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

2024-01-30 14:34:56李藝
會計之友 2024年4期

【摘 要】 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對促進共同富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選取2011—2020年31個省份為研究樣本,采用BP神經元網絡方法對研究樣本的共同富裕進行測算,并基于該指標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共同富裕,并且對共同富裕發展性和共享性促進效果顯著;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創業活力、提升科技創新以及縮小收入差距,進而推動共同富裕;區域異質性檢驗表明,數字普惠金融顯著促進了東部共同富裕的水平,而對中西部的效應不明顯,同時從數字普惠金融結構異質性看,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和使用深度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更顯著。

【關鍵詞】 數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BP神經元網絡; 中介效應; 異質性檢驗

【中圖分類號】 F49;F8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04-0027-09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共同富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2022年高收入組和低收入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0.5倍①,雖然相比2017年的10.79倍②有所降低,但趨勢緩慢且高低收入之間的差距仍然顯著,而這樣的差距造成了人民群眾在生活品質、幸福體驗、公平獲得感等方面的直觀感受截然不同:“先富”群體在享受物質上的奢侈、追求精神上的個性化體驗的時候,“后富”群體還在為基礎的生活條件而奔波,這極易引起“后富”群體的社會邊緣感、無歸屬感等消極情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所以,經濟基礎日益雄厚推動共同富裕成為時代中心命題,實現共同富裕具有迫切的現實要求。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占據了核心地位,對資源的分配產生重大影響,是通往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強調了普惠金融對于建設我國小康社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保持社會和諧與穩定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從宏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對于提高就業率、減貧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正面效應,能夠有效地降低貧困水平,防止貧困問題再次發生,并推動社會公平[1]。從微觀層面,數字普惠金融能夠以減輕對中小型公司的金融限制和鼓勵更多人參與創業的方式來推動全面的經濟發展,從而實現數字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向動態互動[2]。因此,在理論和實踐領域,數字普惠金融在推進共同富裕方面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共同富裕的定義、評估標準、理論框架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然而,在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的量化研究以及理論機制的實證分析方面,現有研究仍相對不足。

基于這一背景,本文將構建共同富裕指數評價體系,并通過計量模型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在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與路徑,為數字普惠金融推動共同富裕提供新的理論見解和實證依據。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首先,從“富裕程度”“共享性”“可持續性”三個角度出發,構建了共同富裕評價體系;其次,采用BP神經元網絡方法對共同富裕進行量化評估,增加了評估的多樣化;最后,通過計量經濟學模型對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效果進行實證研究,深入探討其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機制,為現有研究領域提供了重要的補充。

二、文獻綜述及理論假說

(一)共同富裕的含義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指出:“共同富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普遍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边@個定義勾勒出了當代中國推動共同富裕的三個特征: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3]。

1.發展性

共同富裕的概念涉及社會財富的整體增長以及人民收入的提升,它強調在物質、文化和技術層面達到高級發展狀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边@說明共同富裕的核心是提升富裕水平,即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提高整個社會的福祉。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脫貧致富不僅是經濟上的富足,還包括思想和知識的豐富。因此,共同富裕的發展性涵蓋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均衡發展。具體的指標可考慮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差異而選取人均GDP、恩格爾系數、文娛消費水平等。

2.共享性

共同富裕具有讓改革發展的成就為所有人民一起享用的共享性,這就是強調人人享有的、人人平等的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應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蓖瑫r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可知共同富裕的公平體現在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創造財富,同時共同分享財富。由于達到共同富裕需要以人民的基本需要和政府的基本責任為基礎,所以應構建諸如就業、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務的指標體系。

3.可持續性

共同富裕強調了發展的均衡性、考慮長期利益等的持久性。共同富裕的持續性主要關注于兩個核心方面:發展的持續性和共享的持續性。發展的持續性是指滿足當前和未來世代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要求人口增長、資源使用和環境承載力之間的平衡。共享的持續性則側重于確保財政支出的長期可行性,避免僅通過增加個稅、實施過多的社會政策或承諾過高的社會保障水平來實現公平。因此,為了保持共同富裕的可持續性,除了經濟增長外,還需關注內部結構的協調發展,以及持續創新、高效節能和生態環境保護。在評估這種可持續性時,應考慮諸如科研投入強度、單位GDP電耗、污染治理強度等具體指標。

綜上所述,共同富裕的三個核心要素包括發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續性,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本文圍繞“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三個維度建立了共同富裕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

正因為金融“嫌貧愛富”,聯合國于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理念,旨在提升弱勢群體金融可得性,平抑收入差距[4],因此普惠金融能夠達到不同階層人群對金融的一致要求,并大力提高經濟落后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財富獲得能力,從而平緩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擴大金融覆蓋范圍、提升金融可得性與效用性可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作用。數字普惠金融以先進的數字信息技術為依托,加快提升普惠金融的深度與廣度[5],在降低金融服務門檻[6]、促進創業[7]、縮小城鄉收入差距[8]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所以數字普惠金融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會的發展性、公平性以及可持續性,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

(三)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機制

本文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分析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機制的研究趨勢。以“數字普惠金融”“共同富裕”“中介效應”為主題檢索,結果顯示目前國內外學者在討論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作用時,主要從提升創業活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技術創新和縮小收入差距等方面入手,具體分析如下:

1.數字普惠金融、創業活力與共同富裕

一般來說,大多金融機構信貸政策都傾向于高收入人群和大企業,導致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型公司不能獲得正規融資,進而使得他們在使用資金上受到一定限制。數字普惠金融則可以降低信貸要求,改革抵押模式,減輕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型公司在金融方面的制約。如此一來,融資壓力的減小對相對貧困的家庭具有更好的創業激勵作用[9],增加了中小企業投資主業的資源,從而提振實體經濟[10]。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降低了個體與企業的融資約束,從而提升了家庭和企業的內生動力,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最終推動共同富裕。根據以上的探討研究,本文提出假設2。

H2: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激活創業積極性來推動共同富裕。

2.數字普惠金融、產業結構與共同富裕

數字普惠金融、產業結構與共同富裕之間主要關聯機制有: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企業家能通過金融市場獲得購買力,創新生產要素,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11]。另一方面,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共同富裕。產業結構的失調是加劇城鄉發展差距和城市發展差異的重要因素,有效調節產業結構可縮小城市間經濟發展差異,從而促進共同富裕[12]。所以,數字化、移動化的金融服務極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提高了產業結構升級的動力,從而縮小了經濟發展的差異,促進共同富裕。因此,提出假設3。

H3: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共同富裕。

3.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創新與共同富裕

企業創新被認為是一項高風險、高投資、周期長的活動,而針對個體更是遙不可及。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就使得單純借助公司和個人的內部融資很難符合技術創新的要求,所以外部融資就顯得尤為重要。數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使得貸款人容易達到市場的準入門檻,因此借助數字普惠金融支持,可以為使用新技術與新產品賦能,并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從而激發社會底層動力和內在活力[13],促進城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綜上所述,提出假設4。

H4: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共同富裕。

4.數字普惠金融、收入差距與共同富裕

相比于傳統的金融,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優化金融服務、降低金融市場準入門檻等方式,有效觸及相對不富裕的弱勢群體,從而降低該群體的融資約束,進一步促進了弱勢群體投資,增加其收入,縮小收入差距[14]。收入差距的縮小,讓財富水平較低的群體進行人力投資,提高了勞動力質量。勞動質量的提升有利于生產效率的提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15],最終提高共同富裕的水平,所以數字普惠金融可通過收入差距影響共同富裕,收入差距的中介效應理論可能顯著。綜上所述,提出假設5。

H5:數字普惠金融通過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共同富裕。

三、共同富裕指數測度

(一)共同富裕指數體系構建

正如前文所述,發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續性被認為是共同富裕的關鍵特征,也是實現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三個方面互為支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本文試圖從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三個不同的角度,構建一個綜合的評估指標體系(包括37個指標),這些指標的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和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庫。

(二)BP神經元網絡

誤差反向傳播神經網絡,簡稱BP神經元網絡(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是一種含有隱含層的多層前饋網絡,而這種前饋網絡在現實應用中較廣泛[16]。本文利用BP神經元網絡對共同富裕指數進行測度,一方面提升了共同富裕測度結果的精確度和效率,因為傳統的測度方法屬于靜態系統分析,過多依賴大量信息的提取,精度不高且對新加入信息的處理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的BP神經網絡可以通過不斷的迭代學習和自我組織訓練適應不同的處理要求,其結果適應性較好[17]。具體測度是從37維輸入指標值到1維輸出值的空間映射,所以將采用三層BP神經元網絡對共同富裕指數進行測度。其中X1-Xn是神經網絡的輸入值,即37個共同富裕的三級指標,Y表示神經網絡的輸出層,就是共同富裕值。

在測度過程中,從輸入層經過隱含層的權值與閾值的修正,最后到達輸出層。如果信息通過網絡計算結果不能達到所預期的輸出,則會轉入誤差的反向傳播過程,根據預測誤差不斷調整網絡的權值和閾值,直到權值和閾值達到期望要求或者迭代結束。

(三)基于BP神經元網絡測算共同富裕值

1.指標的標準化

考慮到各指標的量綱和數量級不同,首先利用Matlab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而具體指標標準化的公式如下:

若指標是正向指標則參照公式1,若為負向指標則參照公式2。其中,Xi表示第i個指標的取值,X 表示第i個維度下的最小值,X 表示第i個維度的最大值。

2.共同富裕指數測算

利用BP神經元網絡進行測算時,關鍵是確定輸入層、中間層和輸出層的單位數,在此由于已經確定輸入層為37個二級指標,輸出層為1維向量共同富裕指數,那么只需確定中間層的單位數。根據孫曉梅[18]的計算公式可測算出中間層的單位數(nH)為11。利用Matlab軟件計算過程中選擇網絡隱層神經元的傳遞函數為tansig,輸出層神經元的傳遞函數為purelin,網絡訓練函數采用trainlm,網絡的目標誤差為0.00001。在網絡經歷100次訓練后得到共同富裕的三級指標權重的實際輸出值。由輸出值可知居民收入水平、互聯網資源、科研投入強度和居民消費貢獻率指標對共同富裕的權重較大,影響更明顯,符合現實發展規律。

3.結果分析

利用訓練好的神經網,可以對31個省份2011—2020年的共同富裕的值進行測度。通過結果可知共同富裕程度與城市自身的經濟發展規模緊密相關,表現出一定的“理性”空間差異,所以利用ArcGIS軟件中自然斷點法對2020年31個省份共同富裕程度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層級的空間差異,顏色越深代表城市共同富裕程度越高,反之越低。由2020年31個省份共同富裕程度可知,2020年共同富裕為“3+9+5+12+2”結構,第一層級是廣東、江蘇和山東,其中廣東無論是發展性、共享性以及可持續性都比較高所以整體排名第一,說明該地區經濟、產業等發展能力較強且與各地區的協同能力也較好;第二層級包括了浙江、北京、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江西、安徽和河南,這九個地區共同富裕發展指數較高;第三層級為福建、上海、重慶、云南和廣西,是我國共同富裕指標體系的中間層;第四層級包含山西、貴州、黑龍江、陜西、遼寧、甘肅、天津、海南、內蒙古、吉林、新疆和寧夏,整體共同富裕集聚度一般;最后,青海和西藏根據測算共同富裕程度較低,其中西藏由于發展性和共享性與其他地區差距較大而排名最后,特別是發展性指標是廣東的七分之一。綜上所述,各個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數具有空間上的差異性,而整體以東部沿海地區為首向西部擴散。

四、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研究

(一)實證方法和數據說明

1.變量的選取

(1)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共同富裕(Wealth),采用上文利用BP神經元網絡計算出的綜合指標表示。為了進一步考察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結構的影響,參考劉培林等[19]的研究,把共同富裕劃分為發展性(Wealth1)、共享性(Wealth2)和可持續性(Wealth3)三個維度。

(2)解釋變量

本文的解釋變量為數字普惠金融,考慮到數據的權威性與可得性,同時參考相關研究成果[20],最終選用由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測算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作為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指數(Fin)的構建考慮了覆蓋廣度(Fin1)、使用深度(Fin2)以及數字化程度(Fin3)三個方面。

(3)中介變量

基于前文的實證研究可知,本文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的中介因子應包含創業活力、產業結構、技術創新和收入差距。首先,創業活力(Entre)。創業活力直接采用私營企業新增數目表示[21],該數量越多,表征該區域企業或個體創業活動的積極程度越高。其次,產業結構(Indus)。產業結構采用第三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之比進行衡量[22],該數值越大結構越優化。再次,科技創新(Tech)??萍紕撔轮傅氖瞧髽I在科技創新以及技術研發等層面運用的詳細活動,所以采用科學技術財政支出衡量科技創新變量[23]。最后一個中介變量為收入差距(En)。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標和方法較為多樣,包括居民人均收入比率、洛倫茲曲線、泰爾指數、恩格爾系數等,其中恩格爾系數運用最為廣泛[24],所以本文亦采用恩格爾系數反映我國收入不平等程度。

(4)控制變量

由于內生性問題存在會影響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進而產生偏誤,所以本文參照相關研究[25]篩選控制變量,有效地引進相關控制變量,提升調研的精確程度。詳細的控制變量如下:人口增長率、經濟增長、工業化水平、出口貿易交通基礎設施和通信基礎設施等。

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2.確定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了2011—2020年期間31個省份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相關的數據,主要來自CSMAR數據庫。為了避免數據產生異方差,降低不平穩性,所有數據均取其對數值。

(二)模型設定

1.基準回歸模型構建

借鑒高康等[26]的研究,構建了基準回歸模型,以檢驗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作用,具體模型如下:

其中,Wealth表示被解釋變量共同富裕程度;Fin代表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Controls表示控制變量;α0表示常數項;α1用來表示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的關系系數,若通過回歸后該系數為正且顯著,則可證明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共同富裕程度;vt代表時間效應;ηi表示個體固定效應;ε為隨機擾動項。

2.傳導機制模型

為了檢驗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中介效應,即檢驗中介變量在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關系中的作用,借鑒溫忠麟等[27]的研究,設計模型如下:

模型2中,Med表示中介變量,包括創業活力、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和收入差距。若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基準回歸系數α1顯著,且數字普惠金融對中介變量的回歸β1與中介變量對共同富裕的回歸系數λ3同時顯著,則表明中介效應存在。也就是說,中介因子在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相應地證明了H2、H3和H5。若β1與λ3中有一個不顯著,可利用Sobel檢驗進行驗證,若通過則也說明該中介效應存在[27];反之,如果Sobel檢驗不通過,則可以證明不存在中介效應。

(三)實證分析

1.基準回歸分析

為了證實H1,即數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本文對模型1采用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列(1)是未控制任何變量時的回歸結果,而列(2)則考慮了控制變量。此時由結果可知,Adjusted R2的值從0.272變為了0.985,說明模型的解釋力度在不斷增強。結合列(2)的結果知道,數字普惠金融的回歸系數是0.015并且其結果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數字普惠金融積極促進了共同富裕。此外,本文還使用數字普惠金融分別對共同富裕的發展性(Wealth1)、共享性(Wealth2)和可持續性(Wealth3)三個維度進行了回歸,結果見表2的列(3)至列(5)。在列(3)中,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發展性有顯著影響,因為其回歸系數為0.079(P<0.01),表明普惠金融在促進共同富裕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理觀察列(4)中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共享性的回歸系數為0.077(P<0.05),同時列(5)中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可持續性的回歸系數為-0.010但不顯著,提示數字普惠金融會顯著促進共同富裕的發展性與共享性,而對共同富裕的可持續性影響不顯著。根據以上實證結果可知,數字普惠金融整體促進共同富裕,特別促進了共同富裕的發展性與共享性。最后,從控制變量的結果來看,主要控制變量的顯著性與現有文獻的結果一致。

2.影響機制檢驗

上文證實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的存在,但研究還不夠深入,下面將結合模型2和模型3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機制。利用模型2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列(1)、列(3)、列(5)和列(7)所示。通過以上四列結果可知,數字普惠金融與創業活力、產業結構、科技創新、收入差距的回歸系數都顯著。同時利用模型3進行回歸,結果如列表3列(2)、列(4)、列(6)和列(8)所示。通過結果可知,中介變量與共同富裕的回歸系數結果都顯著。所以可以證實四個中介變量在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的關系中都起到了中介作用,從而證實H2、H3和H4。為了驗證影響機制的穩健性,本文又做了三種顯著性檢驗,即Sobel、Goodman1、Goodman2檢驗。結果表明三種檢驗均呈顯著性,結論穩健。

3.內生性處理與穩健性檢驗

(1)內生性檢驗

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之間可能存在雙向因果問題,也就是說數字普惠金融在促進共同富裕的同時,共同富裕的提升反過來會作用于拉動數字金融發展,所以通過加入滯后變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模型的雙向因果問題。為了避免內生性問題,參考薛龍等[28]和周兵等[29]的研究,使用數字普惠金融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并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檢驗,表4列(1)匯報了工具變量的回歸結果。由表4列(1)可知,數字普惠金融滯后一期項目的回歸系數為0.0337,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在考慮了內生性問題后,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結論依然成立,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

(2)穩健性檢驗

為了驗證前文結果的穩健性,將采用替換回歸的方法。采用固定效應回歸(FE)、系統矩估計(SGMM)和廣義矩估計(DGMM)檢驗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其穩健性結果列在表4中列(2)至列(4)。從表可知,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的系數無論是用廣義矩估計、系統矩估計方法還是固定效應回歸計算,其系數都是正的且顯著,符合基本的理論假設。由此,得到了用普通二乘法分析的結果是有效且穩健的。

五、進一步研究

(一)異質性

1.區域異質性

上文證實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的存在,在此基礎上,本文預期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水平會由于不同地區而存在差異性。為了驗證該理論,對全樣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進行分組,得到“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組別,以識別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共同富裕的區域異質性。表4的列(5)至列(8)展示的是分組回歸結果。從表格數據得知,列(5)中數字普惠金融的回歸系數是0.030且顯著,但列(6)至列(8)的回歸系數不顯著。研究說明,數字普惠金融顯著促進了東部共同富裕水平,但對于中西部、東北部的影響不明顯。這主要是由于東部的金融發展程度相對較高,且普惠金融的資源在東部表現出更加均衡的分布,鄉村地區也沒有受到明顯的金融排斥,因此,普惠金融在該地區的應用效果非常明顯。

2.數字普惠金融結構異質性

數字普惠金融結構的異質性會影響共同富裕的水平,對此,把數字普惠金融分為覆蓋廣度(Fin1)、使用深度(Fin2)和數字化程度(Fin3)三個維度,再分維度進行基準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表4列(9)中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與共同富裕的回歸系數為0.006,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而列(10)中數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與共同富裕的回歸系數為0.009且在10%的水平上也顯著。然而,在列(11)中,數字普惠金融的數字化程度與共同富裕之間的回歸系數不顯著。因此,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和使用深度對共同富裕的推進作用較為顯著,其中使用深度的影響最為顯著。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本文選取2011—2020年31個省份為研究樣本,采用神經元網絡方法對研究樣本的共同富裕進行測算,并基于該指標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的影響,詳細的結論如下:(1)基于共同富裕綜合指標可知,我國共同富裕呈現“3+9+6+9+6”結構,在空間上呈現一定的差異性,而整體以東部沿海地區為首向西部擴散。(2)基準回歸表明,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正相關,也就證實數字普惠金融確實促進了共同富裕的水平,其中數字普惠金融會顯著促進共同富裕的發展性與共享性。(3)通過中介機制檢驗發現,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創業活力、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和收入差距對共同富裕起到顯著作用,也就是說創業活力、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和收入差距的中介效應顯著。(4)區域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數字普惠金融對不同地區的共同富裕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在東部地區,數字普惠金融的促進效應更為顯著,而在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的影響則較不明顯,這受到金融發展環境和地區經濟特點的影響。(5)從數字普惠金融的結構差異來看,覆蓋廣度和使用深度對共同富裕的影響顯著,而數字化程度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則不顯著。(6)在使用內生性處理和穩健性檢驗后,研究結論依然成立。

(二)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為進一步優化數字普惠金融和助力共同富裕,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提高數字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出臺一些適當的方針政策,加大推廣應用普惠金融。引導數字普惠金融向低收入群體傾斜,推動數字化建設的全面普及,加深數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從而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第二,優化產業結構,改善數字普惠金融環境。改革升級區域產業結構,既要保證第一產業的穩步前進,又要努力打造二三產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給中小微企業提供發展的空間,進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口入職。第三,促進金融科技創新。數字普惠金融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以及區塊鏈提高數字化程度,從而加強數字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促進數字普惠金融與科技創新系統發展,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第四,完善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制度。通過完善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穩步縮小城鄉和地區間的收入差距,從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步入中國式的現代化。第五,推動區域金融協調發展。各地區應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以促進彼此間的共同發展,特別是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促使東部地區拉動中西部地區發展,在空間上產生一定的空間溢出,推動區域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燕,李靜.授人以漁:數字普惠金融的減貧效應及就業機制[J].消費經濟,2021,37(3):69-79.

[2] 任太增,殷志高.數字普惠金融與中國經濟的包容性增長:理論分析和經驗證據[J].管理學刊,2022,35(1):23-35.

[3] 郁建興,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與政策議程[J].政治學研究,2021(3):13-25,159-160.

[4] MAREN DUVENDACK,PHILIP MADER.Impact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views[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20,34:594-629.

[5] KOFFI SODOKIN,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banking stability,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n Sub-Saharan Africa[J].Strategic Change,2022,31:623-637.

[6] 孫繼國,韓開顏,胡金焱.數字金融是否減緩了相對貧困?——基于CHFS數據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20(12):50-60.

[7] 馮永琦,蔡嘉慧.數字普惠金融能促進創業水平嗎?——基于省際數據和產業結構異質性的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21,43(1):79-90.

[8] 楊彩林,李雯雅,曹秋菊.數字普惠金融、農戶信貸供給與城鄉收入差距[J].統計與決策,2022,38(12):130-135.

[9] JIANG RUIBO,FAN WENJING.Inclusive finance and employment:can financial development improve peasant's entrepreneurship?[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22,43:630-646.

[10] 馬穎超,劉樹林.民營企業融資約束與普惠金融紓解——基于中小板的經驗證據[J].工業技術經濟,2022,41(11):85-95.

[11] 唐紅梅,趙軍.數字普惠金融、產業結構與包容性增長[J].當代經濟科學2022(12):1-14.

[12] 李超,黃曉雅.產業升級對共同富裕的非線性影響:以長三角為例[J].統計與決策,2023,39(1):60-65.

[13] LI JINGRONG,LI BOWEN.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urban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China[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22,26:1010-1034.

[14] 王中華,岳希明.收入增長、收入差距與農村減貧[J].中國工業經濟,2021(9):25-42.

[15] 唐宇,龍云飛,鄭志翔.數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經濟增長效應研究——基于中國西部12省的實證分析[J].西南金融,2020(9):60-73.

[16] SHANTANU AWASTHI,et al. Machine learning and neural network based model predictions of soybean export shares from US Gulf to China,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J].The ASA Data Science Journal,2022,15:707-721.

[17] WONG S Y K,CHAN J S K,AZIZI L,et al. Time-varying neural network for stock return predi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 Finance and Management,2022,29(1):3-18.

[18] 孫曉梅.風險投資評價體系:基于神經元網絡的構建[J].商業研究,2009(11):150-153.

[19] 劉培林,錢滔,黃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內涵、實現路徑與測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8):117-129.

[20] 鐘凱,梁鵬,王秀麗,等.數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抑制實體經濟“脫實向虛”嗎?——基于實體企業金融資產配置的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22(2):13-21.

[21] 余江龍,周建,崔敏.數字普惠金融與地區間共同富?!碚撨壿嫼徒涷炞C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10):1-15.

[22] 蔡海亞,徐盈之.貿易開放是否影響了中國產業結構升級?[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7,34(10):3-22.

[23] 杜江,劉詩園.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J].經濟問題探索,2020(12):32-42.

[24] 張麗麗.國民收入分配差距對消費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12):184-186.

[25] 張碧瓊,吳琬婷.數字普惠金融、創業與收入分配——基于中國城鄉差異視角的實證研究[J].金融評論,2021(2):31-44,124.

[26] 高康,何蒲明,陳銀娥.數字普惠金融如何“循序漸進”推動城鄉共同富?!獊碜蚤L江經濟帶的證據[J].金融發展研究,2022(10):10-19.

[27]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5):731-745.

[28] 薛龍,劉家諾,黃琦.數字普惠金融與企業盈余管理[J].會計之友,2022(23):1-10.

[29] 周兵,李藝,張弓.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的影響機制與空間效應[J].中國流通經濟2023(6):1-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九色综合视频网|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四虎综合网| 99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lhav亚洲精品|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婷婷亚洲视频|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白浆在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成人亚洲天堂| 色天堂无毒不卡|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一区| 日韩在线中文|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热九九精品| 国产精品成| 欧美日韩免费| 91亚洲视频下载| 综合网天天|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午夜啪啪网| 日本午夜影院|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亚洲丝袜第一页|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天天爽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