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玲玲
本單元是習作單元。這一單元自成體系,以“留心觀察”為主題,編排了《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兩篇精讀課文和《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的楊梅》兩篇習作例文,四篇課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動物、植物和場景為描寫對象,表現五彩繽紛的世界,選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表達方式契合兒童認知發展。
體會作者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并通過橫向對比,層級式遞進。
“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并通過縱向梳理,螺旋式上升。
▲子任務1:學習留心觀察,感受細致的觀察
任務要求: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活動任務一:學習《搭船的鳥》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看到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搭船的鳥》,看看作者是怎樣進行細致觀察的。
教師: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并完成以下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文中對哪些事物進行了觀察?請你畫出來。
教師:大家朗讀得很好,現在老師希望大家以小組交流的方式,來討論你在閱讀中發現作者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學生1:我發現作者寫了翠鳥的外形與顏色。
學生2:我發現作者寫了翠鳥捕魚時候的姿態和動作。
教師:大家說得都很好,作者在文章中觀察了許多的事物,那么誰能告訴老師,作者觀察最細致的是什么呢?
學生:翠鳥。
教師:哪些段落寫了翠鳥呢?
教師:請同學們看老師出示的翠鳥圖片,用一個詞或者兩個詞來說一說,它是一只怎樣的小鳥。
學生:它是一只很靈巧的小鳥。
教師:很好,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的第2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觀察這只鳥的?
點撥:請同學們一邊閱讀,一邊填寫圖1:

圖1
教師:填完之后,請你看一看表格的內容,聯系第2 自然段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呢?
教師:大家觀察得都非常仔細,通過剛才你對視頻的觀察,我們再回來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請同學們拿出筆,把描寫翠鳥捕魚的動作詞語畫出來,并說一說你對這些詞的理解。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學生:在這段描寫翠鳥捕魚的內容中,我認為作者用了5 個動詞,分別是:沖、飛、銜、站和吞。這5 個動詞都代表著一個細節和一種變化,連起來,讓我們看到了翠鳥的敏捷。
教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太好了。現在讓我們回想翠鳥捕魚的畫面,并朗讀翠鳥捕魚的片段,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性。
課下,請同學們選擇一種動物進行觀察,將觀察所得記錄在觀察記錄單1 上。(見表1)

表1
◎活動任務二:學習《金色的草地》
教師:同學們,你有沒有認真地觀察過你周圍的風景?哪一位同學能夠快速地說出這些風景的顏色呢?請跟隨老師的課件一起說一說。
天空——藍色 沙漠——金色 太陽——紅色
大海——藍色 草地——綠色
教師:如果你仔細地觀察,大自然是五顏六色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金色的草地》,一起來感受細致觀察的快樂。
教師:請大家閱讀課文第1~2 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么描寫蒲公英所帶給自己的快樂的呢?
學生1:哥哥把蒲公英吹到弟弟臉上,兩個人都很快樂。
學生2:草地是金黃色的,看著就讓人很開心。
教師:回答得很好,請你想一想,蒲公英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快樂?
學生1:我們可以在草地上打滾。
學生2:我們可以在草地上捉蜻蜓。
教師:草地帶給我們快樂,但是草地也是很神秘的,你知道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地神秘的嗎?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到草地上……
教師:作者在課文中描寫這部分內容時,說明了草地的神秘之處,那么,請你說一說草地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1:早上的時候是綠色的。
學生2: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是綠色的了。
教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草地的神秘之處在于顏色的變化,請大家看老師的課件中,并把其中的填空內容補上吧!
早上,草地是()的;
中午,草地是()的;
傍晚,草地是()的。
教師:現在老師想請大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說一說作者發現草地變化的原因。
教師:作者不僅觀察到了草地的這些變化,也找到了草地發生變化的原因,你知道作者是怎樣找到的嗎?
學生:仔細觀察。
教師:回答得很好,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一想:如果你的窗前有一片這樣的草地,上面開滿了花,你會觀察到什么?
教師總結:對一種事物進行連續細致的觀察,可以發現事物的變化,也可以發現更多生活之美。
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事物是變化著的。課下,選擇一種植物或場景,進行觀察,并簡單記下觀察所得。(見表2)

表2
▲子任務二:初試身手,寫出生活中的觀察所得
任務要求:能和同學交流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植物或場景及其變化情況;初步了解可以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能嘗試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的觀察所得。
◎活動任務一:梳理總結,交流方法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這一單元學習了哪兩篇文章嗎?
學生:《搭船的鳥》和《金色的草地》。
教師:這節課我們要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相互交流作者觀察到了什么,并再一次感受觀察的重要性。
教師:兩篇文章中的作者觀察了哪些我們身邊的事物?
學生:翠鳥、草地、蒲公英。
教師:現在請大家看教材中“交流平臺”的第一部分內容,并和同桌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1: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觀察周邊的事物。
學生2:只要我們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現在老師請大家思考:在這兩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的。作者的哪些觀察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請你找出來,讀給你的同桌聽。
預設1:作者細致地觀察了翠鳥的外貌和動作。
教師引導學生重新閱讀《搭船的鳥》中的片段:
后來雨停了。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教師引導學生重新閱讀《金色的草地》中的片段: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教師:現在請大家看教材中“初試身手”中的第一個內容,并思考:如果你看到了這些情景,你會有哪些疑問?你會觀察小蝸牛的哪些方面呢?
學生回答。
教師:請大家再閱讀“初試身手”的第二個內容,思考:從這個片段中你看出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并找到描寫作者觀察的句子。
學生回答。
教師:從這段“初試身手”的學習中,我們學習到了細致觀察可以讓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活動任務二:運用多種方法,寫寫觀察所得
教師:大家的觀察記錄單填寫得怎么樣了?現在就請分享你的觀察所得吧!
教師: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把觀察記錄單補充得很完整了,那么你能不能根據你的觀察記錄單寫一寫自己觀察到的某一個事物或者某一個場景的變化呢?大家要在寫作中可以用到看、摸、聽、聞、嘗等多種感官的觀察,可以寫一寫自己在觀察過程中都想到了哪些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寫作。
教師:寫作時間到,我想請一位同學念一念他寫的內容,也請大家按照課件中的評價單對這位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出示評價單,見表3)

表3
在生活中,繼續留心觀察隨時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為習作積累素材。
本次單元設計利用三個子問題的串聯與相關子任務的完成,來引導學生完成單元內容與習作的學習,通過子任務和學習活動逐漸引導學生意識到細致觀察的重要性,也引導學生理解在觀察中都要注意哪些內容。通過學生習作的完成程度來看,本單元教學設計效果較好,學生均掌握了本單元的內容。但本次單元設計缺少針對性的分層設計,沒有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更有層次的教學,這是在后續的教學中需要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