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滿平 鄒統釬 劉寒 侯育花 馮登明
以城市塑形、文化鑄魂,景德鎮大力促進陶瓷對外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正在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
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之一。近年來景德鎮奮力推進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文化傳承創新續寫了新篇章,產業創新發展邁出了新步伐,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國際交流合作實現了新跨越。“千年瓷都”景德鎮已然成為中國深化與世界文化交流合作的橋梁紐帶,成為世界體驗中國發展、感知中國文化的新窗口。
景德鎮以文化引領發展,加強品牌化融合,建成景德鎮大景區,用陶瓷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景德鎮深挖“陶瓷+文旅”產業,大力發展研學游,開拓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局面,持續推動陶瓷、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打造多個陶瓷文創旅游商品研產銷基地,建設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優質陶瓷文創產品和陶瓷文化主題旅游線路,讓陶瓷文化走向世界。以城市塑形、文化鑄魂,景德鎮大力促進陶瓷對外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正在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
景德鎮國際瓷都產業及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景德鎮陶瓷產業普通弱小,缺乏品牌龍頭企業,規模效應低。景德鎮陶瓷產業以小作坊形式為主,呈現散、小、亂的狀態,企業以民營企業和個體作坊為主,大多數企業都屬于中小型企業,其中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企業有250余家,小型私人作坊2000多家,約占本地陶瓷工業企業總數的?97%。景德鎮陶瓷企業規模總體偏小,貿易企業近?400家,配套或關聯企業?300?多家。各自為政的現象普遍,離形成品牌聚群及規模效應還有較大差距。
(二)陶瓷文化產業落后,創新國際瓷都文化品牌的意識不足。景德鎮作為國家批示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許多與陶瓷生產制作和交易有關的古窯遺址以及相關建筑。目前這些文化資源由多個機構管理,無統一的管理機構,創建國際瓷都超級文化品牌的大局觀念不足,產學研結合不緊密,陶瓷專家學者的真正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創新開發沒有形成聚集效應,創新創意國際瓷都文化品牌的意識不足。
(三)政策支持的精準度不夠,營商環境活躍度低。針對陶瓷產業及瓷都文化支持的政策寬泛,難以精準落實;少有對陶瓷技術、藝術及瓷都創意創新文化重大項目的立項及支持,全市整體營商環境活躍度低,與國際化瓷都所要求的營商環境還有很大的距離。
(四)人才儲備不足,缺乏創新創意人才。景德鎮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人才斷層的現象極為嚴重。雖然擁有眾多的陶瓷名家大師和陶瓷專業人才,但基本限于個體活動者,難以發揮規模效應及影響力;特別是陶瓷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嚴重斷層及不足;能與國際接軌的創作人才少,產品設計樣式死板守舊,缺乏創新和創意,加之許多人才外流,使得景德鎮創意文化產業人才儲備不足。
打造景德鎮國際瓷都產業及文化的戰略建議
(一)精準支持及鼓勵景德鎮傳統陶瓷遺產文化的傳承。支持及鼓勵景德鎮傳統陶瓷遺產文化的傳承人及傳承企業,做到政策及資金落實的精準化、成果轉化的實效化、傳承主體的可持續化。要將景德鎮傳統陶瓷遺產文化的傳承問題上升為省市的重要戰略大事來抓,由專職部門管理并持續推進,形成長久的傳承機制。
(二)深度創新開發現代陶瓷工藝技術與材料,引領國際陶瓷產業的發展。深度創新開發現代陶瓷工藝技術與材料,首先要擺脫陶瓷原料短缺的困境,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尋找優質瓷土礦,確保足夠的原材料供應;其次,深挖陶瓷新工藝技術的研發及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吸收利用國際先進的生產手段及工藝,在傳統陶瓷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升級陶瓷產品檔次,提升陶瓷產業規模開發的水平及聚群效應;再次,創新與陶瓷相關的新型材料,打造新型材料研發及生產基地,形成景德鎮新型產業;最后,創新陶瓷工藝技術、新產品、新型材料的設計鏈、產品鏈及營銷鏈的全鏈條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推進中國陶瓷產品國際化,從而引領國際陶瓷產業的發展。
(三)構建景德鎮國際瓷都超級品牌。多種方式引入全球文化創意者,創建國際瓷都文化研究中心,打造世界唯一瓷都文化高地;通過吸引全球陶瓷、文化、材料等領域的高精人才,構建國際瓷都產業基地;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化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復活陶瓷貨源地,進一步擴大景德鎮國際瓷都的影響力;舉辦世界陶瓷產業與文化論壇,并設置永久會址,把瓷都文化融入到景德鎮旅游產業中,吸引全球陶瓷文化愛好者,建設世界瓷都旅游文化勝地。
(四)吸引全球高精尖人才,建設世界“瓷谷”。全球招募陶瓷產業、文化產業、材料產業、現代企業及數字化管理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利用人才聚集效應,聯合攻關,突破現有的陶瓷生產、工藝技術、文化與管理等方面的發展瓶頸,引領全球陶瓷產業文化的發展。以景德鎮陶瓷大學為基礎,廣招陶瓷、文化與材料等相關的人才進入教學與科研領域,以培養全球陶瓷文化人才為己任,建設國際陶瓷大學;創建世界瓷都藝術設計與產品孵化中心。以人才優勢形成科技優勢,以科技優勢形成產業優勢,綜合所有優勢,建設世界“瓷谷”。
未來景德鎮要從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城市風貌與文明、市民素質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設國際瓷都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