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楓
建水正在打造以“鄉愁”為主的鄉村特色旅游,畫好“鄉韻”圖。
書香古韻耐歲月,文化底蘊映古今。色彩斑斕、鐘靈毓秀的建水是云南省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頂桂冠的縣城,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擁有“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兩張亮麗名片。
近年來,建水縣主動融入國家及省州發展戰略,深入挖掘醇厚的歷史文化,充分把握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優勢,突出“以旅承文、以文活旅”,推動全縣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累計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89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08億元。
建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強向《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介紹,建水正在推動以“古城”為主的文物保護傳承,打好“古韻”牌。從抓好古城內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街區文化內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方面著力,用活“古建筑博物館”和“古民居博物館”的豐富資源,實施了新老十大院落等文物保護修繕及利用項目,建水文廟、朱家花園、朝陽樓、學政考棚等文物景點對外開放,挖掘古城文化內涵,客棧民宿群、庭院劇場、文化書院、城市書房等相繼呈現。
近年來,建水縣建成以古城朱家花園為主的特色文化創意區、以指林寺片區為主的臨安府署景區、以聽紫云客棧為代表的特色客棧群。截至2023年10月,建水縣共有33個村被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先后向國家文物局、省文旅廳爭取了9000余萬元修繕資金對團山民居建筑群、朝陽樓、指林寺、鄉會橋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保護修繕,并積極培育旅游業態,讓老房子保值、增值。聚焦“古韻”優勢,優化游客到建水的深度旅游體驗,學政考棚沉浸式演出、朝陽樓燈光秀、雙龍橋等各景區景點文旅活動備受游客青睞。
建水正在打造以“鄉愁”為主的鄉村特色旅游,畫好“鄉韻”圖。充分發揮建水縣文化旅游產業優勢,聚焦重點、精準施策,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鎮,西莊鎮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錄,被列入全國第四批美麗宜居小鎮、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名單;西莊紫陶小鎮上榜“中國最美50個特色小鎮”;團山村上榜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積極推進以打造百年米軌火車體驗文化廊道、瀘江河生態騎行廊道為主的滇南最美鄉愁之旅項目及瀘江煙柳田園綜合體項目,成功打造了紫陶里樂園、云棲湖酒店、蟻工坊酒店、雙龍橋稻田公園、雙龍橋房車營地和鄉愁集市等創新業態。結合兩個特色小鎮建設,累計投入10.2億元,完成停車場、旅游公廁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等工作,有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和鄉村旅游氛圍。借助建水發達的現代農業優勢,大力發展田園風光游、生活體驗游、農事采摘游等農耕文化體驗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同時,建水大力發展以“紫陶”為主的文旅特色產業,念好“文韻”經。全縣共建立生產示范基地、傳承點等13個,培養紫陶燒制技藝項目傳承人68名,匯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共34名,吸引外來創意設計及工匠創客近千名。建水紫陶被列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燒制技藝被公布為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2020年、2021年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園區先后榮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國家級版權示范園區稱號。縣委縣政府牽頭積極做好建水紫陶品牌推廣、宣傳推介,近兩年來,組織參加中國四大名陶展、南博會、文博會、中國西部博覽會、主題成就展等知名展會40余次,助力紫陶產業乘勢而上、聚勢而強。2016至2022年,建水紫陶注冊登記生產銷售企業和個體戶從872戶增加到2536戶,紫陶產業年產值從11億元增長到50億元。
王強表示,“我們始終堅持把建水紫陶作為文化旅游和對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將之作為產業要素和文化要素植入古城傳統風貌保護與新區建設發展中,建水紫陶創意園、紫陶文化藝術中心、紫陶藝術體驗基地、紫陶博物館、紫陶百工坊、碗窯古村保護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用,將紫陶街、紫陶里、蟻工坊等街區景點成功打造成為創意設計、生活體驗、文化傳播的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