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飛
哈爾濱市香坊區深入貫徹落實“以‘城市之變’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從城市“微”更新、歷史文化賦能、產業發展協同、服務鄉村振興出發,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傾力打造特色鮮明、創意新穎、業態豐富的創意街區。經過調研分析、踏查選址、創意設計、“比武”論證、施工建設,首批15個特色創意街區從不同角度,詮釋“香坊真香”區域化品牌多重內涵,探索出一條哈爾濱市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香坊路徑。
實施城市“微”更新,提升百姓人居環境。踐行執政為民、發展為民理念,通過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微”改造,在完善城區功能的同時,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是變廢為寶,老街區舊貌換新顏。以“治理頑疾、提升品質、服務群眾”為宗旨,創新思路,對紅旗街道三輔三道街垃圾中轉站進行改造升級,改變以往垃圾“落地式”轉運方式為“公交式”流動收運,對騰出墻體重新修筑清潔,通過涂鴉、彩繪等形式對墻體進行網紅創意設計及藝術加工,實現從昔日垃圾轉運點到“文化創意網紅墻”的華麗變身。同時,新增“網紅長椅”等基礎設施,成為附近市民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改造以來,我們先后舉辦了小型文化匯演、醫院義診、周末誠信大集特賣會、露天電影等多種形式活動,有力帶動整個菜藝——六順——三輔三道街區域內餐飲業共同繁榮。二是校地共建,弘揚中醫國粹文化。以中醫藥、養生為主題,在毗鄰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文政街道農林街打造一條集新媒體閱讀、景觀、光影、體驗多創意融合的中醫藥養生休閑街區。創新“中醫藥養生+互動體驗”表達形式,在街區中設置二十四節氣養生互動“大轉盤”墻面,市民轉一轉轉盤、掃一掃二維碼即可了解二十四節氣、聆聽二十四節氣養生常識。同時,用看得見、聽得懂、用得上的途徑和方法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助力中醫藥文化進社區、進家庭。三是生態融合,打造綠色宜居生活。依托建筑街道林園路鄰近黑龍江森林植物園、黛秀湖公園的生態優勢,以及哈爾濱理工大學駐區資源,以“古色古香”的長街紅墻為核心,打造“春夏秋冬、意境悠遠”主題模塊,通過“香坊真香”文化創意賦能,使林園路成為一個書香濃郁、鳥語花香、古色古香的創意街區,為廣大市民新添一處宜居宜游宜養宜樂的特色“打卡地”。
激活歷史文化資源,讓老城區煥發新魅力。立足香坊開埠之區百年歷史積淀和“動力之鄉”工業文明,融合創新載體,在傳承與發展中,煥發“老哈爾濱”“老香坊”等歷史文脈新的時代價值。一是追憶百年香坊,觸摸“哈爾濱城市童年”。借助香坊大街街道轄區內香坊火車站這座哈爾濱歷史上第一座火車站的歷史文化內涵,以車站廣場為主軸線,設置休閑長廊、景觀鐘表、歷史回顧石刻等設施,通過逼真的鐵路信號機、原汁原味的木枕線路,以及充滿中東鐵路元素的藝術景觀,讓市民游客重溫那段哈爾濱城市童年的時代記憶。同時,通過數碼燈帶、戶外射燈、室外投光燈、網紅打卡燈墻等各類燈飾亮化,營造唯美浪漫氛圍,讓這座具有百余年歷史的火車站夜晚流光溢彩,煥發新活力。舉辦“端午‘睦鄰’夜、‘真香’進萬家——香坊區文化特色創意街區露天廣場觀影活動”,并在該創意街區首映,當天近3000人次觀影,廣大市民群眾廣泛點贊,實現創意街區從“建起來”到“用起來”“活起來”“火起來”的目標。二是傳承老工業文明,打造“城市文化客廳”。挖掘存量資源,依托大慶路街道域內哈鍋宿舍的歷史建筑和工業文化內涵,對小區內建筑和廣場環境進行整治,植入濃郁的“三大動力”工業文化元素,讓歷史街區成為建筑可閱讀、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記憶的“城市文化客廳”和具有工業文化特色的網紅打卡地。和平路街道亞麻街依托原有亞麻廠歷史文化街區,通過藝術化、創意性的景觀打造與環境優化,喚醒群眾對哈爾濱工業發展與歷史的集體記憶,讓曾經的影視劇取景地提升文化經濟價值。三是展示城市歷史特色,構建多元文化展示場景。進鄉街道與駐街單位哈爾濱交通集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共建共享,在通鄉街80 號打造“交香輝映”主題廣場,集中展示香坊區21 個園林旅游景觀和哈爾濱市百年公交發展歷史。將創建文化街區與基層黨建工作有機結合,建設“黨建文化車廂”,開展“初心講堂”等黨建活動,為政企融合、黨建融合提供了多元載體。依托原哈爾濱鐵路印刷廠(曾于1948 年印刷第一版《毛澤東選集》)遺址建筑,在六順街設置藝術宣傳欄、文化移動展,設計印紐雕塑、創意指示牌、藝術風格路繪、“藝術兔”等景觀,為市民呈現一處歷史價值和現代時尚元素相融合的精品街區。

創意設計讓老城區煥發新魅力
融合產業協同發展,釋放現代消費活力。堅持產城融合,立足街區商業特色和產業布局,推進文化消費、商業消費、時尚消費一體發展。一是建設美食街區,加快恢復城市“煙火氣”。立足幸福路餐飲商業分布,融合IP 化、場景化、流量化、商圈化創意理念,建設特色鮮明、秩序規范、環境優美的“美食一條街”,激活冰城夏都夜游美食新坐標。打造1 公里吃遍冰城品牌美食匯,60 余家餐飲門店覆蓋全市亮點特色美食品牌,搭建“品味冰城,吃在香坊”消費新場景,帶動餐飲企業營業額提升近40%。打造“高顏值”美食體驗地,統一外擺經營規格,布置“香坊真香”特色景觀,設計時尚流量燈光元素,構建冰城美食消費打卡聚集地。二是項目牽引,推動多元消費協同發展。在動力廣場商業街區,著力打造樂松廣場“動力星野”項目和巴黎廣場“香匯奧運”創意亮化工程,在推動商圈整體提檔升級的基礎上,布局多種特色主題消費場景,全方位滿足市民夜購、夜食、夜游、夜娛等消費需求。投入使用后,街邊商服銷售額大幅提升,廣場日均客流近萬人。在哈東萬達廣場,深挖商業潛能,建設恐龍樂園、籃球場、滑板公園、飛盤廣場等時尚娛樂消費項目,為市民帶來休閑沉浸式暢游體驗。同時,積極融入文旅采摘、綠色有機、美食休閑等獨有元素,形成特有的“香飄萬里”哈東特色。投入使用至今,帶動哈東萬達廣場客流提升10%、場內銷售提升8%,新引進貝拉歡樂世界、必勝客、喜茶等品牌,滿足了哈東地區居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三是以景聚人,重現老香坊原汁原味。圍繞健康路“水樓子”老建筑,對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通過文化創意、空間重構,新增了裝飾地坪和休閑座椅,全新栽植園藝綠化,使這處老舊區域“蝶變新生”,成為周邊群眾趨之若鶩的“香餑餑”。在創意改造的同時,借勢串聯起鑫鑫砂鍋、金鵬魚館、于家羊湯等特色小吃名片,通過以“景”聚“人”,以“塔”凝“香氣”,為市民游客提供香坊老城區的美食消費新體驗。端午節期間,開展“水塔聚墨韻、香凝端午情”主題活動,規劃外擺展位,邀請商服店鋪、熱門小吃在“水樓子”下“香”聚一堂,吸引眾多群眾打卡消費。
打造特色民俗民風,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立足特色鄉情民情,融合創意元素與特色村落文化,大力推進環境整治、鄉風提升、產業富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一是展示滿族風情,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新地標”。向陽鎮東興滿族村深挖民族資源,大力弘揚民族文化,通過文化墻體彩繪、剪紙手藝展覽、新設創意LOGO 和時尚打卡路牌等,進一步豐富滿族文化內涵,市民游客能夠身著滿族服飾在打卡體驗中感受現代“民族風”。因地制宜發展滿族文旅產業,傾力打造春季“滿漢全席”美食、夏季“月上谷”啤酒節、秋季“開山節”祈福、冬季“農村殺年豬”等四季民俗旅游項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還為哈爾濱市新添一處展示滿族風情文化“新地標”。目前,東興滿族村接待游客量持續攀升,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服務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有效助力向陽“文旅小鎮”建設。二是建設景觀大道,擦亮成高子“旅游名鎮”品牌。依托毗鄰伏爾加莊園的區位優勢,民強村充分利用村委會至伏爾加莊園正門段全長1000 米的綠色空間,以小型盆栽拼接“香坊真香”字樣,輔以玻璃翠、四葉草、孔雀草等花卉,打造高低錯落的“花?!?。村民發揚“主人翁”精神,自發對村路環境進行清理,并對庭院墻體進行創意彩繪,使原來一條普通的鄉道“實力出圈”,變身為移步換景、一步一景的景觀大道。三是堅持以點擴面,推動黎明“舊市場”煥發新生機。黎明街道以促進就近就業創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的定位思考,運用城市更新理念,對群眾熟知的黎明大市場進行文化創意和改造建設。利用市場沿街廣場,打造網紅“小菜園”交易集市、網紅“人間煙火”夜市,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的同時,也為農民闖出一條庭院經濟增收之路。堅持創新思路,利用原黎明大市場“人防樓”樓宇資源,積極植入新業態,打造網紅“萌寵”樂園,積極探索“寵物+餐飲”“寵物+文創”等跨界業態新領域,為城鄉接合部產業發展提供可通可行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