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梅 江蘇省無錫市厚橋中心幼兒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科學領域指出要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并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使幼兒了解常見植物——樹的基本特征,通過同伴合作游戲,激發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積極性。
(1)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能發現某一棵樹的基本特征。
(2)通過兩兩合作游戲,愿意與同伴合作探究并分享交流。
(3)能關注和了解身邊自然界中的樹,懂得熱愛和保護自然。
(1)物質準備:場地、眼罩、記錄本、水彩筆、統計展板、游戲規則展板。
(2)知識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身邊的物體特征,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師:今天,我們來到戶外小樹林里,觀察一下,你看到周圍有什么?
幼1:周圍有很多的樹,還有畫板、小草。
幼2:有一條小路,有幼兒園的房子。
師:我們周圍有很多樹、小草、房子,今天就來跟樹先生玩一個游戲。

1.教師引導幼兒學會認識一棵樹的方法。
師:玩游戲之前,我們首先要來觀察認識一棵樹。你們知道怎么認識一棵樹嗎?
幼1:可以用眼睛看。
幼2:用手摸摸。
幼3:我認識桂花樹,開出桂花來很香。
幼4:我家里種過一棵枇杷樹,所以我認識幼兒園的這個樹也是枇杷樹,葉子長得一樣的。
2.引導幼兒學會觀察一棵樹并記錄樹的特征。
師:請小朋友找一棵自己喜歡的樹,帶好記錄紙和筆,運用多種感官認真、安靜觀察,認識之前可以跟你的樹先生打個招呼,說:“你好,樹先生!”音樂停止我們就回到座位上。
3.請幼兒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將自己的發現整理后貼在記錄板上。師幼共同小結樹的外部特征。
幼1:我認識的樹先生是一棵高高的大樹,它是香樟樹,葉子都有些掉了,但還有很多是綠色的。
幼2:我認識的是一棵圓圓的形狀的樹,葉子小小的,樹干是細細的。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幼3:我觀察到一棵石榴樹,只有一個石榴在樹上了。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發現的?
幼1:我用眼睛看的。
幼2:我用手去摸的,樹皮上濕濕的。
師:孩子們,你們都觀察得非常仔細,我們幼兒園的園子里有很多不同品種的樹,它們有著不同的特征,有的樹干粗粗的,有的樹皮滑滑的,有的葉子大大的,有的葉子一頭尖,一頭圓。
1.教師出示游戲規則示意圖,介紹講解游戲規則。

師:接下來我們就要玩“尋找樹先生”的游戲了,怎么玩呢?先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2.幼兒根據圖畫猜測游戲玩法。
3.教師介紹規則與玩法。
(1)兩人合作,一人為向導,另一人戴上眼罩為尋找者,游戲過程中不能拿掉眼罩哦。
(2)向導首先走到樹林里確定一棵樹,此時尋找者坐在原位不能動,然后向導帶領尋找者,緩慢、平穩地走到確定的那一棵樹面前,讓尋找者通過各種方式記住那棵樹的特征。
(3)尋找者記好之后,向導要將他帶回之前的場地上,回來的路上眼罩還是不能取下來哦!回到場地之后才可以取下眼罩,然后兩人商量一下,利用空白的記錄單記錄線索,至于是怎樣的線索,需要兩個小伙伴自己動腦筋了。
(4)請尋找者拿著線索單,獨自出發找到剛才記住的那棵樹。如果找對了,請向導在原地大聲告訴尋找者:你找到我們的樹先生啦!
4.幼兒分組游戲,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
5.游戲結束后,請幼兒介紹游戲體驗。
師:哪些小伙伴成功找到了你們的樹先生?有x組小伙伴都成功找到了樹先生。誰來說說自己的體驗,是什么幫助你成功找到樹先生的?
幼:我是好朋友提醒我,摸摸樹葉的形狀,然后我就記住了。
師:你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什么?怎么解決的?
幼1:最困難的是我看不見,差點撞到樹了,幸好我的好朋友把我扶到安全的路上。
幼2:我覺得用手有時摸不出來,需要多摸幾個地方,樹葉和樹干都要摸摸,才能記住。

師:接下來,還是剛才合作的一組小伙伴,兩人交換角色,向導為你的伙伴戴上眼罩。這一次可以提高難度,向導帶著尋找者走到樹前時可以故意繞一點路、轉個圈之類的,畫線索的時候,盡量讓尋找者自己完成,不要提醒他。

1.教師介紹樹的不同特征。
師:小朋友們,樹先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有著不同的品種,有的樹可以結出好吃的果實,有的樹長著大大的葉子,有的樹身上會流出汁水,有的樹能開出好看的花;生長在不同地方的樹也不一樣,沙漠里的樹、海邊的樹、山林的樹都不一樣。
2.討論樹與人類的關系。
師:你覺得樹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為什么?
幼1: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可以為我們提供綠蔭。
幼2:樹是我們地球上的植物,小鳥在樹上搭窩。
幼3:要是沒有樹,我們就不能玩樹葉貼畫的游戲了。
師:樹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造紙、做家具、凈化空氣,還能為很多物種提供家園……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的樹先生,愛護大自然。
3.教師出示繪本。
樹的秘密還有很多,比如:樹葉為什么會變黃?鐵樹為什么要在土里放鐵釘?關于大樹的秘密,等著你們去一次次的發現哦!

1.充分利用園內自然資源。
本次活動教師采用的是戶外課堂的組織形式,充分利用園內的自然資源,讓孩子在園內樹木較多的小樹林里現場進行探究游戲。開始部分從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通過認識一棵樹的形式,引發孩子對樹的觀察與探索。
2.調動各種感官了解樹的基本特征。
基本環節中,第一次讓孩子們認識一棵樹朋友,運用眼睛看一看、小手摸一摸、鼻子聞一聞等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并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紙上,張貼在記錄板上。第二次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兩兩組隊,一個人為向導,另一個人蒙起眼睛為尋找者,在向導的幫助下,尋找者通過手、鼻子、嘴巴等感官進行對樹的記憶,通過繪制線索,將樹找出來。第三次則提升游戲難度,向導在帶領尋找者的過程中,繞一點路線,不再提醒線索,由尋找者獨立完成記憶和尋找的過程。
3.聯結樹與人類的關系。
樹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指南》科學探究目標1:親近自然,喜歡探究。所以,成人要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望,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幼兒觀察與分類的能力。在此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運用眼睛、手、鼻子等感官,學習觀察樹的外形,高矮粗細,樹干、樹葉的形狀、顏色、觸感等,建立幼兒與樹的聯結,再到“尋找樹先生”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對于樹的感官,最后,通過繪本的分享,了解樹在不同的地域,因生長環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生長狀態,樹的品種多樣性,樹木的功能,樹木與人類的關系等方面,讓幼兒形成保護樹木、熱愛自然的美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