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宏云 中日友好醫院
在小兒肺炎患者群體中,不同患兒年齡階段具有不同肺炎風險類型,2 周歲以內常見腺病毒肺炎,4 歲以內常見流感嗜血桿菌肺炎,而低齡新生兒、嬰兒常見衣原體肺炎,春季與冬季等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時節則多見葡萄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量可達小兒肺炎數量的20%,小兒肺炎的發生不僅對于患兒生理健康具有影響,同時也將影響兒童生長發育,以下將針對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措施進行分析和講解。
在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中,一般治療措施主要包括生活習慣干預及環境干預,首先需要確?;純猴嬍辰Y構的豐富與健康,基本飲食原則為確保優質蛋白與維生素攝入、充足熱量及少食多餐;在環境處理中需要保持生活與休息環境空氣清新,能夠定時開窗通風,一般室溫維持在18~20℃左右,開窗通風時則需要注意適當增加保暖措施,環境濕度維持在60%左右即可,并且由于呼吸系統疾病特點,在治療過程中通常需要控制、減少探視人群數量,同時避免患兒出入或處于吸煙環境內,使用物品與衣物需要及時清潔消毒,物體表面可使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在小兒肺炎的癥狀表現中可見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情況,且根據個體病情將伴隨出現不同程度消化系統癥狀及全身癥狀,所以在對癥治療中首先需要針對呼吸系統問題進行干預改善,可使用祛痰劑、糜蛋白酶等藥物霧化吸入治療改善呼吸道阻塞情況,促進咳嗽排痰的同時避免軀體水分過度丟失,憋喘嚴重的患兒可增加應用支氣管解痙劑,但如進一步發展出現口唇發紺、嚴重呼吸困難癥狀時則需要立即開展氧療,伴隨嚴重中毒癥狀或嚴重并發癥的患兒則可酌情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在其他癥狀的治療中,對于出現腹脹等胃腸道反應的患兒需要首先考慮中毒性腸麻痹的發生,及早開展胃腸減壓、禁食等處理方式,必要時可應用酚妥拉明、新斯的明等藥物;其他治療措施還包括積極改善與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預防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發生。
在進行病原治療前需要確定患兒病原體類型,并根據病原菌選擇敏感藥物,病原治療基礎原則為早期治療、聯合用藥、下呼吸道濃度高滲性、足量、足療程,具體用藥方式需要根據患兒疾病嚴重程度與發展風險進行選擇,對于重癥患兒主要采取靜脈給藥的方式用藥,對于抗生素世界衛生組織主要推薦4 種: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芐西林及復方新諾明,需要注意復方新諾明一般不適用于新生兒,輕癥患兒則可考慮使用頭孢氨芐,支原體肺炎與衣原體肺炎患兒可考慮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進行治療,臨床用藥一般需要持續至體溫復常后1 周、癥狀消失后3 天,支原體肺炎則需要持續用藥至少2~3 周防止復發,抗病毒治療則主要考慮使用三氮唑核苷、人α干擾素等藥物。
由上可見,在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中一般以藥物治療、對癥改善為主,其中要點在于及早治療,以防病情進展或出現其他并發癥;在用藥治療中,通常需要聯合用藥,為避免復發,在用藥治療方案的確定中應注意充足、劑量安全及足療程,確定患兒整體情況改善且穩定后才可考慮停止治療;在治療期間,為提升治療效果與效率還需要注意各類基礎治療內容,綜合提高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治療方案的確定與藥物選擇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