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少博 楊鈺鉉
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根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黨的領導是社區治理的“主心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社區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來,聞喜縣不斷探索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融合的新路子,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核心領導作用,探索推行“因人施策、黨建聯盟、能力提升、共同參與”治理模式,實現民情在社區收集、政策在社區落實、溫暖在社區傳遞的基層治理生動局面。
社區黨組織書記、到社區工作大學生、社區工作者以及社區黨員都是對社區有用的不可或缺的人才。聞喜縣充分發揮社區人才隊伍作用,提升社區治理效能。一是對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星級化管理。制定出臺《聞喜縣社區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實施細則》,加強對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管理,為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績效報酬發放提供統一化標準,目前已完成16 名社區黨組織書記的星級評定。二是組織到社區大學生開展“五子行動”。組織到社區工作大學生開展“串門子、開方子、搭臺子、想法子、寫本子”的“五子”實踐行動,引導優秀年輕人才扎根社區、奉獻青春、服務基層。17 名大學生先后入戶350 余次,建立年度計劃17 份,結成17 個成才對子,協助解決各類民生事項70 余件,獨立完成社區內較大、較重要的任務320 余件,為社區走好善治之路提供強有力智力支撐。三是保障社區工作者待遇。聞喜縣目前已全面落實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待遇,共計151 人,同時共列支700 余萬元用于社區工作者的“五險一金”和工資待遇,其中社區“兩委”主干平均工資每人每月4652.94 元,副職平均工資每人每月3799.65元,一般人員平均工資每人每月3064.35 元。四是建強社區黨員隊伍。17 個社區均對小區內居民黨員、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等建立黨員信息臺賬,將他們編入小區黨組織。黨員在小區治理中起到先鋒模范和骨干力量作用,平時亮出身份、參與治理、服務群眾,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挺身而出。
聞喜縣把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內各機關單位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黨組織共同組建社區黨建聯盟,充分發揮社區轄區內各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是加強理論聯學。全面推行“黨建+”模式,定期開展“開放式主題黨日”活動,用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實境黨課教育,推進黨性錘煉,切實增強黨員宗旨意識及身份認同感。二是強化陣地聯享。依托現有黨建陣地場所,按照“學習有場所、活動有陣地、休閑有去處”的原則,在轄區內閑置空間打造黨群活動陣地,設置生活休息區、創業孵化區、共享辦公區、黨員活動區等多功能區,使其成為聯盟黨組織和黨員學習培訓、居民休閑娛樂的“溫馨港灣”。三是組織活動聯辦。創新活動形式載體,在聯盟內廣泛開展午(晚)間課堂、專題講座、紅色觀影、學習觀摩、志愿服務等“黨群一體化”活動,推動社區居民黨員與轄區內在職黨員共同服務社區。四是推動契約共建。社區黨建聯盟內社區與各單位,在摸清雙方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列出服務清單和需求清單140余份,簽訂共建契約72 份,雙方黨組織合理利用社區和單位提供的各類資源,組織開展各項服務項目,轄區居民群眾幸福感指數提高。
社區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體現一個社區治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強社區工作者工作能力是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是開展日常培訓。對157 名社區黨組織成員、社區居委會成員和社區工作者進行輪訓,采取專題研討、集體學習、個人自學等方式,抓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區工作技能等學習,不斷強化社區工作者黨性修養和思想政治建設,切實提升社區工作者能力。二是開展實訓教育。設立東城、苗圃、太風東街三大社區實訓基地,聘請離任社區“兩委”主干、優秀離退休干部黨員、市級以上優秀共產黨員、黨務工作者擔任導師,建立導師幫帶制,采用參觀交流、分類培訓、集中研討等多種學習形式,有效提高社區工作能力水平。三是開展輪崗實踐。在不同社區、社區內不同崗位、不同網格片區之間實行輪崗交流和實踐鍛煉,開展信息宣傳工作、典型經驗寫作等評比活動15 次,激勵社區工作者深鉆細研業務,主動加強信息報送,提高信息采寫質量,拓寬社區工作者思路視野、提升服務群眾能力素養,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在基層治理中,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是很重要的一種治理方式。一是建立“五社聯動”。對全縣社區內社會組織進行規范化管理,鼓勵支持社會組織承接項目服務,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提高社會組織的基層治理參與度,建立以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資源為保障、以社區自治組織為引領的“五社聯動”社會治理機制,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二是配齊工作力量。全縣193 個小區成立151 個小區黨支部,同時為每個小區、居民樓、單元樓配備小區長、樓長、單元長,“三長”在網格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熟悉居民基本情況,協調好居民之間、鄰里之間的人際關系,充實黨群服務力量。三是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社區黨組織+紅色小區、紅色物業+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紅色管家、紅色陣地“1+2+N”三級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和物業企業、業委會(物管會)的作用,運用線上議事QQ 群和“小區微網格”治理議事廳,引導居民能夠利用線上線下兩種工作模式參與小區治理事務。目前,已建立小區議事平臺2 個,提高了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