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文博
大興安嶺地區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嚴的要求、實的舉措、拼的精神、闖的干勁,將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各項重點措施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大興安嶺地區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實際成效。
聚焦主題主線,突出實績實效,堅持務實從嚴,精準把握主題教育各項重點措施的核心關鍵,主要領導靠前部署、統籌推進,確保工作有方向、推進有章法、落實有成效。一是全面把握目標要求。地委主要領導牽頭成立主題教育領導機構,抽調精干人員組建工作專班,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通過“三會一課”、個人自學等形式開展規定書目必學、重要講話必學、會議文件必學、各類提示必學、簡報經驗必學“五必學”,做到把準方向、吃透上情。二是全面落實重點措施。突出實踐特色,緊密結合全區實際,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和不同對象特點,制定1 個總體工作方案、4 個工作安排以及N 個具體工作方案,形成了“1+4+N”工作架構,對主題教育期間重點內容實行全流程全周期跟蹤問效。在制定工作制度、開展業務培訓、實地檢查指導的基礎上,推行任務提示單、例會調度單、問題反饋單、亮點匯總單每周“四聯單”工作法,確保主題教育各項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三是全面壓實落靠責任。結合全區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建立“1+5+70”聯絡推進體系和領導干部全覆蓋包聯督導基層黨組織工作機制,通過“聽、看、訪、談、改”,分類指導督促各地各部門各單位推進重點工作落實,做到“規定動作”務實管用。同時,將主題教育納入“四個體系”定期推動,每月督辦工作進展情況,確保有力有序推進,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并貫穿始終,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通過領導干部示范帶動、各級黨組織上下聯動,全面系統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是以上率下領學。堅持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健全完善領導干部學習機制,全區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深入到分管單位、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聯系點,采取專題報告會、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主題宣講活動563 場,受眾2.6 萬余人,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地縣兩級黨委(黨組)累計開展“第一議題”學習313 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79 次,地縣兩級讀書班全部結班,514 名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成員全部講完專題黨課。二是創新方式活學。深入打造“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黨員教育課程體系,推出黨課展播系列活動,制播黨課49 部,錄制先優模范事跡紀錄片8部,21部精品黨課在龍江先鋒網“黨課開講啦”欄目上刊播。運用“興安先鋒”等各級微信公眾號推送“第一課堂”理論學習內容3700 余篇,累計點擊量達54.2 萬人次,持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漠河市深化理論學習的經驗做法在中央主題教育簡報上刊發,并在全省主題教育工作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三是分類施策深學。全區各級黨組織依托“三會一課”“黨課開講啦”等靈活有效方式,組織黨員開展學習討論3544次,基層黨委、黨支部書記講黨課1587 次,保證學習效果。準確把握全覆蓋開展與分領域推進的關系,對機關、農村、社區、“三新”等不同領域黨員分類制定學習措施,全區372 個“黨員中心戶”常態化聯系4100 余名離退休、流動黨員幫學送學。常態化開展“送學入戶”活動,為1600 余名農民黨員發放學習材料6300 余份。全區53 個社區同步設立“藍莓驛站”,加強對736 名“三新”領域黨員的學習指導。以黨建帶團建為抓手,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657 個團支部、9962名團員參加專題學習,推動“智慧團建”網上主題教育專題欄目學習完成率實現100%。
堅持把“深、實、細、準、效”作為調研的根本標準,通過科學選題、精準破題、有效用題,真正做到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一是聚焦主業“直奔問題去”。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期間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調研的主要方向,聚焦林區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最突出最迫切的問題,全區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本著小切口入題、確保見實效的原則精心選題,審慎確定“非遺傳承保護情況”等608 個調研課題,逐一制定調研方案,動態調整調研安排,確保調研工作既方向聚焦,又不出現“扎堆調研”等不良傾向。二是撲下身子“迎著問題上”。全區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運用“四不兩直”“蹲點式”“體驗式”等多種方式,開展調查研究下基層1000 余次,發現中藥材種植規模化規范化程度不高、非遺傳承保護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527 個,解決數字技術運用程度較低、政法干警年齡結構不夠優化等問題314 個,采取“四下基層”制度化解信訪積案17 件。三是成果轉化“盯著問題改”。將調查研究與案例剖析、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相結合,組織全區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確定寒地產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等95個正面典型案例和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不到位、創業帶動就業成效不明顯等95 個反面典型案例,引導各級干部從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摸索規律、破解難題。漠河市北極旅游糾紛“排調管”化解工作法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大興安嶺地區白山霧凇
立足林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攻堅破難、化解民憂,以重點難題突破帶動發展整體提升,以惠民利民實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一是瞄準靶心破難題。緊盯突出矛盾,直面難題啃“硬骨頭”,確定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任務等地縣兩級攻堅難題258 個,破解持續整治歷史遺留礦山固體廢棄物等攻堅難題90 個,著力打通難點堵點斷點。二是求真務實促發展。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將主題教育與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緊密結合,統籌推進省地重點項目139 個,目前項目開工率達96%,完成年度投資26.1 億元。承辦“中國主播龍江行——向森林要食物”直播活動,銷售額過億。全面加強生態建設,打贏森防系列硬仗,大興安嶺地區和漠河市分別入選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三是實干為民暖人心。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立民生項目清單71 個,確定回應民生訴求不到位等民生項目148 個,現已解決實施低溫區域改造工程等民生項目29 個。堅持把解決問題與辦實事結合起來,全區各級黨組織開展結對幫扶650 件次,認領群眾“微心愿”464個,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1383 次,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1463 件次,以實際行動解決一系列長期困擾群眾及影響發展的棘手事、燙手事。
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把問題整改貫穿主題教育始終,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找準差距不足,深刻剖析根源,為整改落實提供精準靶向。一是征求意見察民情。堅持開門搞教育,全區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通過設立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函、召開座談會、登門走訪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從“自己找”和“別人提”兩個維度,對各類意見建議及時梳理,認真查擺存在問題,全面抓好整改落實,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二是對標對表找差距。梳理匯總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推動發展中的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能力作風建設查擺問題和年度考核、政治生態考核反饋問題,以及結合巡視巡察、審計監督發現的問題等,綜合確定474 個問題并建立工作臺賬,逐一落實整改責任人,明確整改目標和完成時限,做到措施管用、目標可評、時間可控、責任可考。三是標本兼治抓長效。堅持“學、查、改”有機貫通,較真碰硬干實事,真刀真槍解難題,地委主要領導牽頭逐級傳導壓力,推行“兩周一督導,半月一更新”工作方式,倒排工期、掛圖推進,對近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對一時解決不了的緊盯不放,同步推進問題整改和專項整治工作,動態更新問題臺賬,確保“件件有著落”。截至目前,呼瑪縣公路施工影響交通出行等68 個問題和民政局殯葬問題解決不徹底等12 個專項整治任務均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