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在整個工程項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合理的施工技術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質量和安全,降低施工風險和成本。隨著建筑工程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施工技術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要求。通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加強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提高施工效率、質量和安全,推動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提升。這對于建筑工程領域的相關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提高施工效率。通過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管理,能夠優化施工流程,減少工序之間的沖突和重復,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2)提高施工質量。施工技術管理能夠確保施工過程中各項工作按照規范和標準進行,提高施工質量,并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降低質量風險。
(3)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施工技術管理能夠完善施工現場管理制度和措施,規范施工現場秩序,加強對施工機械設備和材料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1]。
2.1.1 設立項目管理組織
(1)項目管理組織結構。設立一個專門的項目管理團隊,由項目經理、技術工程師、安全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等專業人員組成。根據項目規模和復雜程度確定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確保項目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
(2)項目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項目管理制度,明確項目管理的各項規范和標準,制定項目管理流程,明確各項工作的執行程序和時間節點,確保項目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3)項目管理人員培訓。為項目管理團隊成員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專業知識更新,提高其項目管理能力和施工技術管理水平,使其具備有效管理項目的能力。
(4)項目管理工具和技術支持。引入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技術,如項目管理軟件、移動設備等,對項目管理進行信息化支持,提高項目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
(5)項目管理與施工技術管理的融合。項目管理組織與施工技術管理密切配合,相互補充,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得到有效執行。
2.1.2 制訂完善的項目計劃
(1)確定項目目標和任務。明確項目的目標和任務,確定項目的范圍、目標,明確工作內容和所需資源。
(2)劃分工作包和工作任務。將項目劃分為若干個工作包,每個工作包再劃分為具體的工作任務,確定每個任務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和所需資源。
(3)確定關鍵路徑和里程碑節點。識別項目中的關鍵路徑,即影響整個項目工期的關鍵任務,在項目計劃中明確把控。同時,設置里程碑節點,用于標志項目的重要階段和進展。
(4)分配資源和制訂資源計劃。根據項目需求和工作內容,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時間等資源,制定資源計劃,以確保項目按時完成。
(5)設置進度控制和監控機制。建立項目的進度控制和監控機制,定期對項目進展和工作進度進行追蹤和監督,及時調整和處理延遲和偏差。
(6)建立溝通機制。確保項目團隊內部和各方之間的溝通順暢,及時傳遞信息和解決問題,確保項目計劃的有效執行。
(7)風險分析和應對措施。對項目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和預測,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減少風險對項目計劃的影響[2]。
(8)定期評估和更新項目計劃。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定期評估和更新項目計劃,及時調整和優化計劃,確保項目能夠按時順利進行。
2.1.3 加強溝通協調
(1)建立溝通渠道。確立項目團隊內部和與其他相關方進行溝通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定期召開項目會議、使用項目管理軟件和通信工具等,以確保溝通暢通。
(2)定期溝通會議。定期組織項目會議,對項目進展和問題進行全員溝通和交流。會議可以涉及項目計劃、工作分配、工作進展、問題解決等內容,確保團隊成員對項目的整體情況有清晰的了解。
(3)提供項目文檔和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項目文檔和信息共享平臺,包括項目計劃、工作任務、問題記錄、變更通知等。通過共享平臺,團隊成員可以隨時查閱和分享信息,減少信息傳遞的阻礙。
(4)促進團隊協作。鼓勵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分享經驗和知識,共同解決問題。可以通過團隊建設活動、經驗分享會等方式促進團隊協作氛圍的形成。
(5)有效解決問題。及時收集和記錄團隊成員的問題和困難,組織團隊協調解決。可以借助問題解決工具和方法,如魚骨圖、五力分析等,促進問題的快速定位和解決。
(6)清晰分工責任。在溝通協調過程中,明確各個成員的職責和任務。確保每個成員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圍和目標,減少溝通失誤和工作沖突。
(7)合理安排會議和溝通時間。避免過多無效的會議,合理安排項目溝通時間,減少對項目工作的干擾[3]。
加強溝通協調可以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有效解決問題,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溝通協調也是建立良好團隊文化和合作氛圍的重要手段,促進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發揮,推動施工技術管理的不斷改進和提高。
2.2.1 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環保
(1)制訂施工安全管理計劃。在項目啟動前編制施工安全管理計劃,明確安全目標、責任和措施。該計劃應包括對施工現場的風險評估、安全工作程序、培訓和教育計劃等。
(2)實施安全培訓和教育。為所有參與施工工作的人員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訓和教育,包括施工人員、監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等。培訓內容應涵蓋安全知識、安全操作規程、緊急救援程序等。
(3)設立安全監督機構和崗位。建立專門的安全監督機構或崗位,負責監督施工現場的安全工作,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安全風險和問題。
(4)配備個人防護設備。為施工人員提供必要的個人防護設備,如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繩等。并強制施工人員佩戴和使用這些個人防護設備。
(5)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體系,明確管理程序和責任分工。該體系應包括報告和記錄危險和事故、制定安全措施和程序、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等。
(6)做好施工現場的衛生和清潔。保持施工現場的衛生和清潔,及時清理垃圾和雜物,避免積塵和冗雜物的堆放。
(7)使用環保材料和設備。選擇環境友好型的建筑材料和設備,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同時要嚴格控制施工現場的噪音、粉塵和排放物的產生和擴散。
(8)做好施工現場的防火工作。制定防火預案和安全應急措施,并設置滅火設備和器材。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期的火災隱患檢查和排查。
(9)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施工現場的資源和能源,減少浪費和排放。
2.2.2 建立施工質量監督機制
(1)制定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制定質量管理程序、確立質量目標和要求等。該體系應涵蓋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和關鍵要素。
(2)指定質量監督人員。指定專門的質量監督人員或組織,負責監督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工作。監督人員應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并獨立于施工人員和監理人員。
(3)編制施工質量檢驗計劃。根據施工過程和工程要求,制訂合理的質量檢驗計劃。該計劃應包括檢驗內容、檢驗方法和檢驗頻次等。質量監督人員應按計劃進行檢驗,并記錄檢驗結果。
(4)加強現場質量監督。質量監督人員應定期到施工現場進行監督和檢查,確保施工工藝和質量符合要求。還應特別關注施工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和重要工作。
(5)實施第三方質量檢測。聘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質量檢測,對施工過程和成果進行核查和評估。第三方質量檢測可以提供客觀而專業的質量評價,避免利益沖突和主觀判斷。
(6)收集和分析質量數據。建立質量數據管理系統,收集、記錄和分析與施工質量相關的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統計,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和不良趨勢,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糾正和改進。
(7)定期進行質量評估和審核。定期進行質量評估和審核,對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合規性進行檢查。評估和審核結果可作為改進和提升質量管理的依據。
2.2.3 加強對施工材料和設備的檢驗和驗收
(1)制定施工材料和設備檢驗驗收規范。根據相關標準和要求,制定專門的施工材料和設備檢驗驗收規范。規范應包括檢驗要點、方法、標準和驗收標準等。確保檢驗和驗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2)明確檢驗和驗收責任。明確材料供應商、施工方和監理人員的檢驗和驗收責任。監理人員應負責組織和實施檢驗和驗收工作,材料供應商和施工方應提供必要的協助和配合。
(3)建立材料和設備檢驗和驗收記錄。建立完善的材料和設備檢驗和驗收記錄系統。記錄包括檢驗和驗收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方法、結果、問題和處理措施等。確保檢驗和驗收的可追溯性和可證明性。
(4)強化材料和設備的進貨檢查。對進貨的材料和設備進行嚴格檢查,確認其符合要求。檢查包括外觀、尺寸、材質、防腐性能等方面。對出現問題的材料和設備,及時要求供應商進行整改或更換。
(5)嚴格材料和設備的驗收標準。根據驗收規范和工程要求,對施工材料和設備進行嚴格的驗收。驗收標準可包括外觀、性能、安裝質量等方面。對低于標準的材料和設備,不予驗收。
(1)確定施工人員的資質要求。明確施工人員的職責和資質要求,包括工種、技能等方面。確保施工人員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和經驗,能夠勝任工作。
(2)建立人員管理制度。制定人員管理制度,明確施工人員的權責和職責。包括入職和離職手續、薪酬福利、工作紀律等方面。建立健全的員工檔案和個人成長計劃。
(3)推行技能評估認證。實施技能評估認證制度,評估施工人員的技術能力和工作素質。通過認證,明確施工人員的水平和能力,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4)強化崗位責任和考核。明確每個施工人員的崗位責任和考核指標。根據工作成果和質量表現,進行相應的獎懲和激勵。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
2.4.1 鼓勵施工技術創新
(1)資金支持。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施工技術創新項目。通過撥款、獎勵等形式,為具有技術創新潛力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
(2)建立技術創新平臺。建立技術創新平臺,提供技術咨詢、試驗研究、示范應用等服務。為企業和研究機構搭建溝通合作的平臺,以促進技術創新的交流和合作。
(3)優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提高技術創新的回報和保護度。鼓勵企業申請專利,提升技術創新的核心競爭力。
(4)加強技術培訓和人才引進。加大對施工技術人才的培訓和引進力度,提高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通過引進高級技術人才、開展技術培訓課程等方式,提升施工團隊的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4]。
(5)建立技術創新評價機制。建立評價技術創新的機制,通過專家評審、行業評比等方式,評估和表彰具有技術創新成果的企業和個人。提高技術創新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6)開展技術創新交流和展示活動。組織技術創新交流會議、展覽會等活動,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展示成果和交流經驗的平臺。促進技術創新的傳播和推廣。
2.4.2 加強對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
(1)跟蹤和研究新技術。密切跟蹤和研究國內外的新技術動態,了解其應用領域和效益。建立專門的技術研究機構或團隊,負責新技術的研究和評估工作。
(2)評估新技術的適用性。對新技術進行評估,評估其在當前施工項目中的適用性和可行性。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等因素,確定是否引進和應用新技術。
(3)加強技術引進和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的優秀技術和設備,通過技術合作和引進模式,引入先進的施工技術。與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等開展合作,加速技術引進和應用的進程[5]。
總之,加強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需要全方位的工作,從管理團隊建設到技術創新都要予以關注。通過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質量、提升安全性和效率,實現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