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陳雷 賈淋 李穎穎 李然 李東岳*
(1.廣州大學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2.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小學 廣東廣州 510150;3.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4.廣州醫科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1436)
綜合格斗,尤其是UFC(綜合格斗錦標賽),作為一項備受全球矚目的競技項目,吸引了無數觀眾和選手的關注[1]。其獨特的比賽規則和高度多樣化的技術,使其成為一項備受挑戰性的運動。起源于1993 年的UFC 在近年來已經逐漸嶄露頭角,也成為大多數綜合格斗等競技項目運動員的學習項目。綜合格斗的成功不僅僅取決于選手的體能和勇氣,還在于他們的技術水平,尤其是在各種技術中擺拳技術的運用[2]。擺拳作為綜合格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選手在比賽中制造機會、控制對手以及取得勝利的關鍵之一[3]。了解擺拳技術在UFC 比賽中的應用情況,可以幫助選手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提高他們的競技水平。因此,本研究選取了2022 年的UFC 比賽,專注于羽量級選手,了解擺拳技術的運用現狀,且特別關注運動員左右擺拳技術的運用并對此進行了分析,總結了運動員的技術特點及缺點,以加強運動員擺拳技術的改進。旨在深入了解他們在比賽中對擺拳技術的使用情況,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不同拳法的技術特點,評估擺拳技術的成功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改進空間。這將為競技武術散打領域的技術和訓練提供有力的支持,有望為未來的比賽帶來更多精彩的瞬間,也為競技武術散打的推廣和發展貢獻更多寶貴的經驗[4]。
散打運動近年來在中國備受關注,中國的散打運動在過去幾年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國家政策和相關體育機構對綜合格斗和散打等相關運動提供了更多支持,包括資金、場館和專業教練的培訓[5]。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散打和綜合格斗產生興趣,許多優秀的年輕選手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這有助于提高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一些中國選手已經參加了UFC等世界級綜合格斗比賽,為中國贏得了榮譽[6]。盡管中國的散打運動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它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之一是要與傳統武術相協調,以確保選手具備多樣的技能。此外,散打運動需要克服公眾對這一新興項目的誤解,并建立更廣泛的基礎。
總的來說,中國的散打運動正快速發展,逐漸在國際綜合格斗舞臺上嶄露頭角。這一發展為更多有志于綜合格斗和散打的年輕人提供了機會,也為中國的體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中國的競技武術散打領域,理論研究相對匱乏,遠遠滯后于實際技術的發展。沒有結合科學的數據以及科學相關的對策研究,且對抗性格斗項目的整體理論研究相對不足。與其他競技項目相比,競技武術散打領域的理論研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較大差距[7]。為填補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本研究匯總了大量文獻資料和觀察數據,旨在從攻防特性的角度入手,通過對實際比賽數據的統計與深入觀察,分析擺拳技術的運用特點及其在比賽中的實際效果。這一研究揭示了散打技術內在的規律性,為競技武術散打提供了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訓練方向。
這項研究對于競技散打運動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擺拳技術水平,同時也為競技武術散打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針對競技武術散打這一新興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理論研究為數不多,且明顯滯后于技術的發展,研究方向多局限于一些腿法或者整體的技術數據統計,較少專注于拳法的技術研究和傳統的技擊理論的綜述,也較少參照一些國外搏擊方面的資料,研究層次也較為淺顯[8]。此外,格斗對抗性項目整體的教材及理論研究與其他項群相比較,數量和質量也相差甚遠。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際的錄像統計工作,從對抗項目的攻防特性入手,提出散打技術按3 種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通過比賽實際統計與觀察,分析散打技術運用的特點及產生的效果,揭示其內在的規律性,為競技散打朝著更加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訓練方向發展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本文對2022 年UFC 比賽中羽量級運動員擺拳技術運用現狀進行分析整理,希望能夠為提高運動員擺拳技術水平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對象是2022 年UFC 比賽中的羽量級選手,UFC 賽事中這一級別的選手在綜合格斗中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研究者重點關注他們在比賽中如何運用拳法技術。他們在比賽中展示了多種不同的格斗技巧,各種拳法技術的應用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以全面了解羽量級選手的擺拳技術運用情況。筆者觀看了2022 年UFC 比賽中羽量級選手的比賽錄像,通過分析比賽,深入了解選手如何使用擺拳技術。觀察的重點包括但不限于擺拳技術的使用頻率、使用時機、具體方法,以及其在比賽中的效果。這一步驟使研究者能夠獲得真實的比賽數據,了解選手的實際表現。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擺拳技術的運用情況,筆者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比賽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筆者將關注選手使用擺拳技術的運用頻率、成功率以及如何應對對手的反擊等方面的數據。通過統計分析,可以揭示擺拳技術在比賽中的實際效果,同時找到進一步優化這一技術的方向。
在技術指導上筆者進行了廣泛的文獻調研,收集了相關的學術文獻和專業資料,旨在深入了解擺拳技術的基本概念、運用方法和實際效果。這一步驟有助于建立對擺拳技術的理論基礎,并為后續的實地觀察提供背景知識。
綜合上述方法,本研究深入探究了2022年UFC比賽中羽量級選手在擺拳技術方面的運用現狀,并提供了科學的參考和指導,以期為綜合格斗領域的技術發展貢獻有益的見解。
3.1.1 運動員各項技術運用的整體分析
由表1 可知,2022 年UFC 比賽小級別選手在76 局比賽中使用各項技術總計2 098次,拳法1 203次、腿法704 次、摔法191 次;拳、腿、摔技術運用率分別占比57%、34%、9%,運用率占比直接反映出運動員拳法技術的使用;拳、腿、摔在比賽中使用的成功次數為372次、274 次、141 次,其成功率為31%、39%、74%。雖然拳法運用頻次最高,但拳法的進攻意圖明顯,造成其成功率較低;腿法技術相對隱蔽,其成功率相對拳法較高;摔法是建立在拳、腿基礎上施展的,具有隱蔽性、快速性,能夠精準把握時機是其成功率高的前提條件,摔法的成功率雖高,但其使用的條件少,比賽中可運用的次數少。

表1 運動員各項技術運用的整體分析
3.1.2 運動員拳法技術運用的分析
從圖1和圖2的數據畫像中可以看到,2022年UFC賽事每局中直拳和擺拳運用較多,分別是6.87 次和5.82次,方差分別為0.48和0.55,在成功次數中,直拳和擺拳的運用次數也較高,分別為1.66次和1.46次,而方差分別為0.63 和0.76,可以看到直拳和擺拳的使用頻率高,技術性提高需求具有一定的急迫性,而擺拳的成功運用次數的方差為0.76,各局的差異性較大,具有一定的技術提升空間。

圖1 運動員不同拳法的運用情況

圖2 運動員不同拳法的成功運用情況
從表2可知,在拳法的運用中,直拳和擺拳運用次數較多,分別為515 次和506 次,遠遠高于其他拳法的運用次數,在成功率上,直拳最多達到146次,其次為擺拳和勾拳,分別為126 次和87 次。鞭拳相比其他拳法使用次數較少,僅為25次,但其成功次數為13次,成功率更是高達52%,就成功率而言,僅次于勾拳。技術層面而言,鞭拳相對直拳、擺拳、勾拳更為復雜,且對使用鞭拳的時機及格斗雙方距離感把握的要求更高,因此,臨場運動員沒有十足的信心不輕易使用。直拳為直線型預兆小的拳法,出拳速度快,直線進攻距離短,迎擊效果最佳,是男女運動員主要運用的拳法。擺拳的力量大,殺傷力強,但是距離遠、弧度大,容易被對方提前預判化解,鞭拳反而出其不意,成功率高。綜上分析,直拳和擺拳是運動員在賽中運用最多的拳法。

表2 運動員拳法運用情況一覽表
通過表3可以看出:66 kg級運動員在局運用次數上,直拳使用次數最多,為87次,其次是擺拳,為78次,最少的是鞭拳,為3次;在運用成功總次數上,直拳的成功總次數最多,為21次,擺拳為15次,勾拳為9次,鞭拳為1次;在成功率上,勾拳的成功率最高,為60%,鞭拳為33.3%,直拳為24.1%,擺拳為19.2%。

表3 66~70公斤級運動員拳法運用情況
67 kg級運動員在局運用次數上,擺拳使用次數較多,為94次,其次是直拳,為92次,較少的是鞭拳,為5次;在每局運用成功總次數上,擺拳的成功總次數較多,為18次,直拳為27次,勾拳為14次,鞭拳為2次;在成功率上,勾拳的成功率較高,為50%,鞭拳為40%,直拳為29.3%,擺拳為19.1%。67 kg級運動員在運用次數與成功次數上呈正相關趨勢,運用次數多,成功次數就多,反之相反。
68 kg級運動員在局運用次數上,直拳使用次數最多,為127次,其次是擺拳,為103次,勾拳為28次,最少的是鞭拳,為7次;在運用成功次數上,直拳的成功總次數最多,為35次,擺拳為24次,勾拳為17次,鞭拳為4次;在成功率上,勾拳的成功率最高,為60.7%,鞭拳為57.1%,直拳為27.6%,擺拳為23.3%。
69 kg級運動員在局運用次數上,直拳使用次數最多,為145次,其次是擺拳,為111次,勾拳為38次,最少的是鞭拳,為4次;在成功總次數上,直拳的成功次數最多,為42次,擺拳為27次,勾拳為21次,鞭拳為1次;在成功率上,勾拳的成功率最高,為55.3%,鞭拳為25%,直拳為29%,擺拳為24.3%。
70 kg級運動員在局運用次數上,擺拳使用次數最多,為120次,其次是直拳,為64次,勾拳為47次,最少的是鞭拳,為6次;在成功總次數上,擺拳的成功次數為42次,直拳為21次,勾拳為26次,鞭拳為5次;在成功率上,鞭拳的成功率最高,為83.3%,勾拳為55.3%,擺拳為35%,直拳為32.8%。
表4 顯示了不同級別運動員使用情況。由表4 可知,對于擺拳而言,66 kg 級運動員運用了78 次,67 kg級運動員運用了94 次,68 kg 級運動員運用了103 次,69 kg 級運動員運用了111 次,70 kg 級運動員運用了120 次,擺拳總運用次數為506 次,其中能夠成功運用的為126 次,成功率約為24.9%。不難發現,隨著局數增加,擺拳的運用次數相應增加,且擺拳的運用次數與成功次數呈正相關。此外,級別越大,運用次數也越多,與之對應的成功率也越高,初步研究其原因是擺拳殺傷力強,技術的致勝率高(KO 或TKO 的概率大),級別越大力量越大,擺拳運動次數與級別升高有穩定增長的趨勢。總體而言,關于擺拳的使用,各公斤級運動員的運用次數差異不大,都較為高頻,而擺拳運用的成功率還有待提高。綜上所述,在UFC比賽中,擺拳是選手最常用的攻擊手段之一,也是攻防轉換的重要手段。羽量級選手們往往會通過出拳來制造機會、控制進攻節奏或者打出致命一擊。比如,選手可以用一連串的擺拳來打亂對手的節奏,制造出對手的空隙,然后抓住機會進行攻擊。值得注意的是,擺拳在比賽中的運用需要的技術含量較高,選手需要在實戰中不斷磨煉和改進,才能夠掌握出拳的時機和力度。同時,選手還需要根據對手的情況來靈活運用不同的擺拳技術,從而取得更好的戰斗效果。

表4 66~70公斤級運動員擺拳使用比較分析
在UFC比賽中,擺拳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比賽中擺拳使用的準確性、速度、力量、技巧等方面來解讀擺拳技術要求[9]。
準確性:擺拳必須準確地瞄準對手的頭部或身體部位,以盡可能地有效擊打。
速度:快速的擺拳可以幫助己方占據主動,打亂對手的節奏,同時也可以讓己方有更多的機會進攻。
力量:有力的擺拳可以造成更大的傷害,同時也可以讓己方在交換打擊時占據上風。
技巧:良好的擺拳技巧可以使己方在不受到反擊的情況下打出有力的一擊,而不會浪費過多的體力。
預判:在UFC比賽中,擺拳技巧必須能夠快速適應對手的行動,根據對手的移動來調整己方的攻擊策略。
2018年7月18日,“美麗農墾萬里行”啟動儀式在濱城大連隆重舉行。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及黑龍江農墾旅游局領導及嘉賓,農墾直供店各分公司負責人及會員代表們近600人共同開啟并見證了這美好時刻。
防守:擺拳不僅是進攻的手段,也可以用于防守。良好的防守技巧可以幫助己方避免對手的攻擊,并獲得反擊的機會。
總之,在UFC比賽中,擺拳技術對于一個選手的成敗至關重要,需要不斷訓練和實踐來提高自身水平。擺拳作為UFC 賽事的老牌熱門拳法之一,有著自身的進攻特點及相應的要求。在實戰中,擺拳既能直接進攻,也可打出防守反擊效果,還可化解對手的拳法猛攻,更能夠與其他拳法、腿法相結合打出有效進攻組合。直拳、勾拳技術要求過于固化,基本上都是蹬、轉、送、回,在組合技術中需要動作的銜接,對距離的把控與打擊時間差的掌握要求也較高。
4.2.1 拳法的力量訓練
擺拳拳 法的力量訓練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基本力量訓練:包括仰臥起坐、俯臥撐、站立式平推杠鈴桿等練。這些訓練可以增強核心肌群及上肢力量,提高大臂耐力和爆發力[10]。
動作訓練:擺拳的動作與拳擊動作類似,因此需要進行相關的動作訓練。這些訓練包括拳擊袋訓練、擊打手靶、擊打護具等。
技術練習:技術練習是擺拳拳法的關鍵,因為技術的熟練程度決定了拳擊的效果[11]。練習技術需要通過練習基本姿勢、踩步、轉身、揮拳等來提高技術水平。
有氧訓練:有氧訓練可以提高身體的耐力和心肺功能,這對于擺拳拳法的比賽和訓練都非常重要。有氧訓練包括跑步、跳繩、游泳等。
4.2.2 拳法的速度訓練
增強肌肉力量:擺拳需要快速的肌肉收縮和放松,因此,增強手臂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可以提高拳速。具體可以通過舉重、俯臥撐等訓練來增強肌肉力量。
提高手眼協調能力:手眼協調是擺拳拳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各種練習,例如速度反應訓練、擊打反應球等來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練習細節動作:細節動作包括手指的彈跳、腕部的旋轉、手臂的伸展等,這些動作會影響拳擊速度和力量。因此,應該花時間練習這些細節動作,以便能夠將它們自然地整合到拳擊中。
增加練習時間:擺拳拳法速度的提高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練習。因此,可以增加每天練習的時間,每天練習幾次來提高拳擊速度[12]。
練習組合拳:練習組合拳可以更好地掌握擺拳的技巧和速度,因為組合拳需要快速地切換拳法和腳步,從而提高拳擊速度。
跟隨教練的指導:與拳擊教練合作可以更好地掌握擺拳拳法技巧和提高速度。教練可以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并制訂訓練計劃來幫助運動員實現目標。
在擺拳的進攻速度、力量訓練方面,可充分利用增加阻力、干擾等方式來提高訓練質量,比如,、進行負重訓練,運動員使用輕啞鈴,1~5 kg 作為負重阻力,快速完成擺拳動作的練習,逐漸減輕重量,反復多次,提高出拳的穩定性和三角肌的耐力。彈力帶阻力訓練,在腰間綁上彈力帶固定另一頭,按照動作技術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快打快收動作。
在拳、腿、摔技術的整體使用中,拳法使用次數較多,腿法其次,摔法較少;摔法使用率低但成功率較高,其次是拳法和腿法。
在拳法使用對比上,直拳和擺拳使用頻率最高,遠遠高于其他拳法的運用次數;在擊打成功率上,鞭拳成功率較高。
運動員在整體技術運用次數與有效擊打次數上呈正相關,運用次數多,有效擊打次數就多,反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