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紅
摘 要:本文從國有股東與股權董事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如何加強對出資企業管理的有效方法。首先分析了股權董事作為國有股東代表的職責與定位,明確了其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通過對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為后續研究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國有股東通過股權董事加強對出資企業管理的策略,如提高股權董事選拔與培訓質量、強化股權董事在企業戰略決策中的作用等。
關鍵詞:國有股東;股權董事;出資企業管理;措施
本文通過對股權董事的職責與定位的研究,揭示了國有股東與股權董事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為后續策略提供依據;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國有股東通過股權董事加強對出資企業管理的策略,以期為國有股東更好地履行職責提供參考。
一、股權董事作為國有股東代表的職責與定位
(一)股權董事的職責
股權董事作為國有股東代表,在企業中擔任重要職責。首先,股權董事需推動完善公司治理。股權董事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督促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制度。包括制定股東會對董事會、董事會對經營管理層的授權方案,以及股東會、董事會議事規則,并進行評估。其次,股權董事要獨立做出專業判斷。在公司治理程序中,針對需要發表意見的事項,需要綜合分析事項的合規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權衡利弊,并與派出機構進行充分溝通后,做出專業判斷。最后,股權董事還要積極開展建言獻策。加強與所派往企業黨委(黨支部)、監事會、經理層的溝通,為派出機構提供合理建議,同時主動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推動其穩健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國有股東與股權董事的關系
國有股東與股權董事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賴和協同發展的。作為國有股東代表,股權董事在企業中負責維護國有股東的合法權益,推動企業的穩健發展與創新。國有股東則需要支持股權董事履行職責,為其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一方面,國有股東要與股權董事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企業發展動態、重大決策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國有股東需對股權董事的工作給予充分信任和支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國有股東與股權董事還需共同關注企業的內部治理與合規經營。國有股東要關注股權董事在企業內部治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建設,支持股權董事對企業進行有效監督,共同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二、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一)現狀分析
目前,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的管理主要通過股權董事來實現。股權董事作為國有股東的代表,參與企業的戰略決策、監督企業經營和維護國有股東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國有股東已經在企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推動了企業的穩健發展和改革。然而,現實中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的管理效果仍有待提高。部分國有股東未能充分發揮對出資企業的監督和支持作用,導致出資企業治理結構不盡完善,戰略決策和風險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一些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的關注程度不夠,導致企業內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效運作和資源浪費。
(二)存在問題
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管理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股權董事選拔與培訓不足。部分國有股東未能充分重視股權董事的選拔與培訓,導致股權董事素質參差不齊,無法充分發揮其在企業中的作用。這對國有股東有效管理出資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二是股權董事職責不明確。有些國有股東對股權董事的職責和權利界定不夠明確,導致股權董事在企業內部的作用發揮不充分,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三是監督機制不健全。部分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的監督機制建設不夠重視,使得企業內部治理和風險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在這種情況下,國有股東難以對企業進行有效監管,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四是溝通協作不暢。國有股東與股權董事之間的溝通渠道和協作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信息傳遞受阻,影響了雙方的工作效率。這使得國有股東難以充分了解和支持股權董事的工作,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三、國有股東通過股權董事加強對出資企業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股權董事的選拔與培訓質量
為了加強國有股東通過股權董事對出資企業的管理,需要提高股權董事的選拔與培訓質量。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嚴格選拔標準。國有股東應制定明確的股權董事選拔標準,確保擔任股權董事的人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職業操守。同時,應引入競爭機制,選拔過程公開透明,以提高股權董事的整體素質。二是定期培訓。國有股東應定期組織股權董事參加專業培訓,提高其對企業治理、風險管理和戰略決策等方面的認知和能力。此外,還應對股權董事進行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使其更好地履行職責。三是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國有股東應為股權董事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使其在擔任股權董事期間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
(二)強化股權董事在企業戰略決策中的作用
強化股權董事在企業戰略決策中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確股權董事在企業治理中的地位和職責,使其充分發揮戰略決策、監督管理和維護國有股東權益的作用。其次,國有股東應支持股權董事積極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如資本運作、并購重組、業務拓展等方面,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識和經驗。在企業決策過程中,股權董事要勇于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推動企業不斷優化戰略布局,提高核心競爭力。最后,國有股東要求股權董事加強對企業風險管理的關注,確保企業在追求發展的同時,能夠有效識別、評估和控制潛在風險。股權董事要密切關注企業經營狀況,及時發現并上報可能對企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問題,為國有股東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三)制定有效的監督與激勵機制
制定有效的監督與激勵機制是國有股東通過股權董事加強對出資企業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第一,建立明確的考核評價體系。國有股東應與股權董事共同制定一個全面、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體系,衡量股權董事在企業治理、戰略決策、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表現。這一體系應反映國有股東的期望,同時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第二,設立監督機制。國有股東應加強對股權董事的監督,確保他們履行職責,維護國有股東權益。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或聘請外部顧問,對股權董事的工作進行定期審查和評估,提供改進建議。第三,制定激勵政策。為了激發股權董事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國有股東可以通過設立獎勵政策,如績效獎金、股權激勵等,將股權董事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長遠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要確保激勵政策公平、透明,防止內部惡性競爭和利益輸送。第四,強化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國有股東應要求企業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重要信息,提高企業的透明度,讓股權董事能夠基于充分的信息做出決策。第五,定期溝通與反饋。國有股東應與股權董事保持密切溝通,及時了解企業管理狀況,為股權董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同時,股權董事要定期向國有股東匯報工作,接受建議和反饋,不斷提高工作效果。
四、國有股東與出資企業間協同與合作的途徑
(一)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
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國有股東可以更好地了解出資企業的實際情況,發揮股權董事在企業決策中的作用,實現國有股東與出資企業間的協同與合作。在這一過程中,既可以充分發揮國有股東的優勢,也能避免過度干預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為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定期召開股東會,使得國有股東能夠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面臨的挑戰,為企業提供宏觀指導。同時,這也有利于企業向股東匯報工作,展示經營成果。其次,建立定期的董事會工作報告制度,使國有股東能夠及時了解董事會的決策和企業的戰略方向。通過這種方式,國有股東可以對企業的戰略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以促進企業的穩健發展。再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企業內部通訊平臺、遠程會議等,實現國有股東與出資企業之間的實時溝通,加強信息共享。這將有助于及時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企業提供及時支持。最后,加強企業內部信息披露制度,使國有股東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內部的運作情況。此外,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制定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等措施,提高企業的透明度,有利于國有股東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
(二)推動資源共享與合作發展
推動資源共享與合作發展是國有股東與出資企業間協同與合作的重要途徑。一是加強產業鏈協同。國有股東應積極推動出資企業與同行業或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產業協同合作,實現產業鏈整合。這種合作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二是促進技術創新與合作。國有股東應鼓勵出資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同時,通過技術交流、合作研發等方式,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的分享,提高整個產業的技術水平。三是資金支持與合作。國有股東應積極為出資企業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同時,推動企業間的資金合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四是共享信息與市場資源。國有股東應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企業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
(三)優化企業戰略決策參與
國有股東通過派出的股權董事,積極參與出資企業的戰略規劃與決策過程,有利于提高企業戰略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第一,明確戰略定位。國有股東應在充分了解出資企業的基本情況和市場環境的基礎上,協助企業明確戰略定位,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具備核心競爭力。第二,參與戰略規劃。國有股東應通過股權董事,積極參與出資企業的戰略規劃過程,為企業提供有益的戰略建議。同時,國有股東應督促企業制定符合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需求的戰略規劃。第三,促進戰略實施。國有股東應關注出資企業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挑戰,為企業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支持。同時,國有股東應督促企業落實戰略規劃,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第四,監督戰略執行。國有股東應通過股權董事定期檢查出資企業戰略執行情況,確保企業戰略實施的有效性。如發現戰略執行中存在問題,國有股東應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并協助企業解決問題。
(四)實施風險防控與合規管理
實施風險防控與合規管理是國有股東與出資企業間協同與合作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是要建立風險防控體系。國有股東應通過派出的股權董事,協助出資企業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監測等環節,以及相應的組織架構和制度安排。二是要強化合規文化。國有股東應督促出資企業樹立合規文化,明確合規責任,規范企業行為,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三是要增強風險意識。國有股東應協助企業提高員工對風險的認識,加強風險管理知識的培訓,使員工了解并掌握風險防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四是要開展風險監測與預警。國有股東應通過股權董事定期對出資企業的風險狀況進行監測,發現風險隱患及時進行預警,避免風險逐步積累,形成危機。五是要加強危機應對能力。國有股東應指導企業制定危機應對預案,確保企業在面臨突發事件時能迅速應對,降低危機對企業的影響。
結束語
本文針對國有股東通過股權董事加強對出資企業管理的有效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對股權董事職責與定位的分析,明確了國有股東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旨在提高國有股東對出資企業的管理水平。未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國有股東需要繼續加強與股權董事之間的協同與合作,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國有資產監管,以期實現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與社會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丁秋萍.國有企業合規中如何認定“國家出資企業”[J].產權導刊,2022(11):67-70.
[2]嚴學鋒.企業家強勢,股權董事如何作為[J].董事會,2022(10):32-33.
[3]張利國.董事會建設十大關鍵點[J].企業管理,2022(08):86-89.
[4]劉斌.國企董事機制改革三個答案——《金融機構國有股權董事議案審議操作指引》要點借鑒[J].國企,2021(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