是把結尾的y改成i再加上er或est。然后引導學生試著總結規律,再補充,這樣學生記憶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規則就簡單得多,印象也更深刻。最后再根據總結出來的規律把表格補充完整,達到鞏固的效果。
(二)歸納法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Topic1 Section B中的2a板塊的基數詞和序數詞為例。本課學生要學習日期的詢問和表達方式,需要涉及序數詞,因此,課文把基數詞和序數詞放在一個表格里,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字體進行區分,不僅幫助學生復習歸納了序數詞的寫法,還呈現了新知識,再通過觀察下列數字讓學生學會歸納數字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采用觀察、交流、歸納等遞進的方式學習,不僅增強了思維邏輯,還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問題法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以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2 Section C中的1a板塊為例。本課故事情節發展主要通過大幅色彩鮮明的動畫圖片和對話來呈現,可以通過看圖片預測文章的對話內容,再通過閱讀檢查預測,并進一步學習邀請和建議的表達,最后通過思考完成思維和情感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從掌握知識過渡到發展思維。
(四)體驗法
角色扮演是一種以模擬真實情境為基礎,通過角色扮演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方法。角色扮演有益于英語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等多個方面的提升,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在語境中通過角色扮演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運用。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3 Section A為例。本課圖片呈現了“國際美食節”的熱鬧場景,教師可以模擬美食節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參與英語實踐活動中找到樂趣。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英語時,也樂于探究其含義并嘗試模仿。這也是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點,促進核心素養形成的有效手段。
四、怎么運用“看”——“看”的教學啟發
(一)幫助學生提升信息解碼能力
在閱讀的第一階段,即看到文本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讀懂文本中的表層信息,例如,在圖表、列表或海報中迅速獲取基本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等)。教師應幫助學生篩選、評估這些信息,并使用導圖等工具來幫助學生區分和記憶這些特征,從而培養學生的直觀思維和行動能力。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1 Section C中的1a、1b板塊為例(如表2)。文章是一封郵件,Craig給Kangkang介紹自己、他發起的救助兒童的組織以及新學校。文章信息量也比較大,但是把復雜的文字信息轉換成清晰、簡潔的圖表信息,學生不僅可以快速獲取文本重要信息,還可以對文章總體概況和脈絡有清晰的了解。
(二)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語言思維能力
閱讀的第二階段是在獲取文本的基本信息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圖表、海報等文本材料,并幫助學生用語言來概括表達文本的主題。這種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將信息以更形象的方式予以組織,并加強了信息的概括性,培養了他們的具體形象思維能力。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1 Section C中的1a、1b板塊為例。本節課通過一篇題為Rainforests的文章,給學生傳輸有關熱帶雨林的知識,旨在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文章介紹熱帶雨林的特點和重要性,利用表格來呈現使文章清晰易懂,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進行內化,對后期的文章復述等輸出也是很好的輔助。
(三)幫助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在閱讀的第三階段,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識別和評估所看到的信息,這一過程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所看到的信息和所蘊含的中西方文化背景,分析其內在特點以及形成文化差異的原因等,從而推動學生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發展。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3 Topic 3 Section C中的1b、1c板塊為例。本課 “看”這一技能貫穿始終,不同的閱讀階段也是提升關于“看”的不同能力的過程。本課是大家熟知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首先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童話故事的圖片,以喚起學生的回憶。隨后,通過預測和連線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故事情節的探索,提升他們的讀圖和預測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接著,把握故事發展的脈絡,厘清細節線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用表格可以直觀地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和女孩的行為等線索,學生就可以帶著這些已知線索有目的地尋找具體細節,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故事情節復述和表演做了鋪墊。
本文通過閱讀過程中各種“看”的環節幫助學生完成對信息的獲取、梳理、概括、整理等階段,接下來可以繼續通過技能“看”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和運用;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文本改編成課本劇,創設情境用表演的方式將文章呈現出來。最后,通過課文的學習,體會童話故事帶給我們的快樂;通過故事了解社會背景、解讀文化現象、分析文化事例、比較文化異同;通過主人公的故事,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對比引導學生明白當下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所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思考并表達,從理解性地“看”到批判性地“看”,這就是提升核心素養的過程。
編輯:溫雪蓮
作者簡介:程清(1983—),女,漢族,福建武夷山人,本科,中學英語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