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龍 張 勇 馬冬妮 李春亮
高校文創工作問題思考與對策建議——以北京大學為例
胡新龍 張 勇 馬冬妮 李春亮
[北京大學會議中心]
高校文創產品是高等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能較好地承載、傳達大學文化精神,同時還可通過市場行為產生經濟效益,推動高校無形資產變現。本文以北京大學為例,分析了高校文創工作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并對高校文創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對策建議。
高校文創;問題思考;對策建議
高校文創產品,是以高校歷史底蘊、人文特點和自然資源為核心,結合高校獨有的文化元素,通過對相關元素的創造性開發和運用而生產出的產品。[1]近年來,國內高校越來越重視文創產品的開發推廣,但尚未出現如“故宮文創”這樣規模化、系統化、認知度高、影響力強的文創品牌。隨著我國高校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在文創工作上也應當對標國外知名高校,提升文創產品品質,打造高校文創品牌,并借助文創品牌的樹立宣傳和維護高校形象,為推動提升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首次正式使用“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文創產業由此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此后,國內高校從“校園紀念品”的概念起步,逐步向文創開發推廣運營的綜合性方向邁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加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密切,高校文創以其獨樹一幟的文化內涵受到廣泛關注,從校內走向校外,從國內走向國際,成為高校形象的一張重要名片。目前,國內重點高校基本都推出了自身的文創產品,開設了文創商店,產品形態和傳播途徑日趨多樣化,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不過,由于起步較晚,國內高校文創發展整體水平還不高,普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包括IP文化內涵挖掘不夠、產品品類不夠豐富、設計元素單一、推新頻次較低、假冒偽劣產品較多、營銷力度不足、經營規模和收益有限等。其中比較突出的是,高校文創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缺乏自主創新型產品,產品個性化特色不高,品質參差不齊,用戶體驗不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文創的口碑。總體而言,國內高校文創尚未形成成熟的產品開發和傳播營銷模式與體系,品牌知名度較低。
為進一步了解分析高校文創工作,本文針對北京大學文創工作進行了問卷調查,獲得471份有效問卷,主要了解了影響購買的主要因素、現有文創產品對使用需求的滿足程度、文創工作待改進之處等問題,收集了有關品類需求、產品定價、出新頻率、設計創意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具體情況如下。
1.參加調研人員情況
本科生97人(21%),研究生166人(35%),教職工43人(9%),其他165人(35%)。
2.喜歡的文創用品品類
喜歡文具辦公類的最多(397人,占比84%),接下來依次為工藝擺件類(199人,占比42%)、生活居家類(171人,占比36%)、服裝配飾類(159人,占比34%)、文房用品類(153人,占比32%),喜歡文創食品的最少(74人,占比16 %)。

圖1 喜歡文創用品的品類
3.了解北大文創途徑
通過北大文創公眾號了解的最多(236人,占比50%),接下來是通過同學安利的(180人,占比38%)、通過北大講堂公眾號的(149人,占比32%)、通過北大文創招牌的(122人,占比26%);另有通過其他途徑了解的88人(占比19%)。

圖2 了解文創產品的途徑
4.是否在北大文創線上專營店購物過
296人購物過,占比63% ;175人沒有,占比37%。

圖3 是否在線上文創店購物
5.可以接受的文創產品的單價
100元以下299人,占比63%;100-200元130人,占比28%;200-300元22人,占比5%;300元以上20人,占比4%。

圖4 文創產品單價的接受程度
6.逛文創店的原因
送人禮物的最多(338人,占比72%),接下來是自己需要(311人,占比66%)、隨便逛逛(163人,占比35%)、和同學一起(131人,占比28%)。

圖5 逛文創店的原因
7.影響購買的主要因素
實用性(180人,占比38%)>創意(160人,占比34%)>外觀(80人,占比17%)>價格(41人,占比9%)>其他(10人,占比2%)。

圖6 影響購買的主要因素
8.現有的文創用品能否滿足需求
230人認為能滿足(占比49%),219人認為不完全能(占比46%),22人認為不能(占比5%)。

圖7 現有文創用品能否滿足需求
9.對文創用品的建議
產品出新301人(占比64%),實用價值262人(占比56%),產品顏值176人(占比37%),質量提升171人(占比36%)。

圖8 文創用品的建議
10.具體建議
除產品要更有創意、兼具實用性、推陳出新、避免斷貨、豐富種類、保證質量等常規建議外,另有比較有價值的建議如下:
(1)希望能深挖北大的歷史人文價值,充分將文創與北大的文化和精神融合;
(2)可以平價和溢價商品共同服務不同收入人群;
(3)建議創意上多開發一點園子里不那么典型的景點,有很多地方都很好看可以被放進文創設計;
(4)可以在推出之前讓同學投票;
(5)和知名品牌潮牌聯名,出一些高品質衣服;
(6)可以多舉辦文創大賽來加速產品更新。并且建議請專業人士把關提升審美水平。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到,高校文創除了天然獲得師生校友關注外,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消費者對高校文創的性價比要求和設計創意要求不斷提高,更加重視實用性,更加有參與意識和品牌意識,消費中的“朋輩認同”和“悅己意識”較為突出。此外,線上已成為消費者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線上消費還有一定的拓展空間。
文創產品是高校精神文化中提煉出的核心信息的物質載體,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文化的滲透力與影響力,是高校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和體現。應該說,文創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是承載、傳達大學精神的一項文化事業。但實際上,文創在高校整體工作中普遍處于較為邊緣的地位,關注度不高,資源投入有限,甚至有的高校并無開展文創工作的部門、團隊和機制。不少高校很大程度上仍將文創產品等同為簡單的校園紀念品或禮品,對其在學校文化內涵展示和大學精神傳播中的作用不夠重視。而且隨著文創產品市場的壯大,文創工作的經濟價值往往更加受到關注,其蘊含的“以物化文、以文化人”的社會價值則時常被忽視。由于學校對于文創工作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相對不足,文創在空間拓展、機制理順、創意資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不利于可持續良性發展。
高校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來源于高校歷史、人文、風物、建筑、標識、理念等文化符號,均屬于無形資產范疇。當前,高校文創產品已成為侵權行為的重災區,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嚴重影響了高校無形資產保護。除了市場機制不規范、監管不嚴格等社會營商環境問題外,學校對無形資產的保護力度不強也是重要原因。由于文創侵權現象背后原因復雜,涉及人員多,線索零散,金額普遍不是特別巨大,而且很多消費者貪圖便宜、知假買假,在此情況下,學校維權成本較大,長期處于基本放任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線上線下假冒偽劣產品猖獗的現象。
文創開發就是要以特殊創意將文化內涵體現在特定產品上。高校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及創意表現還未形成明顯特色和系統體系,產品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對高校文化IP元素挖掘和體現不夠,淺表性標志標識體現較多,深層文化元素與產品結合較少,難以展示各校特有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傳承。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創開發涉及文化元素和符號提煉、產品創意體現,以及平面設計、3D設計、工業設計等,高校文創團隊一般難以招募和負擔大量不同特色的成熟設計師,大多依賴與校外有一定實力的供貨商合作進行產品開發。這些供貨商大多對學校獨有的文化內涵理解有限,對學校深度文化元素挖掘不足,產品設計有較強的路徑依賴,難以實現創意設計的突破和差異化。同時,由于學校事業單位性質和制度要求,校內單位的文創開發回報機制難以建立,造成一些具有成熟文化IP和創意設計開發能力的院系部門參與意愿不高,這也使得文創創意來源單一化問題難以有效破解。
文創產品承載著文化IP具現化的功能。與博物館、旅游景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不同,高校文化IP天然具有教育屬性,其調性本身就存在著與商業色彩的矛盾,在開發使用中需要慎之又慎,避免過度商業化。而與之相關聯的,對于承載著高校文化IP的文創產品而言,要做大規模、做強效應、做高利潤,必須拓寬銷售渠道,加強營銷策劃,尋求“破圈效應”,但同時,對于過度商業化的顧慮又束縛了高校文創營銷推廣的形式與力度。以北大為例,盡管當前已經開設了燕園店和蔚秀園店,利用微信小程序搭建了“北大文創”線上商城,開通了公眾號開展宣傳推廣;但總體而言,門店面積有限,主流電商平臺官方店鋪缺失,營銷渠道和受眾有限等問題依然存在。如果不能采取更多商業手段和渠道,其文創規模和影響很難得到更大突破。
文創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得到高校重視和支持,做好校內外資源的整合與統籌,吸納更多力量投入到文化IP的挖掘開發和文創產品的創意設計工作中,建立共建共享機制,從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上推動高校文創事業發展。為此,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高校文創應當充分明確自身作為高校精神文化展示傳播平臺的定位,立足于對學校歷史底蘊、文化內涵、校園特色、發展成就、未來圖景等的深入挖掘和生動體現,提升文創產品的文化因子,講好文創產品的高校故事,在傳播中發揮精神聯結和情感表達的紐帶作用,對內喚醒師生校友的愛校情結,增強其歸屬感和自豪感,對外增進社會受眾對高校精神文化的了解與理解,提升高校美譽度和影響力。同時,各高校要進一步提高對文創工作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學校形象工程和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予關注和支持,為其社會價值的發揮提供空間,使其在更多方面助力學校整體事業發展。
文創產品既是對學校無形資產的使用,同時也通過對學校文化形象的豐富推動了無形資產的提升。文創產品通過市場行為傳播的過程,也就是學校無形資產變現的過程。為維護高校無形資產,打擊文創產品市場亂象,應加大力量制止不良商販的侵權行為,通過法律武器維護高校權益。在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的同時,加強對正版產品的宣傳推廣,以質優物美的產品占領市場,推動市場份額和經濟收益的穩步增長,努力使高校文創成為學校增加收入的來源之一,實現學校無形資產的保值增值。
文創開發需要匯集智慧,開拓思路,挖掘學校不同側面的文化體現和符號,僅靠某個校內單位自身的力量難以持續性地深入開發高校文化IP、源源不斷地推出獨具特色的創意產品。因此,為了推動校內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集思廣益,減少矛盾、促進工作,應當打破部門邊界,在校園內建立文創工作的開放生態體系,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系統。校內單位師生可通過提供素材、參與設計等方式參加文創開發,或者提出定制需求,從供給側入手提高校園內流通文創產品的品質。同時,通過開設文創設計相關課程、舉辦創意大賽等,培養和挖掘校內設計人才,并將其設計創意體現在實際文創產品中。高校應在財務制度許可的范圍內,給予校內單位或個人一定形式的回報,從而激發校內單位和師生參與的熱情,加大文創開發的校內力量,建立文創共建共享的良性機制,為高校文創品質的持續提升夯實基礎。
由于審美水平、需求動機、消費能力的差異,文創產品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基于客戶導向不斷豐富產品體系。考慮到消費者身份差異和使用用途差別,產品要涵蓋“高、中、低”不同檔次和“大、中、小”不同類型,綜合體現高校文創的文化性、藝術性、收藏性、觀賞性、實用性等。為此,要梳理現有產品條線,做到精準定位,定向拓展。對于品類過于繁雜的條線,要去粗取精;對于品類不足的條線,要在了解文創市場,把握產品潮流的基礎上,對主流產品及時予以引進。同時,要加大對高科技、新技術產品的挖掘開發力度,特別是體現高校研究成果的產品。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管控,由于產品質量與成本密切關聯,受到材質、工藝、創意等多方面影響,因此要加強與供應鏈末端生產廠商的聯系與合作,盡量減少中間環節成本,在同檔次產品中確保質量過硬,做到物有所值。
在商品與服務消費趨勢逐漸飽和的背景下,消費體驗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3]文創服務除了要考慮產品實用性、美觀性、創意性等因素外,還要重視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消費感受和社交娛樂體驗。長期來看,高校文創需要學習國外高校經驗,在校內設置集文創展示銷售、休閑交流、文化活動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體驗空間,從空間布局、裝潢、產品擺放等細節上展現品位,同時可以在畢業、迎新等特殊時間節點開展快閃、展覽等主題活動,打造宣傳記憶點,提升消費體驗感,增強高校文創知名度。
文創發展需要規模效應,需要擴大受眾覆蓋面。隨著文創工作的開展,要在校內逐步建立推動文創做大做強的共識,探索商業化程度的平衡點。為此,高校可嘗試與國內博物館等推出聯名產品,通過共同銷售在豐富產品品類的同時打開經營渠道。在大眾接受度較強后,適時入駐主流電商平臺,擴大經營規模,增加經營效益。同時,改變“等客上門”的狀態,適度開展營銷活動,適應當下流行的新媒體環境,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渠道,建立線上線下宣傳矩陣,運用多種新媒介進行營銷推廣,提高客戶觸達率,增加受眾群體,使高校文創收獲更多社會認知度和大眾關注度。
文創品牌的打造就是為產品建立系統,讓每個產品都有特殊ID,體現特定文化內涵,吸引受眾群體。當受眾產生記憶點后,文創產品的影響力會慢慢擴大,形成品牌效應,提升相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成體系的產品是品牌打造的基礎,需要進行策劃梳理和包裝。而在產品基礎上,品牌自身的形象設計與標識符號也是強化受眾記憶的重要環節。為此,要提高品牌意識,對高校文創進行品牌商標設計與注冊,用以區分其他渠道的文創產品,同時要逐步統一產品信息表述,加強文創LOGO的顯示度,讓受眾建立對高校文創品牌的形象認知。通過產品內容和形式的共同推動,樹立高校文創品牌,讓文創真正成為高校精神文化形象展示和傳播的載體。
[1]鄭佳鑫,龔鈺舜,黃玉婷.高校文創產品設計研究與實踐[J].品牌與標準化,2021(01):97 -99.
[2][3]張陸園,梁悅瞳.高校文創品牌的塑造策略、現存問題與提升路徑[J].傳媒論壇,2022, 05(23):98-92.
(責任編輯:胡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