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
(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揚州 225000)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推動了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電工電子領域涉及到電力工程、電子技術、電路設計、電氣控制等多個方面,因此,電工電子人才培養在現代社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培養適應快速發展科技的專業人才成為了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工匠精神也在不斷演化和擴展,主要包括精湛技藝、責任心、創新精神、持續學習4方面。
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技術能力的提升,還將促進教育體系的不斷創新和進步[1-2]。同時,學生將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和科技發展。
本文將深入研究工匠精神在培養電工電子專業人才中的關鍵作用,剖析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一系列針對數字化時代特點的創新教學策略。研究結果可以為培養更加優秀的電工電子專業人才提供發展思路與教學策略。
電工電子課程是電工電子專業學生在高職院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中學習的課程內容,旨在培養學生在電工電子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使學生能夠在電力工程、電子設備制造、通信技術、自動化控制等領域中從事相關工作。電工電子課程主要包括電路原理與分析、電機與變壓器、電子器件與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與應用、電力系統與配電、通信技術與網絡和微控制器與嵌入式系統等。
工匠精神是一種以手工藝和技術為特征的職業精神,強調對工作的匠心追求和對技藝的高度重視,是對工匠們所具備的特質和態度的概括,同時也是在長期的實踐和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職業價值觀和精神信念[3-5]。
在高職院校課程教育中培育學生工匠精神路徑如圖1所示,通過實踐導向的教學、學生互動、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等措施逐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圖1 高職院校教學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
本章對本校機械工程和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對工匠精神和教學現狀的態度。通過統計和分析問卷結果,可以探明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程度、對教學模式的看法以及對自身技能培養的需求。
本文設計的問卷調查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問卷設計方案
問卷調查共包含12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有相應的問題內容和設計方案。設計方案包括了問題的類型(如單選框、多選框、多行填寫框等)以及問題的具體描述。通過這份設計方案,可以全面了解本校機械工程和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對工匠精神和教學現狀的態度,為后續在電工電子教學中培育工匠精神提供重要參考和指導。
本文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數來評估問卷內部一致性,即信度分析。對有效問卷數據進行分析,涵蓋了問題3、問題5、問題9、問題10、問題11和問題12,使用SPSS軟件進行Cronbach’s alpha系數的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Cronbach’s alpha系數在0.7以上被認為是可接受的水平,這意味著問卷的各個問題之間的相互關聯較高,可以一起構成一個相對穩定和一致的測量工具。計算結果表明,每個問題Cronbach’s alpha系數均在0.7以上,表示這些問題在問卷中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6]。

表2 信度分析結果
2.3.1 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
在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調查中,設置5個選項,分別為完全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了解、比較了解和完全了解,數據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學生對工匠精神了解程度結果分析[1]
結果表明,對工匠精神比較了解和完全了解的學生不足10%,表明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對于工匠精神的核心特點和價值觀還需要進一步的宣傳和培養。
2.3.2 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渠道
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渠道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通過學校教育是學生了解工匠精神最主要的渠道,占總體的45.5%,表明學校在教育中已經重視了工匠精神的宣傳和培養,通過課程設置、教育活動等方式,使得學生對工匠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表3 學生對工匠精神了解渠道結果分析[2]
2.3.3 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重視程度
在“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重視程度”調查中,本研究共設置5個重視程度,如圖3所示,超過50%的學生認為工匠精神是“比較重要”的,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工匠精神持肯定態度,并認為其在現代社會中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圖3 學生對工匠精神重視程度結果分析[3]
基于工匠精神的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模式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責任心,以適應數字化時代快速變化的技術需求。
實踐導向的教學是電工電子專業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關鍵一環。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真實工程項目,讓學生親身參與到項目的不同階段,從需求分析、設計規劃到實施和測試,讓學生感受到真實項目的復雜性和挑戰,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7-8]。本章節以基礎課程電路原理、電子元器件和微電子技術進行教學設計(表4)。

表4 基于工匠精神下電工電子實踐導向教學方案
跨學科融合是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結合在一起,以解決復雜問題和推動創新。在電工電子專業中,跨學科融合可以將電子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將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培養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注重工程實踐的細節和完美,體現出工匠精神的價值觀。這樣的教學模式將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加全面、靈活和有競爭力,為數字化時代的電工電子行業做出積極貢獻。
本文探討了在數字化時代工匠精神在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并基于工匠精神,設計了實踐導向和跨學科融合的教學策略。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1)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不高,僅有不足10%的學生認為完全了解工匠精神。然而,學校教育被認為是學生了解工匠精神最主要的渠道,占總體的45.5%,表明學校在教育中已經重視工匠精神的宣傳和培養。
2)通過實踐導向的教學,學生可以在實際項目和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技術實操能力。而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將工匠精神融入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模式中,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技術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