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麗(浙江省義烏中心醫院)
隨著靜脈穿刺技術的不斷發展,靜脈留置針成為最常見的靜脈輸液方式之一。靜脈留置針作為臨床輸液工具,它的管壁特別光滑,與人體親和性好,套管柔軟、韌性大,在血溫下其軟度更加增大,可隨著血管形狀彎曲,避免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損傷,提高護士工作效率。但是在臨床操作過程當中,由于各種原因會使靜脈留置針出現不暢情況,其中套管堵塞發生率為19.39%~25.6%,目前對于靜脈留置針輸液不暢的原因和改善方法如下:
靜脈留置針不暢常見的原因之一是靜脈留置針針頭緊貼血管壁,對此,可以使用封管液進行沖管或者改變患者輸液側肢體的位置來解決輸液不暢。除此之外,采用后撤留置針的方法來解決不暢,邊推邊觀察滴液情況,直至滴液通暢為止,可以有效解決靜脈留置針輸液時的不暢,相比改變患者輸液側肢體而言,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及接受留置針的程度,延長了留置針的保留時間。
由于靜脈留置固定不理想而導致軟管打折,也可能會引起靜脈留置針不暢的發生。采用一種改良的靜脈留置針固定方式,用記錄紙同時粘貼在透析敷料和皮膚上,可使得記錄紙兩端均有固定位置,確保敷料平整,處于密閉狀態,與患者穿刺處皮膚充分貼合,保證透明敷料的密閉性。延長管用高舉平臺法行“U”形固定,輸液接頭高于導管尖端,且與血管平行。也可采用彈力網狀繃帶對靜脈留置針進行輔助固定,此方法在靜脈留置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及不適情況中都具有優勢。
如果靜脈留置針的穿刺部位不當,患者在進行正常活動時會使得靜脈留置針在血管內卷曲、打折。留置針穿刺時送管方式很重要,進針見回血后剩余1~2 毫米時停止送入,針芯退5 毫米,將導管全部送入血管后針芯全部退出,立即敷貼固定,可有效預防靜脈輸液不暢。外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受患者年齡和合作程度、穿刺部位選擇、留置針護理以及護理人員技術等因素影響,臨床中應合理選擇穿刺部位,提高護理人員技術,加強留置針護理,以延長使用時間。
靜脈留置針堵管也可能導致靜脈輸液不暢。國內對于堵管的研究有很多,國家衛生部門也頒布了《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作為行業標準來規范臨床輸液治療護理的實踐,以往多個研究表明,落實標準可以使輸液工具和輸液部位的選擇更加合理,降低靜脈管路并發癥,延長管路留置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保障化療患者安全。其中,脈沖式封管較直接推注式封管更能有效降低堵管率,減少血液回流效果,延長留置時間。
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通過減少患者的肢體活動度來減少靜脈血的回流,從而減少不暢發生率。與患者討論置管部位,順應患者的生活習慣,選擇非慣用手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感,充分體現人文精神。患者上廁所期間,靠安全留置針底座關閉安全針,防止靜脈血回流入輸液器,該方法明顯減少了靜脈留置針堵管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