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芝情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西安 710300)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活動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的總和,包括教材重組、教案設計、教學方法運用、課堂監控、教學反思與教學總結等方面[1]的能力。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具有多樣性、塑造性、延伸性、學術性、多元性與精準性等特征。其中,多樣性是指高校學科多種多樣,不同專業的屬性和特色不同,不同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會根據專業屬性展現出不同的特色。塑造性和延伸性是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不僅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累而成,還包括通過參加各種競賽或科研立項的過程中塑造而成。學術性和多元性是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可以通過學術性研究展現出來,且學科之間存在某些關聯,教師教學能力具有一定的多元性。精準性是指高校教師可以結合自身教學能力精準提升科研能力。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會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社會在對高校教師賦能的基礎上對其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為了解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現狀,隨機抽取235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29份,受訪者基本信息情況詳見表1。借鑒與修改地方本科高校工科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調查問卷[3],將研究背景更換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問卷采用5點計分標準,其中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各維度理論中值為各維度題目數乘3,即基礎知識能力、個人魅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實踐教學能力的理論中值分別為12、15、12、15、15、27。借助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表1 受訪者基本信息情況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s n=229
如表2所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吸引學生投入課程之中,教學能力普遍被學生認可。其中,基礎知識能力、個人魅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實踐教學能力維度的均值均高于理論中值,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說明教師能夠根據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內容和屬性制訂符合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計劃,具備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基礎知識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的均值顯著高于理論中值,但與其他維度相比,均值相對較低,原因可能在于財務管理專業知識更新較快,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基礎知識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

表2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現狀Tab.2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如表3所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個人魅力和教學反思能力維度在年級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不同年級學生對教師的個人魅力和教學反思能力評價不一,原因可能在于不同教師的性格、教學風格與教學反思的方式不同,學生的關注視角也會有所區別。

表3 單因素方差分析Tab.3 One-way ANOVA
如表4所示,社會、學校、教師個人與教師教學能力、基礎知識能力、個人魅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呈顯著性正相關,說明社會、學校及教師個人均會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表4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Tab.4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aching abi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續表4
如表5所示,社會、學校因素可以解釋教師教學能力36.00%的變異量。
如表6所示,模型2通過了F檢驗(F=63.643,P<0.01),說明社會和學校與教師教學能力之間存在影響關系。
如表7所示,推測模型公式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66.953+社會方面×1.385+學校方面×0.732,說明社會和學校對教師教學能力具有正面預測作用。

表5 模型匯總cTab.5 Modal summaryc

表6 方差分析cTab.6 ANOVAc

表7 系數aTab.7 Coefficienta
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及基礎知識能力、個人魅力、教師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實踐教學能力維度的均值均高于理論中值,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基礎知識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還有上升空間。通過差異分析發現,不同年級學生對教師的個人魅力和教學反思能力的認知存在顯著性差異。通過相關性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發現,社會、學校、教師個人與教師教學能力、基礎知識能力、個人魅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呈顯著正相關,且社會和學校因素對教師教學能力具有正面預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