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胄
(江蘇華澳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鎮江 212000)
項目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長期工程,涵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控制,本文以工程為例,對其施工風險的識別、評估與管理進行有效論述。
工程風險識別要經歷一個具體的過程,只有每步嚴格按照下述步驟對風險進行識別,方可為中期工程施工風險評估提供依據[1]。①將與工程相關的信息資料匯集后,描述并分析施工風險的具體特征。②估測施工風險發展態勢。明確工程施工預期目標及其實現路徑,同時對工程施工方案、政策環境、施工工藝及資源等進行匯總[2]。③明確風險種類。本文受篇幅限制,不贅述相關理論內容,依照工程施工風險現實,將風險劃分成為政策、市場、運營與管理四類風險。
構建工程施工風險匹配的評估體系,首先,明確工程施工風險的誘發因素,即哪類風險因素導致風險發生,其形成的根源是明確施工風險誘因的根本[3]。
建立層次分析模型后,即可開展不同層次元素間的兩兩對比,構建與之匹配的判斷矩陣。如假設上一層次的元素為根本準則,對下一層次的各元素形成一定的隸屬或控制關系,依照此邏輯建立判斷矩陣。對于矩陣內的多個元素而言,兩兩對比評判矩陣可明確上層次因素對照下層次因素,二者間的相對重要性數值。本次研究的矩陣如下:
借助專家具體打分可知,相對準則層二級施工風險指標中,專家最具代表性的意見如下:市場風險對照政策風險,其重要性值為3,這意味著市場風險比政策風險稍微顯得重要一些;經營風險對照政策風險,其重要性值為7,這意味著經營風險比政策風險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一些;經營風險對照管理風險,二者間重要性值為5,這意味著前者與后者相比,其重要性介于稍微與顯著重要這一區間。
依照下述公式:
如此計算得準則層面各施工風險匹配的權重值:(w1,w2,w3,w4)=(0.0541,0.1224,0.5956,0.2279)。
由式(4)至式(6)得到CR=0.0889<0.1,表示此層面單排序符合一致性檢驗標準要求。借助權重可知,經營風險占比為59.56%,為上述施工風險元素最高者;隨后依次分別為其次是管理、市場兩類風險,占比依次對應22.79%、12.24%,政策風險權重最小,即5.41%。
第1 步,明確施工風險的第二層級指標政策風險,構建判斷矩陣,并據此明確權重值。二級判斷矩陣同樣要與一致性檢驗標準相符。從數值可知,宏觀政策風險對工程施工影響,權重為80.00%,則這意味著工程施工要確保順利,則與政府保持良性溝通與交流,及時掌握宏觀政策變化極為重要。同時,也要注意經濟政策對于工程施工的影響,避免因忽略經濟政策變動而形成工程施工。
第2 步,明確施工風險的第二層級指標市場風險,建判斷矩陣,并據此明確權重值。其CR 值為0.0212,小于0.10,同樣意味著市場風險與一致性檢驗標準相符。從權重值可知,對市場風險影響效果最顯著的為市場供求風險,其值為68.33%,也要利率與通膨兩類風險,降低市場風險對工程施工的不利影響。
第3 步,明確施工風險的第二層級指標經營風險,構建判斷矩陣,并據此明確權重值。其CR 值為0.0739,小于0.10,一致性檢驗由此通過。進一步分析可知,對經營風險形成最顯著影響的則為融資風險。即工程若出現資金缺口,則工程施工難以維系,進度、工期必受影響,因此,要拓展資金渠道,確保資金良性運轉。同樣要關注財務管理與資金運營兩類風險,其同樣對施工運營風險形成分別為28.89%和9.36%的影響。
第4 步,明確施工風險的第二層級指標管理風險,構建判斷矩陣,并據此明確權重值。CR 值等于0.0110,一致性檢驗由此通過。對工程施工風險影響最突出的則為質量管理風險,其占比為62.67%,要重點此風險。
計算得出上述準則層和指標層對應權重數據后,借助公式ω=ωi×ωij,計算施工風險之結合權重。準則層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及管理風險權重分別為0.0541、0.1224、0.5956、0.2279;準則層經濟政策風險、宏觀政策風險、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市場供求風險、籌集資金風險、財務管理風險、成本風險、人員素質風險、施工工藝風險、安全風險依次為0.800、0.200、0.1998、0.1169、0.6833、0.6267、0.2797、0.0396、0.6348、0.0779、0.2872。
根據工程施工風險等級建立起相應的評語集,將風險等級劃成5 類。依照專家打分,先行對二級指標層開展評估,邀請多位業內工程專家及學者參與其中,利用公式V={V1,V2,V3,V4,V5}進行計算。風險等級依次為高、中高、中等、中低及低,對應分值區間為0.85~1.0、0.7~0.85、0.5~0.7、0.3~0.5、0.0~0.3。
以二級指標政策風險為列,說明該準則層的風險等級確定過程。明確多位專家分別該指標下的兩個三級指標打分,將專家打出的分數進行匯總后,經由上述公式V={V1,V2,V3,V4,V5}計算指標層相較于準則層各施工風險因素在評價集V 中的風險等級對應量。宏觀政策風險、經濟政策風險權重分別為0.800、0.200。
依照模糊綜合評估可知,準則層政策風險與之匹配的評價矩陣如下:
融合政策風險這一層次內各三級指標對應的權重向量及等級評估矩陣,推算與工程施工的準則層政策風險模糊評價結果。
計算結果顯示,政策風險對于上述評語集的各自隸屬度循序是0.05、0.06、0.27、0.57、0.29。依照最大隸屬度這一等級原則,最高隸屬度0.57 風險等級對應中低級,則可認為工程施工之政策風險匹配的單因素模糊評價等級為中低級風險。
依照上述方法同樣獲知市場、經營、管理等不同施工風險對應的等級,市場與運營風險的等級為中等,管理風險為中低風險等級。
依照上述評價結果,工程施工風險綜合評價矩陣如下:
綜合模糊評價向量如式(10)所示:
同樣地,綜合考慮工程施工涉及的全部風險因素時,則風險評語集是(0.1615 0.1315 0.4021 0.3276 0.1129)。最高隸屬度0.4021 風險等級對應中級,工程施工風險的綜合模糊評價結論即屬于等級中等。
(1)就項目施工經營風險而言,籌集資金風險對應的風險等級為中等。為減少工程施工時的融資風險,繼而化解經營風險。則在工程施工前期,從外部渠道籌措部分資金以降低資金缺口造成的風險,同時有效使用自有資金使資金籌資風險得以緩解[4]。同時,工程施工的經營風險是本次研究最易引發風險的因素,建議工程施工時要對此類風險進行全程管控。
(2)經營風險的成本風險為次要關注的風險,控制好成本,化解成本風險是工程施工的根本。要密切關注施工成本預算與實際的差異,查找問題所在并提出整改措施。
(3)工程施工要鞏固財務管理,化解隱藏風險。此類風險雖對經營風險影響較小,但就工程施工整體而言,仍會形成一定影響。因此,可以提高工程財務管理水平、推進工程財務信息化建設,在確保工程工期、質量的同時,合理優化財務管理。
工程施工的關鍵是實現保質如期完工,因此,要強化管理風險,提升人員素質、鞏固施工工藝、健全安全手段,為施工預期目標的實現奠定有效基礎。
(1)要強化工程全員培訓,工程所在企業要突出管理“以人為本”這一根本原則,優化項目人力資源配置,依照項目施工需求安排人員,落實管理措施,并結合管理實際合理調整策略。
(2)工程在施工過程中,要全面創新技術應用。例如,有效運用BIM 技術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控工程質量,還可通過這項技術在應用方面的優勢,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完成識別與預估,確保施工能夠安全、順利進行。
(3)提升風險管控意識,落實風險管理責任,豐富風險控制手段。安全管理人員要具備跟進時代的思想意識,對信息化管理的建設工作達到高度認同,列舉類似工程施工的實際案例進行比較,來獲得信息技術在施工工程中是否應用會帶來的綜合結果,提升自身對信息化技術手段的認識,積極主動進行信息化基礎建設設施的完善,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和政府積極交流。對政府的各項政策,要仔細研讀,對政策的方向進行精準把控,隨時調控投資的策略、規模、方向,從而控制政策風險。與此同時,對于地方政府的規劃調整、出臺的新政策也要高度關注[5]。積極和政府交流,在國家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導向下,明確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強化內部管理,促進服務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控制經營成本支出,促進公司的經營發展效率全面提升,強化公司優勢,使得公司能夠更好地抵抗政策風險。
(2)明確產品定位。出臺明確的項目工程風險管理和技術管理的制度,規范項目工程風險管理智能化系統、排水工程、室外道路、設施設備、建筑材料、裝修材料、結構標準、建筑層高、住宅套型要求、容積率、小區綠化、節能等,保證項目工程風險管理具有較好的質量,滿足相應的標準要求,從而提升項目工程風險管理整體的質量。
可以利用國家的發展戰略轉移風險、規避風險。首先,選擇項目時,要了解城市的開發、城市的運營、城市的發展、城市中心的定位。其次,對于深層次的房地產,需要考慮內需型、消費型產業的承載,內需型產業有旅游、服務業、養老等。另外,企業也要重新調整,轉向整合式的發展,增加項目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終實現轉移風險,規避風險。
風險管理強調動態性、可控性與預防性。項目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長期工程,涵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控制。通過本文研究可知,企業若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則必然要強化風險管理。要想有效防范施工風險,就需要充分對自身經營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在項目工程風險管理前,要對風險進行識別,確保全面了解風險情況,隨后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根據風險類別落實項目工程風險管理措施,從而有效應對各種突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