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昌

將軍有將軍的威風,小兵也有小兵的精彩。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找到自己的天地,首先要精準定位,學會取舍。《孟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為與不為之道也!”走在人生之路的分岔口,我們要審時度勢,有所取舍,不要隨波逐流。陶淵明甘愿舍棄名利,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過苦日子也不與小人同流合污,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精神田園,成就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美名。反之,當一個人無法拒絕世俗的誘惑,只會陷入泥淖。托爾斯泰《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最開始是一個純潔正派的青年,富有自我犧牲精神,樂意為一切高尚事業獻身,后來卻受到名利場的污染,墮落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再也找不到自己崇高的天地、靈魂的凈土。倘若沒有高度的自我省察能力,我們的生活就會混亂不堪。
找到自己的天地,其次要積極探索,勇于試錯。貝弗里奇說:“犯錯誤是無可非議的,只要能及時覺察并糾正就好。謹小慎微的科學家既犯不了錯誤,也不會有所發現。”沒有什么人生是一成不變的,沒有什么夢想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只有不斷試錯,才能找出最合適的人生之路。楊振寧早期從事實驗物理研究,但是他的實驗能力弱,理論知識強,屢次遭受失敗。26歲的他受到泰勒的啟發,才選擇從事理論物理學,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地,在理論物理學上過關斬將,提出了宇稱不守恒定律。如果沒有試錯的勇氣,楊振寧怎么會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繪畫大師齊白石小時先學木匠手藝,但瘦弱的他無法扛起巨木,只好作罷;后來學習雕花,逐漸開始發揮自己的創作天賦;直到20歲才決定當畫匠,最后才成為一代畫家。他們正是通過不斷試錯,積極探索,才找到了合適的位置,走向了大有可為的天地。
找到自己的天地,最后要篤定方向,深耕細作。一個人一旦找到了合適的位置,就要腳踏實地去行動。“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我們在尋夢、筑夢、圓夢的人生旅途中,勢必要知行合一,慎始敬終,不可半途而廢。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數學家華羅庚自從選擇解析數論后就一直在這個領域中深造,年少時一邊給父親看店一邊堅持自學數學,后來一邊當訪問學者一邊攻讀七八門學科。正是靠著勤思苦學、深耕細作,他最終開創了中國解析數論學派,解決了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難題。
谷川俊太郎在《二十億光年的孤獨》中說:“所謂孤獨,我想并非產生于與人交往的人際關系,而是源于在無限的時空中確立作為自己獨一無二存在的自我坐標。”紅花燦爛多姿,一展風采;綠葉溫馨可愛,亦可點綴風景。雄鷹搏擊長空,盡顯氣概;燕雀棲人檐下,未嘗不觸人心懷。無論是宏偉大業,還是普通崗位,我們都要學會找到自己的天地,找準自己的航向,在社會系統中確立自我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