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幼兒園 史海媚
民間藝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多種優良的傳統美德,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幼兒的精神世界。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知識、積累經驗、掌握技能的重要場所,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文化,能在無形之中對幼兒產生諸多有利影響,促使幼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習興趣。本文探究民間藝術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為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創造條件,提高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使幼兒建立文化自信。
在幼兒園的一日教學活動中,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可以創新傳統的教學形式,豐富授課內容,創新活動開展方式,以此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流程更加豐富。幼兒正處于認知、思維、理解等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但是缺乏對事物以及行為的正確判斷。因此,教師要依照幼兒年齡的發展特點制定明確的教學方案,調整活動開展形式,選擇幼兒喜歡、易于接受的教學模式,以此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民間藝術文化涵蓋了非常豐富的內容,與幼兒的生活具有緊密聯系,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融入民間文化藝術元素,能增強教育活動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為幼兒滲透神話故事,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守株待兔》《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或者依照教學進度向幼兒傳授更多的生活技巧,利用網絡、多媒體等工具播放皮影戲《遠方的家》《拾玉鐲》《白蛇傳》《牛郎織女》,講解戲曲《拜月亭記》《浣紗記》,讓幼兒了解中國戲劇的發展歷程,了解藝術品貌,分析生、旦、凈、丑不同行當角色的特點,感知戲曲音樂的魅力。教師也可以在各種區域游戲開展中帶領幼兒制作戲劇臉譜,讓幼兒在無形之中了解臉譜的分類。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效開展,可以進一步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促使整個教育活動更加豐富、順利。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常規課程的設置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使幼兒在民間藝術滲透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不僅能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也能促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幼兒對是非的辨別能力,以此為幼兒的發展創設有利條件。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授課目標,明確活動設計方向,優化教學流程,以此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陶冶其身心。
民間藝術文化所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范圍比較廣泛,將其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促使幼兒以一種正確的觀念學習、理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滲透相關的教育理念,提升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以戲曲教學為例,戲曲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多樣。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引導幼兒了解不同時代的戲曲特點,帶領幼兒觀看楚辭里的《九歌》、元代關漢卿所創作的《竇娥冤》和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明清時期的《牡丹亭》、現代《將相和》《白蛇傳》《劉巧兒》《西廂記》等,引導幼兒通過對這些影視作品的欣賞,了解中國戲曲的藝術特點,近距離感受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讓幼兒從心靈深處喜歡上戲曲,為后來的系統知識學習、興趣培養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傳統的課程內容講解中,教師的知識講解方式多以陳述方式進行展開,在民間藝術文化的有效融入下,可以使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豐富具有活力,以此滿足幼兒園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發展特點展開教學,通過對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講解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讓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學習中華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無形之中對幼兒展開教育,以此實現教學目標,保障教學進度。
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沒有從思想上意識到滲透民間藝術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無論是課程的開展還是環境創設等,都缺乏對幼兒學習民間藝術文化的引導,理念陳舊,教學能力普遍不強。
在區域活動開展中,教師與幼兒缺乏互動,缺少民族藝術文化環境的氛圍營造,與家長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對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在此趨勢下,幼兒園任課教師亟需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結合實際需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為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石。
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對幼兒的學習以及生活進行引導,為了有效提高民間藝術文化與幼兒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從多個維度穩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知識儲備,提高專業素養。
對于剛步入幼兒園的年輕教師來講,他們沒有授課經驗,因此幼兒園管理者必須對其進行系統培訓,提升其專業素養,并與民間藝術文化機構建立密切合作。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通過自身能力的提高給幼兒進行示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在無形之中對幼兒展開教育。
此外,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弘揚民間藝術文化的討論會,針對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展開討論,以此提出最優的教學計劃和辦法,為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創造有利條件。
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具有不固定性,能為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創設條件,教師可以在民間藝術文化發展的基礎之上講解各種內容,或者是在正式課程內容講解之前進行導入。例如,在帶領幼兒認知數字時,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解民間藝術剪紙,將數字以剪紙的方式進行呈現,進一步吸引幼兒的專注力,使其對當前的課程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在給幼兒講解語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皮影戲,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進行呈現,以此吸引幼兒的眼球,使其對當前的活動更加感興趣,從而進一步保證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也可以設置實踐活動,讓幼兒動手實踐,加深其對民間藝術文化的認知及理解。例如,在美工區域,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了解傳統刺繡,學習印染、扎染等技法,讓幼兒動手實踐操作,并在活動結束之后進行集體成果展示。教師還可以開展欣賞彩畫、年畫等活動,帶領幼兒欣賞中國年畫作品,了解年畫的特點、由來,并進行繪畫,以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提升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其對民間藝術傳統文化更加感興趣。
良好的師幼關系對課堂教學進度、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等具有諸多有利影響,能夠為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搭建有利平臺。在與幼兒進行互動時,教師要與其建立和諧、平等、融洽的師幼關系,滿足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需求。
對于幼兒來講,他們活潑好動,喜歡玩耍,教師可以此為介入點展開游戲教學,激發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良好師幼關系的發展創設平臺。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依照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進行調整和優化,為幼兒創造更多學習的機會,以民間藝術文化為主題進行探討,邀請家長進園參觀,為良好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的構建創造良性互動條件。
在滲透川劇變臉這一民間藝術文化時,作為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不同的情緒、心理狀態都能夠以臉譜的形式進行呈現。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動手制作川劇臉譜,再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形式在表演區進行角色扮演,設想游戲過程,制訂游戲規則,以進一步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深入學習川劇藝術中人物塑造的特點,了解川劇變臉的由來。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共同制作,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方式勾畫不同的形態,以此為后續的活動開展創造條件。在幼兒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以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身份進行介入,適當對幼兒進行提問,進一步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從而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
為更好地滲透民間藝術文化,情境設置對整個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諸多有利影響,可以進一步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無形之中對幼兒展開教育,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首先,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創設民間藝術文化環境的重要性,依照現有的教學設備進行硬件設施的完善。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在樓道、樓梯、走廊、教室等環境中融入窗花、剪紙等民間元素。
其次,在教室進行環境布置中。為進一步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以國畫、水墨畫等方式表達對民間藝術文化的感受,加深幼兒對民間藝術文化的認知以及理解。
最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搭建民間藝術區角,為幼兒提供各種所需的原材料,便于幼兒動手制作不同人物的服裝、頭飾。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手段為幼兒播放民族音樂,讓幼兒根據不同樂器的演奏方式進行歌舞創編,為良好班級氛圍的營造帶來積極的影響。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音樂風格、歌詞、節奏等組織幼兒進行舞蹈創編,同時依照實際情況,為幼兒滲透與民間舞蹈形式相關的內容,如秧歌舞、踩高蹺、打花棍等。不同區域的舞蹈形式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在組織幼兒進行舞蹈創編時,教師要依照所需創編的舞蹈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力進行動作編排,以進一步了解民間舞蹈的獨特魅力,感受到當前課程所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有多個班級,教師可以依照不同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置文化主題,如泥塑、皮影、刻紙、木偶藝術、傳統刺繡、花燈玩具等,進一步拉近幼兒與民間藝術文化之間的距離。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依照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滲透民間藝術文化,落實實踐,降低幼兒的理解難度,讓幼兒通過實踐的形式主動地了解民間藝術文化。教師可以根據當前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手工課程,給幼兒創建良好自由的學習情境,讓幼兒在正式活動開展之前準備好相應的手工材料,在向幼兒講解地域文化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發散幼兒的學習思維,激發想象力。在教學期間,教師要依照教學內容與幼兒之間的生活經驗進行關聯,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種資源的有效搜集,在手工環節中依照現有的材料進行制作,如樹葉、玉米須、雞蛋殼、飲料瓶、石子、樹枝等。
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觀賞民間手工藝品,了解幼兒的興趣點,如石頭繪制、玉雕、石雕、風箏、彩燈、瓷器等,以進一步豐富授課內容,讓幼兒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其文化的特點和風格。
以剪紙民間文化活動為例,這一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幼兒的耐心、專注力等,可以激發幼兒的潛能,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具有諸多有利影響。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剪紙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我國民間藝術文化的魅力。以剪紙蘋果為例,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提前讓幼兒準備相應的手工材料及工具,如卡紙、剪刀、筆等,將一張正方形的彩紙進行對折,然后在教師的帶領下畫出半個蘋果的形狀,依照所畫的筆跡進行剪裁,展開、壓平剪好的圖形,一個蘋果剪紙就做好了。為了進一步豐富整個作品的表現形式,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在葉子上畫出葉脈,對其進行裝飾。這種簡易手工作品的制作能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促進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信息時代背景下,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存在一定局限性,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必須依照當前的教學情況進行創新,豐富授課內容,對周圍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為幼兒創建良好和諧的學習情境,以科學適宜的方式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穩步提高幼兒的民間藝術文化素養,為后期的系統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