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銀器的鍛造,主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才能做得精致,這也是我制作銀器的精髓所在……”
初見星河銀業總經理戴志強,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內斂且寡言,他自身的氣質似乎與他所從事的手工藝行業格外相符,讓他在這個浮華的都市中仍然保持一顆平常心。2023年12月16日,記者來到位于忻州市繁峙縣的星河銀業有限公司,展廳里擺放著琳瑯滿目的銀器——有寓意吉祥的牡丹富貴瓶、做工精巧的冰川銀壺、造型獨特的唐纏枝葡萄紋金杯……
戴志強傳承祖業,從小學藝,在他的記憶里,最司空見慣的就是敲打銀子的聲音和臺案上長短不一的手錘、手鉗以及成套的鏨刻工具,還有打制出來亮閃閃的銀飾,受家中長輩影響,他對制作銀飾也充滿了興趣。在17歲時,已全部掌握首飾加工技藝,為了掌握大型銀器加工技藝,他在全國各地到處拜師學藝,先是得到河北東陵一位清宮廷造辦處金銀器制作技藝傳承人顧寶忠老師的悉心指教,后又師從清華大學藝術學院金工屬教授唐緒祥老師,使其技藝得到了極大提升。
“每一件圖案精美的銀器都要經過多種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實踐和感悟,才能得心應手,有的還要進行鎏金、鈿翠、鑲嵌、上琺瑯,上面的紋路和線條都是由匠人純手工制作,需要極大的耐心與獨特的藝術靈感。”戴志強介紹起制作銀器的流程,如數家珍。
銀器的鍛造,既要傳承又要與時俱進。在戴志強看來,銀器的技藝不能丟掉“純手工打造”這個環節,但可以在工藝改進、產品開發、樣式擴展等方面進行突破,設計出新的樣式、新的圖案、新的組合,才能讓這項技藝更好地傳承。因此他在傳承前輩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銀器的傳統技藝和現代高科技相互融合,陸續發明、制作了“銀器制作旋轉拉伸成型機”“銀器制作鍛壓機”“銀毛坯成型模具”等實用型機械并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一些費時費力的工序在戴志強這里“換代升級”,加工的效率、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我們星河銀業的銀器都是以999純銀手工打造,融造型、雕刻、繪畫、書法等多門藝術于一體,既有新奇別致的優美造型,又有變化萬千的神奇雕工;既傳承宮廷御用銀器的大氣、純樸、自然之美,又創新了現代銀制品的浪漫新潮之風……”介紹起自家的銀器,戴志強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2006年為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戴志強成功制作出一樽特大“飲水思源杯”,杯高70厘米,重一萬多克,采用鑲金、嵌玉、加磁、浮雕、鏨花等工藝,并成功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央視二套《鑒定》欄目給出70萬元人民幣的估值。
一件銀器需歷經千錘萬鑿方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一名手工藝人則需櫛風沐雨才能沉淀為匠人。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戴志強先后被評為“山西省非遺傳承人”“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忻州工匠”,而他設計的各類手工藝銀器也獲得多項賽事的大獎。
“一件件銀器,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傳承,它飽含設計者豐富的思想,蘊藏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和民間習俗,作為一名匠人,我愿堅守匠心,用心雕刻一件件作品,守護和傳承傳統手工技藝。”戴志強如是說。像其他銀器匠人一樣,戴志強堅守著自己的初心,用手的溫度凝結著銀器的品質,用心的靈巧融合著民族的歷史,日復一日地聆聽著錘敲銀錠的碰撞聲,享受著枯燥、反復的雕琢工作,只為了傳承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