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只有以高質量的涉農專業人才為支撐,才能切實助力實現農村農業經濟大發展。但是,由于農業企業的組織架構、生產過程、資金管理等與其他領域企業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其會計工作具有管理體制復雜、核算內容多樣、核算方法靈活等特點,導致我國當前的農村農業企業仍存在涉農會計人才稀缺問題,急需通過專業的課程教學來培養更多的農業會計專業人才。農業會計學則是以培養學生農業會計核算能力為目標的一門課程,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習者充分掌握農業企業組織涉及的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從而為其在今后從事涉農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農業企業提供專業的會計人才,有利于加強農業企業資金的科學管理。
由王淑珍撰寫的《農業會計學(第五版)》一書,于2010 年7 月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介紹農業會計基礎理論以及實務的重要著作。全書分為兩部分,上篇為農業企業篇,總共包括四大章節,篇幅較大,主要闡述了農業企業會計的相關概念、主要特點、實務要求,以及具體規律等;下篇為農業會計篇,主要以農村農業企業組織的會計工作實例為依據,詳細闡述了農業企業的會計核算過程,以及核算過程中的應用技巧和注意事項等。該書作為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系列教材,緊緊圍繞農業類企業組織提出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會計核算工作方法技巧,書中的知識內容也貼合農業企業對于會計的實際需要,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在培育涉農會計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傳統信息傳遞方式已逐漸被打破,農業會計學教學也需適應時代發展,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來實現課程教學改革,從而更加高效地將農業會計學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巧傳遞給每一位學習者,豐富學習者的知識內容儲備,進而以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基于信息化時代發展實際情況,并充分結合《農業會計學(第五版)》一書中的內容,總結出了科學合理的農業會計學教學改革路徑。
該書在內容結構上,設置較為科學合理,為學習者呈現出結構完整、內容豐富、邏輯清晰的農業會計知識內容體系。整體上看,書中內容設置合理,不僅對農業會計的基礎理論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分章節拆分講解了農業會計涉及的主要實務內容。此外,該書分為上下篇章,在理論闡述的同時,結合農業企業組織的實踐情況,對農業會計中涉及的關鍵點進行深入解析。為發揮該書知識內容的教學作用,可以借助信息時代的科技工具,創新教學方式,將該書涉及的農業會計相關內容以視頻、圖像等方式實現具體化表達。同時,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突破線下答疑存在的時間、空間壁壘,以網上答疑形式,及時為學習者解答疑惑,讓其更加深入地掌握農業會計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
該書注重理論闡述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理論的實踐應用。一方面,立足于農業企業實際情況,詳細闡明了農業會計的概念、目標、要素和特點等,讓學習者能夠初步掌握農業會計相關理論。另一方面,在闡述農業會計知識理論過程中,結合農業企業實際,細致地論述了會計核算工作過程中的實務要求、實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項等。基于該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為有效發揮農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作用,培育更多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可以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等技術,合理設置理論闡述與實踐學習的課時占比,讓學習者充分掌握農業企業會計涉及的貨幣資金、庫存資金、存貨、應收及預付款項等理論知識,并具備會計實操中“懂得做什么”“知道怎么做”“能夠真正做好”等實務能力。
該書是一本實踐應用較強的專著,里面涉及許多實用方法,對于學習者今后的涉農會計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價值。同時,該書涉及的理論實踐知識雖然已經十分豐富,但仍存在些許不足,如出版時間與如今相隔存在一定時間,一些剛發生的實際案例以及修編的規定無法在書籍中體現。通過信息化科技手段建立線上數據信息庫,能夠將農業會計學最新的理論知識以及相關案例進行有效整合,為學習者提供最新的理論實踐內容。此外,線上數據信息庫還能促進農業會計教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有效提升教學的實用性,真正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農業會計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