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大楊小學 劉云娣
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育人價值,將其合理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對小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為此,文章對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簡要介紹,分析了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基于此以經典誦讀為核心路徑,分別從介紹歷史背景、合理選擇誦讀文本以及融入節慶文化等多方面針對兩者的融合辦法展開了深入探討,旨在助推小學語文教學不斷向好發展。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拓寬學生的眼界,并借助優秀傳統文化,促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路徑展開深入思考,促進學生的高質量健康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指的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在一系列特定的自然環境、經濟形式以及意識形態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積累、流傳的,同時直至今日仍然可以對當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系列古代文化。其不但包括以物化形式存在的各類經典文獻以及文化物品,也包括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行為規范還有風尚習俗、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精神層面的文化內容。整體來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備形式多樣以及內容豐富的特點,對整個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推動小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以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誦讀活動為例,小學生對一系列經典作品展開閱讀,能夠接觸到更為豐富多樣的詞匯以及語言表達方式,有助于小學生語感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開展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實現語言素養的進一步提升。由于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一般主要以情感為紐帶,借助對人性或者生活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描述來促使讀者產生情感共鳴,所以開展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誦讀活動,能夠讓學生有效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一系列情感、態度以及思想,這對小學生良好情感態度的形成和情緒管理能力的增強等均有助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和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體驗到我國古代民眾的智慧以及創造力,了解到我國一系列傳統文化的具體起源、發展以及特點等,并且學習古代民眾的思想、智慧和各種藝術成就等。這些均可以持續加深小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促使其逐漸喜歡上傳統文化、更愿意接觸傳統文化,從而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自信心。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有很多關于倫理道德、思想態度等內容,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小學生受到長期的影響和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使學生具有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德智兼備等品格,這對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經典誦讀活動屬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條關鍵路徑,指的是利用大量的經典作品,將一系列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對其進行欣賞和感悟。這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在誦讀期間讓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產生一定的熏陶和影響,促進小學生實現健康發展。在利用經典誦讀活動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時,為了提升融入成效,教師還應注重采取合理措施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對于經典作品來講,其不但能夠向學生展示優美華麗的語言文字文化,還可以為學生呈現作者豐富的情感、思想以及品質等文化內容,這些均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在實際誦讀這些經典作品時,若缺少教師的指引,往往很難深入地體會和理解上述內容,這便弱化了經典誦讀的傳統文化滲透作用。所以,教師要在組織小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先結合誦讀文本提前搜集與之相關背景資料,包括歷史背景、作者的信息、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然后詳細地介紹給學生,以此幫助小學生全面細膩地了解經典作品真正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人格、品質。如此,不但可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還可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效果,促進小學生實現健康成長。
例如,在開展《論語》經典作品誦讀活動時,學生通常不知曉《論語》的創作者以及創作背景,對《論語》中一些語錄也難以產生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一些與之有關的信息資料,幫助學生認識到《論語》主要是孔子的弟子還有再傳弟子所作,大體內容為孔子及其弟子的一系列言行,屬于語錄文集。《論語》呈現了孔子還有儒家學派的一系列政治主張、倫理思想以及道德觀念等。教師做好文化背景資料的準備,能夠加深學生對《論語》這部作品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和熏陶。
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經歷存在一定差異,在誦讀經典時,其產生的感受也會存在較大差異。為了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效果,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可不必一味追求統一,應切實結合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合理地為學生推薦相應的經典文學作品。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和調動小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切實通過經典作品實現一系列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入,使小學生可以廣泛地接觸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和理解傳統文化,漸漸地喜歡上傳統文化,并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最終達到促進小學生語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發展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前期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進行仔細調查、深入了解,切實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或者是特征等選定最貼近學生的經典文學作品,然后推薦給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順利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
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課教學時,教師發現班級當中有很多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喜歡諸葛亮這一人物的睿智和神機妙算。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誦讀《三國演義》這一原著,并嘗試推薦一些比較適合小學生進行閱讀的版本。這樣,既可以激發小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借此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
為了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效果,除了必要的誦讀經典以外,還要大量閱讀經典作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即在學生完成某經典作品的誦讀后,結合自身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比如,上臺分享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某個人物形象,講述該人物有著怎樣的境遇,身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精神、品質以及情感等。教師借助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經典作品的理解和印象,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和學習經典作品反映的一系列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對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同時,這種做法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誦讀興趣。此外,教師可以營造良好濃郁的經典誦讀氛圍,促進小學生經典誦讀習慣的養成,這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期滲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系列文本作品,是由相關專家通過千挑萬選最終選定的文本,一些課文能夠反映某種或者是多種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小學生接觸、理解優秀傳統文化,并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同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實現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所以,教師應該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從中挖掘一些更適合有效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借此提升傳統文化融入成效。
雖然《石灰吟》這首古詩詞非常簡短,但是可以有效融入很多優秀傳統文化,如呈現作者于謙具備的堅強、敢于面對磨難的高貴品格與精神,這些精神和品質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是需要進行傳承和弘揚的寶貴基因。
除此之外,教師在利用教材當中經典作品開展誦讀活動時,要找準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點,精準恰當,如此才能幫助小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石灰吟》的作者于謙同樣有著憂國愛民的良好品質和情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但該詩主要體現的是其堅貞不屈的精神,并沒有反映憂國愛民的情感,所以教師可以不側重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避免學生因為無法直接或間接體會此類文化和情感而產生困擾。
因此,教師應注重傳統文化的融入點,提前挖掘對應的切入點,如此才能借助誦讀活動實現學生對特定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塑造良好思想品質以及情感態度,進而不斷提升小學語文育人成效。
為了提升傳統文化的融入成效,教師可以長期組織學生開展國學經典文本的誦讀活動。國學經典承載著大量的民族智慧以及精神,是最為純粹的優秀傳統文化。誦讀這些經典作品,能夠讓學生直接了解和認識到我國古代民眾的一系列優秀思想、道德觀念以及倫理價值等,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以及自豪感,還可以使其在這些思想文化知識的熏陶下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好少年,促使其擁有扎實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良好的思想品質、較高的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除此之外,對國學經典作品的長期誦讀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美的敏感性,增強其審美情趣等。目前來看,比較適合小學生進行閱讀的國學經典有很多,包括《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古文觀止》《詩經》以及《孫子兵法》等,這些國學經典既可以幫助小學生接觸到有關中國歷史、地理、道德、家族文化、姓氏文化、交際文化、禮儀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尤其是《孫子兵法》,盡管對于小學生來說內容較為深奧,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但若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對其展開有效誦讀,則可以幫助小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人的卓絕智慧與謀略,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以及戰略意識等,這對小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有所助益。
節慶文化屬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一系列不同的節日能夠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以及民風習俗,其對古今社會生活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在重要的節日組織學生開展與之有關的經典文本的誦讀活動,以此實現節慶文化的有效融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一系列優秀節慶文化知識,更深刻地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具備的價值和魅力。
比如,在中秋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與中秋節有關的經典文本群文誦讀活動,講述中秋節歷史以及節俗的《中秋》;與中秋美食有關的《中國點心太棒了》;以家庭慶祝中秋節故事為主要內容的《中秋節》;以親子閱讀為基礎,介紹中秋節起源和習俗的《中秋節:親子共讀的中國傳統節日》;帶領學生誦讀各類與中秋有關的古詩詞《關山月》《中秋月》《中秋寄遠》《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教師開展一系列的經典誦讀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到各種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以及文化自信,掌握更多與傳統節日有關的知識和信息,從而豐富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有效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實現長遠健康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辦法和路徑,提升融入成效,從而將小學語文教學具備的育人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推動小學生真正地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