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好男 鄧潔瓊 鄭陳迪 桂林理工大學
陳 敏 桂林市衛生學校
為保證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大學生身心良好、健康發展,需持續強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積極分析現有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缺陷,制訂心理教育的強化方案并將其落實到教育活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理教育理念薄弱:很多高校并未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雖然設置了心理教育課程,但多是按部就班進行傳統課堂教育,師生缺乏有效溝通與互動。再者,很多高校依然應用傳統教材進行心理教育,并未與時俱進,或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現狀進行教育,所以教學效果不佳。
教師素質水平相對不足:當下信息技術、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需掌握相關科學技術,將其應用到教育中,心理教育也是如此。但實際情況卻是很多教師的專業素質不足,不具備優化教學模式、調整教學氛圍、增強學生興趣的能力,學生無法將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無法調節自身心理狀態,以至于心理教育效果不理想。
更新教育觀念。為充分發揮心理教育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需及時更新教師的心理教育觀點,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與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和質量。一方面,教師需實現教學針對性與個體化,如貫徹分層教育理念,基于心理調查結果,擬定符合大學生需求的心理教育方案。為保證教學效果,可將教材基礎知識點作為基本教學目標,將重難點作為高等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達成基礎目標,嘗試挑戰高等目標,讓大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大學生已掌握很多科學技術的基礎應用方式,教師需針對這一情況,積極將技術應用到心理教育中。教師需和高校技術人員聯手,在學校網站上提供特殊服務——心理咨詢室,在滿足大學生保密需求的基礎上,安排掌握一定心理學知識的教師隨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打造優秀教師隊伍。調查心理教師的現今教學能力與各項綜合能力,針對調查結果制訂符合心理教師需求的培訓方案,安排教師完成相關培訓,包括熟悉新媒體技術、信息化技術、互聯網平臺與相關功能,順應時代滿足學生的訴求。教師還需設置相應專欄,提供線上心理教育,鼓勵大學生通過專欄反饋自身情況;輔助教師應及時了解大學生各項心理問題,持續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滿足心理教育需求,改善心理教育現狀。
正視大學生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積極分析缺陷的主要表現和誘因,結合大學生心理教育需求和實際情況制訂強化教育方案,方可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他們以更好的心理狀態完成學業,預防、減少相關心理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