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明(湛江市徐聞縣婦幼保健院)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期特有疾病,是孕產婦、圍生兒健康損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孕期千萬不可抱有僥幸心理,最重要的是提前了解、加強預防。但部分孕婦對妊娠高血壓的定義、分類、對孕婦及胎兒的危害、預防等知識知之甚少。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與血壓升高合并存在的一組疾病。血壓測定至少2 次,間隔4 小時或以上,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可判定為妊娠期高血壓。
根據《2021 昆士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指南》,依據起病孕周診斷分為孕前或孕20 周前的高血壓、孕20 周后新發的高血壓。前者包含妊娠期慢性高血壓、白大褂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后者包含妊娠期高血壓、短暫性的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
1.妊娠期慢性高血壓(原發的/繼發的)。包含原因不明的原發性高血壓;繼發于某些疾病的高血壓,如腎小球腎炎、反流性腎病、成人多囊腎病、腎動脈狹窄等腎臟疾病,庫欣綜合征、甲亢或甲減和肢端肥大癥、原發性醛固酮過多癥等內分泌紊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避孕藥、皮質類固醇、抗精神疾病藥物等所致高血壓。
2.白大褂高血壓。醫療機構監測時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孕婦家中監測或24 小時動態監測血壓收縮壓<135 毫米汞柱、舒張壓<85 毫米汞柱。
3.隱匿性高血壓。醫療機構監測時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 毫米汞柱,但在機構外的其他時間監測收縮壓≥135 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85 毫米汞柱。
1.妊娠期高血壓。首次出現在孕20 周之后;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尿液中尿蛋白檢查結果呈陰性,或者無其他子癇前期相關器官損害。
2.短暫性的妊娠高血壓。在孕20 周之后在醫療機構就診時新出現的高血壓,重復多次測量后血壓恢復正常。
3.子癇前期。首次出現在孕20 周之后,伴以下任一種或多種癥狀:(1)蛋白尿。(2)其他母體終末器官功能障礙:肺水腫;神經系統并發癥;血液學并發癥;肝臟受累(新發的轉氨酶升高)伴或不伴右上腹或上腹痛;急性腎損傷;子宮胎盤功能障礙。
4.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患高血壓的女性若出現上述子癇前期癥狀,也屬妊娠期高血壓。
積極獲取宣教知識 重視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認識,充分了解自身情況。
慢性高血壓患者備孕注意事項 慢性高血壓患者備孕時,若無靶器官受損且未使用降壓藥物者,可采用控制體重、控制食鹽攝入量、進行有氧運動等方式控制血壓。
重視風險因素篩查 根據不同等級風險因素,篩選孕婦是否為高危人群、中危人群及低危人群,以便分級管理。
改善飲食結構,重視營養干預 改善膳食習慣,合理調整膳食結構,增加奶類、蛋類的攝入,減少甚至不吃咸菜泡菜。增加鈣、鎂、鋅、硒、維生素E、DHA 等營養素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