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徐正祥
城市地面公交客流大幅減少,公交企業經營陷入困境,資金短缺、債臺高筑、融資困難、運營成本不斷攀升等問題已成為公交企業揮之不去的夢魘。那么,怎樣才能讓公交企業紓困破局,實現可持續經營和發展?本文以北京公交的探索和實踐為例,剖析公交企業發展多元化經營的緣由與動力、實踐經驗和展望。
城市地面公交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階段性困難,也有政策性問題,還有結構性短板,更有經營性不足。
(1)公交事業的公益性與企業經營的市場化之間存在矛盾。公共交通具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二重性,政府追求社會效益,企業追求自身經濟效益。一方面,出行是人人享有的基本權利,城市公共交通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求的公益性事業,政府提供基本的公共出行服務,采取政府管控下的低票價政策。這種票制更多考慮市民的可承受心理和能力,并不與日常運營成本直接掛鉤。另一方面,公交企業的運營成本完全是市場化。也就是說,公交企業的主要收入被政府嚴格管控,而各項支出完全市場化。這種“兩頭卡死、中間放開”的收支倒掛矛盾形成了長期龐大的政策性虧損,使得公交企業高度依賴財政補貼。一旦財政收緊,公交企業將面臨補貼斷檔風險,企業經營難以為繼,拓展增收渠道迫在眉睫。
(2)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與公交企業日趨增加的經營壓力之間存在矛盾。一方面,人們對出行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高品質、個性化、智能化出行需求日益增長;“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新能源車輛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公交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增大。公交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票款收入和財政補貼,當前,這兩方面都面臨較大困難。從票款收入看,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出行習慣,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共享單車、電動單車、網約車等新型交通方式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地面公交客流,常規公交客流量下滑嚴重,票款收入大幅減少。從財政補貼看,受疫情影響,地方財政吃緊,補貼到位困難。從成本來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要求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場站租賃、車輛采購、車輛能耗、車輛維修、人工費用等剛性成本不斷上漲,公交企業在收入與成本“兩頭吃緊”的夾縫中艱難生存。沒有匹配的資金支持,無疑將會陷入“無力提升服務水平—客流下降—收入減少—服務水平難以提升”的惡性循環之中。
(3)公交資源的多樣性與營收來源的單一性之間存在矛盾。公交是一個資源密集、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力密集的綜合型行業,具有較大的規模優勢。以北京公交2022 年的經營數據為例,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客流,在全市運營2.3 萬多輛公共電汽車,運營常規公交線路1291 條,定制公交線路418 條(區位),多樣化公交專線158 條,還有遍布全市范圍的公交場站、加氣站、維修場站等公交運營保障基礎設施資源,可以說人、車、線、站資源豐富、數量龐大。盡管資源豐富,大多公交企業的自我造血功能仍然不強,營收來源十分單一,主要依靠票款收入和財政補貼。
總之,無論從企業開源增收的視角觀察,抑或是從提升服務品質、滿足乘客需求的角度考慮,還是從資源高效配置、有效利用的角度出發,多元化經營已然成為公交企業不得不做、必須要做、全力去做之事,唯此才能讓公交企業紓困破局和可持續發展。
多種經營在北京公交百年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幫助企業擺脫經營困境,更為擴大經營規模,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工藝提供重要資金支持,助力公交跨越式發展。但在探索多種經營的過程中,也走過一些彎路,從中得出了三點啟示。
(1)必須科學定位、統籌謀劃。運營服務是公交生存發展的基石和根本,要心無旁騖做好運營服務主業,一切內外部資源要向主業匯集,發展多種經營歸根結底是為主業服務。過去,為緩解企業經營困難發展多種經營,在上個世紀90 年代曾覆蓋工業、商業、旅游業、維修、餐飲、勞動、廣告裝潢裝飾七大行業,集批發、零售、總代理總經銷等幾十個門類。所屬運營公司廣開渠道,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但也帶來了重復建設、無序競爭、同質化經營等問題,業務多而散,專業全而弱。為確保多種經營圍繞集團整體發展規劃和經營目標開展,北京公交多次開展資產重組和業務整合,清算注銷連續虧損的非主營業務企業,并在集團設置專業部門對投資管理工作進行集中統一監管,不斷完善規章制度體系,持續提升投資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
(2)必須創新發展、自我造血。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須開拓創新。公交企業多元化經營干成干好的不多,多元化業務總是存在營收規模不大、市場競爭力不強、有量無利潤的短板,尚未對主業形成有力的補充和支撐。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創新發展能力不強、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公交企業若想通過多元化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開闊思路、深挖資源、釋放潛力、革新技術、培養人才,增強價值創造能力。
(3)必須分類考核、分類核算。公交運營與多種經營業務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多種經營業務處于充分競爭行業,需要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以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只有分類考核、分類核算才能提高發展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前期,采取經營管理承包責任制的模式發展多種經營,所屬運營公司成立自己的經營企業和經營網點,造成多種經營與主業之間界限不清。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改革,對多種經營與主業的人、財、物進行分離,劃清公益性資產與競爭性資產的界限,逐步形成公益性運營單位與競爭性企業協同發展的局面。公益性運營單位重點考核服務質量、成本控制、運營效率和保障能力。競爭類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實施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重點考核資本回報水平及價值創造能力。
“十四五”時期,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北京公交確立了打造現代城市客運出行綜合服務商的新定位,多元化經營迎來新的戰略機遇。
(1)開發多元化服務平臺。充分開發乘客消費潛能,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構建乘客行為引導體系,發展“線上引流+線下服務”新消費模式,將餐飲、住宿、購物、旅游、娛樂引入出行服務場景,為乘客提供“出行+”綜合服務平臺,創造個性化智能交互體驗,不斷提高用戶黏性和平臺吸引力,構建“出行+消費”新體系。
(2)發展汽車服務生態圈。整合既有的汽車銷售、汽車修理、汽車檢測和公交場站、加氣、充電樁等資源,從購車、用車、養車、維修、停車、加氣、充電等環節提供服務。按照“內外兼修、以內為主”原則,合理規劃、精準布局充電樁,在完全滿足公交車后勤補給需求前提下,建立向社會提供公共充電服務模式,優先為出租車、環衛車、物流車、通勤班車等提供充電服務。未來,隨著“超充港灣”在北京建設數量的增加,將最終形成一張布局合理、設備先進的對外充電網絡。把握社會停車痛點和停車需求,通過加強自有場站挖潛、與外部停車場合作經營等方式,發展靜態停車業務。
(3)做優“出行+廣告傳媒”。充分整合運營車輛、公交候車亭等廣告媒體資源,實現廣告創意、策劃、設計、制作、營銷一體化發展,增加廣告營收,反哺客運業務。細分廣告投放,實施“按時間段、按定向區域、按觸達人次”投放,實現精準營銷、精準投放、精準售后服務。打造全息媒體應用平臺,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式體驗,為客戶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廣告服務。
(4)做強“公交+旅游”。進一步完善京內旅游網,構建“中心成網、星型外放、遠端相連”的旅游出行線網體系。拓展京津冀旅游客運市場,連通京津冀旅游景區環向通道,通過組建聯盟等方式,整合跨區域旅游和客運資源,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旅服務品牌。加強運游融合發展,與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游休閑街區、酒店等加強合作,深化推廣“車票+門票”“車票+門票+酒店”等一站式運游融合服務產品,暢通“吃住行游購娛”。針對自由行、家庭游、團隊游等提供定制化的運游融合服務。開設特色旅游專線、主題型專線、短途觀光線路等,提高車輛舒適度,提供隨車講解等配套服務,提升游客體驗。
(5)發展“公交+零售”。優選公交優質場站,加快建設線下實體便利店,打造“便民化、連鎖化、特色化、智能化”的綜合服務消費品牌“公交便民驛棧”,補齊便民生活服務設施短板,解決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現北京公交便民驛棧已經運營了10 處,覆蓋果蔬菜車、早餐檔口、便利店、便民服務中心等經營業態。到2025 年,我們將建成300 處“公交便民驛棧”,形成規模化、品牌化效益。
(6)加強場站綜合立體開發。突出立體、集約、節約思維,提高場站用地復合程度,盤活場站資源。開展公交場站用地站上融合開發,在依托土地進行融資的同時,利用開發收益維持公交場站的日常管理、養護、運營,實現以站養站,緩解公交場站“建管養運”的財政資金壓力,實現場站自我完善與資產保值增值。發展“場站+商業”的開發模式,打造以候車休閑區、旅游集散區、餐飲娛樂區、購物體驗區、物業租賃區、商務酒店經營區和寫字樓招租辦公區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交通商貿中心。
(7)打造城市智享空間文化產業園區。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落實城市更新行動,加快提升存量土地資源空間價值。以提供多元城市服務功能為著力點,加快推動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和示范運營,承接文化創意企業,實現千平方米以上“留白增綠”,為園區周邊廣大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培育“物業經營+產業投資”新模式,逐步形成集企業辦公、產業綜合開發、文化科技服務于一體的城市智享空間系列文化園區群落。“十四五”末,園區總經營面積將達到11.2 萬平方米,實現項目收入4.68 億元。
(8)建設公交智造產業園。持續深化產業幫扶,將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制造等功能從首都有序疏解到保定市淶水縣,建成公共交通產業生態集群,基本形成新能源整車生產智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智造、教育研發三大功能交互發展體系。基本建成生活配套等設施,實現與整車生產制造、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有序銜接。有序承接非首都功能,帶動當地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9)深化交郵合作。郵件“坐上”公交車,便民跑出“加速度”。用運營公交車代運郵包至各遠郊區縣農村,不僅提高了公交客運資源利用效率,還能彌補郵政在郊區尤其是山區運力的不足,有效解決農村客運服務和物流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未來,北京公交將在所有納入一體運營的郊區開展交郵合作運輸,確保公交服務、郵政寄遞服務觸角更快延伸到每個遠郊區縣和鄉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對奔涌向前的時代大浪潮,公交企業要銳意改革,推動創新要素向客運出行全產業鏈延伸,加快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公交傳統線性產業價值鏈向網狀產業生態圈轉變,徹底擺脫經營困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服務,以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公交出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