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加元
新時代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構建研究
盧加元
[南京審計大學]
高校后勤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時代背景下,研究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從跨學科視角,通過對廉政風險防控與人體免疫系統之間的邏輯映射,構建了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包括“非特異性免疫”機制和“特異性免疫”機制兩個方面,其中,“非特異性免疫”機制包括組織結構、制度規則、廉政文化等要素,而“特異性免疫”機制則包括校內巡察、專項治理和經驗分享等要素。高校后勤部門應針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以及廉政風險防控出現的新情況,不斷優化、調整“非特異性免疫”機制和“特異性免疫”機制,以確保廉政風險防控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免疫系統;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
高校后勤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高校后勤服務范圍涵蓋了學校的“食、住、行、修、醫、護”等領域,涉及面廣、人員復雜、工作環節較多,是當前廉政風險高發的重點領域之一[2],探索新時代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構建機制,已成為當前高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完善大學治理體系,提升大學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命題。
目前為止,學者們針對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的體制與機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等展開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毋庸置疑,這些研究對當前高校后勤反腐倡廉實踐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和幫助。但是,我們發現,當前的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在研究方法上,鮮見從跨學科視角研究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構建的文獻;在研究內容上,針對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協同機制的研究文獻也不多見。[3]我們知道,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后勤作為當前高校腐敗頻發易發的重點領域之一,其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的特點充滿著復雜性,如果把高校后勤這個組織看作是一個“生命體”,則高校后勤的廉政風險防控則相當于在其實施服務過程中應對各種廉政風險(“病毒”)的“抵御”,這為我們從一個新的視角研究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構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鑒于此,本文嘗試從跨學科視角,對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構建進行研究,希望能為當前黨風廉政理論研究提供一種新思路。
免疫學中,免疫系統是肌體用于抵御疾病、維護健康的一種自然生理反應。[4]免疫系統能區分人體內的細胞或分子屬于自體細胞(“自體”)還是屬于外來細胞(“異體”),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的功能。[4]人體免疫的過程是對進入人體的“異體”不斷識別和消滅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免疫應答。免疫應答過程中,免疫系統會不斷產生能夠清除體內“異體”的物質,這個物資被稱為“抗體”,并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免疫效應,使人體產生免疫力,最終使“異體”得到清除,從而保護人體的健康(見圖1)。
圖1中,免疫系統發揮免疫效應具有“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種形式,其中,“非特異性免疫”又稱為固有免疫,它是人體防御外來病毒侵襲的第一道防線,主要由皮膚粘膜、吞噬細胞、非特異性體液等構成,對各種病原性物質都有防御作用;“特異性免疫”,是人體通過對環境的不斷適應而后天形成的一種免疫能力,主要由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和免疫器官組成,在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穩定,消除疾病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

圖1 人體免疫應答機制
人體免疫應答通常由外界病毒等異物的入侵而觸發,通過“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種形式,最終使病毒等異物得以清除。[4]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的作用機理亦與此相似,也有“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種方式。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的“非特異性免疫”包括組織結構、制度規則、廉政文化等要素[5];而“特異性免疫”是針對高校特定廉政風險的免疫行為,包括校內巡察、專項治理和經驗交流等要素,類似于人體的健康體檢、接種疫苗和免疫記憶,據此,我們構建如圖2所示的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

圖2 基于“免疫”理論的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構建
1.組織結構
針對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的組織結構呈校級、部門和個體三個層次。在校級層面,廉政風險防控領導小組是學校領導和統籌學校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貫徹上級黨委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實學校黨委有關廉政風險防控的各項要求,制定各種廉政風險防控實施方案,對全校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指導包括后勤在內的學校各二級單位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開展。在部門層面,對后勤而言,在學校廉政風險防控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完善本部門各項廉政風險防控的制度,細化廉政風險防控的實施方案和責任落實體系,確保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組織有序、落實到人。[6]在個體層面,后勤全體員工依據各自的崗位職責和學校相關管理規定,認真檢查本崗位的工作職責是否明確、權力和義務是否明晰,并從思想道德、外部環境等方面查找本人在行使權力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點[7],將廉政風險防控工作落實、落地,入腦、入心。
2.制度規則
有效的制度規則對于防范廉政風險,引導高校內部各項權力的規范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學者呂萍、王以華(2009)的觀點,制度有管理制度和技術規則2個維度。[5]在規章制度方面,一方面,高校后勤部門應對現有的廉政風險防控規章制度從設計是否符合實際、運行是否科學等層面作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出制度漏洞并進行修訂完善;另一方面,要按照有權力必有制度約束的原則進行制度創新,努力填補制度空白,保證后勤服務各個環節的權力都在制度的約束下運行。在技術規則方面,針對當前高智能腐敗手段頻頻出現的特點,后勤部門要切實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強化科技賦能,建立健全后勤廉政風險防控與嵌入式監督管理機制,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廉政風險的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后治理,做到決策行為全程留痕,廉政風險可查、可糾,最大限度地杜絕暗箱操作,實現對后勤服務權力運行的實時監控。
3.廉政文化
人的行為往往受其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的影響[8],而打造廉政(廉潔)文化可以廉化人、以廉潤心、以廉固本。[9]近年來大量高校貪污腐敗的案例證明,思想上的松懈和價值觀的扭曲必然導致行為上的腐敗,因此,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對于提高員工反腐定力,自覺抵制各類廉政“病菌”的入侵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學校層面,要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結合中央和上級黨委有關各項廉政規定和紀律要求,將廉政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結合,對包括后勤員工在內的全體黨員干部和教職工開展廣泛的廉政教育,通過學習,讓教職員工知道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什么光榮、做什么可恥。在個體層面,后勤部門的干部職工要自覺注重“修身、養性”。通過修身,使后勤全體員工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抵制各種利益誘惑和侵蝕,做到在規章制度面前不越位、在人情面前不錯位、在友情面前不變味;通過養性,使后勤干部職工能不斷自我反省體察,保持“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的精神狀態,將廉潔為公、服務師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升道德認知、完善道德人格,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共同打造后勤清正清廉清明的工作生態。
正如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不能抵御所有病毒等異物的侵害一樣,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的“非特異性免疫”機制也不能對所有廉政風險進行有效防范,此時,就需要對廉政風險實施“特異性免疫”機制,這些機制包括:校內巡察、專項治理和經驗分享。
1.校內巡察
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在自身是否有病這個問題上僅僅依靠人的自我感覺顯然是不夠的,有許多疾病早期病狀并不明顯,待感覺不適時已到了病癥晚期,無藥可救。校內巡察作為高校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有效形式,是學校黨委對基層黨組織進行政治監督的一項制度性安排。[10]校內巡察是一種“政治體檢”,著重檢查和發現各二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這些“重要器官”是否存在問題,二級黨組織的工作運行是否健康有力,通過巡察,從中找到病灶,查出病因,開出藥方[11];通過對有關“病癥”的治療(問題整改),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通過“回頭看”,檢查學校二級黨組織對相關“病癥”治療的成效,確保二級黨組織形成治理有方、管理有序、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10]
對后勤部門而言,校內巡察有助于對權力的制約監督和反腐倡廉機制的健全。以物資采購為例,校內巡察可檢查的內容有:采購管理機構的設置以及工作程序是否符合內部控制原則?對于依法實施政府采購的項目是否做到全部依法采購?采購項目和預算安排是否合理?采購項目可行性論證是否充分?有無重復立項或采購與實際需求脫節的采購現象?對于學校自行采購的項目,是否存在將應該公開招標的項目拆分為校內招標,或以會議方式指定供應商的現象?在政府采購合同履約及驗收階段,是否存在不按照合同辦事,與供應商串通,驗而不實、損公肥私行為?
2.專項治理
免疫學上,為激起個體和人群產生對某些疾病的免疫能力,通常采用接種疫苗的方法。高校后勤作為學校管理基建維修、提供膳食服務等業務的重要部門,往往經濟活動頻繁、廉政風險較大。為防止后勤部門干部職工廉政“免疫力”的缺失,就需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活動,這些活動被稱為專項治理。專項治理包括各種專項檢查、廉政審計等。專項檢查是針對后勤服務開展專門的檢查或督查活動,比如,對后勤零星物資采購進行專項檢查、對后勤基建項目開展專項督查、對政府采購合同履約驗收進行監督檢查等等。而廉政審計是以促進廉政建設為目標,以腐敗審計為導向,以預防、揭露和打擊經濟犯罪為目的的專門審計活動[12],對于后勤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政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專項治理的開展方式多樣,針對廉政風險防控不同類型的“免疫力”缺失而接種不同的“疫苗”。既可以針對后勤某類潛在風險(比如零星物資采購)或者后勤服務權責清單的執行情況進行單獨檢查與治理,也可以結合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要求,對后勤部門權力運行內控機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專門評價;既可以針對政府采購、工程建設、資產管理等的合規性進行檢查,也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或走訪師生等,對后勤廉政防控制度執行的效果進行監督。專項治理作為校內廉政監督的一種自愈性機制,在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方面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是高校廉政風險防控的一種重要手段。
3.經驗分享
正如人體免疫系統具有記憶特性一樣,高校廉政風險防控也有類似的“記憶”功能。[3]實踐中,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涉及大量的制度、方案、流程等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借助于員工的個人記憶和解釋,以“經驗”的形式保存下來,然后為后勤全體員工所共享。當這些有價值的“經驗”在員工和部門之間分享時,就形成了組織記憶(免疫記憶)。[13]
有效的廉政風險防控經驗分享機制能幫助后勤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業務素質、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可讓有形和無形的規則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后勤員工不斷適應崗位發展和權責行使的新要求。比如,針對當前高智能腐敗現象頻頻出現的特點,傳統的廉政風險防控已無法滿足對當前高智能腐敗風險防控的監督要求,此時,通過學習和借鑒他人成功的科技反腐經驗(復制別人的記憶),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借助大數據分析、廉政風險圖譜等,實現對后勤服務關鍵環節權力運行的實時預警,從而使廉政風險防控更加有效和具有針對性。其次,有效的廉政風險防控經驗分享機制能加速后勤內部組織記憶的“新陳代謝”,使得陳舊過時的“經驗”被淘汰,一些符合廉政風險防控形勢變化要求的新制度、新策略不斷推出,最終使組織結構、制度規則、廉政文化不斷適應后勤廉政風險防控的需要。
本文借鑒免疫學成果,通過對免疫系統與高校廉政風險防控之間的功能映射,構建了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本文認為: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發揮“免疫”效應有“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種方式,其中,“非特異性免疫”是高校后勤針對廉政風險進行的一般性控制行為,是抵御廉政風險侵害的第一道防線,包括組織結構、制度規則、廉政文化等要素;“特異性免疫”是高校后勤針對廉政風險特定的免疫行為,是抵御廉政風險侵害的第二道防線,包括校內巡察、專項治理和經驗分享等要素。正如人體免疫系統一樣,高校后勤廉政風險防控的“非特異性免疫”機制和“特異性免疫”機制并非兩個孤立的過程,后勤部門應針對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要求,以及后勤服務過程中廉政風險防控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非特異性免疫”機制和“特異性免疫”機制不斷優化、調整,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廣大后勤干部職工對各類廉政風險的“免疫力”。
[1]劉效森.為高校“雙一流”建設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務保障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09): 339-340.
[2]高德華,季斐斐.十八大以來高校重點領域治理的成效及 經驗啟示[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8(12) :39-41.
[3]盧加元.淺論高校廉政“免疫系統”作用的有效發揮[J],高校后勤研究,2019(02):69-71.
[4]錢旻.免疫學原理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呂萍,王以華.組織免疫行為和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Vol.6, No.5:607-614.
[6]劉愛英.高校院系黨組織落實“兩個責任”背景下的廉政風險防控探析[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2016(12):32-34.
[7]何希耕.風險管理視角下的高校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13(07):60-63.
[8]張梓琪.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22.
[9]孟瑞瑞,王威.新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路徑創新研究[J],黃河科技學院學報,2023(04):90-94.
[10]張玉明.高校校內巡察的邏輯理路和制度建構[J],北華大學學報,2022(04):69-74.
[11]黃嬌,楊昌華.強化巡視監督:加強黨對高校領導的有效路徑[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 (01):128-131.
[12]童燕軍.高校引入廉政審計探究[J],財會通訊,2016(19):91-92.
[13]許爽,張松波.組織記憶研究述評[J],商業經濟研究,2017(15):106-108.
(責任編輯: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