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榮晨羽
【摘要】城市形象宣傳片作為一個城市對外展示的窗口,受到了各大城市的青睞。中小城市依托迅速發展的多媒體平臺,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現自己的地方風采。城市宣傳片的推出,拉近了國內外觀眾和一個城市的距離,促進文化、旅游、經濟等方面的發展。本文以《詩圣故里,河洛鞏義》宣傳片為例,在目的論的指導下,分析宣傳片的英譯策略,為宣傳片的翻譯研究做出貢獻。研究發現,該宣傳片的翻譯能夠帶領觀眾領略鞏義的歷史與文化,感受鞏義這個城市的魅力,達到了有效宣傳的目的。
【關鍵詞】城市形象宣傳片;英譯策略;目的論
【中圖分類號】I04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5-0105-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34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的迅速發展,城市形象宣傳片這一傳播形式廣受歡迎,成了各個城市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城市形象宣傳片通過豐富多彩的畫面、字正腔圓的配音、及時有效的字幕,向人們介紹了一個城市在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歷程,是一場視聽結合的盛宴。城市形象宣傳片的推廣有利于城市樹立良好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的綜合實力、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經濟發展。
其中,宣傳片的翻譯質量對外國觀眾理解宣傳片內容、體會宣傳片傳達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涉及原語文化信息應盡量準確傳遞,表達應符合目的語的習慣。同時,宣傳片的翻譯又屬于字幕翻譯,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語言處理應盡量簡潔易懂。因此,宣傳片的翻譯既要讓外國觀眾感受到宣傳片中傳遞的文化內涵,又應清晰扼要,符合字幕翻譯的特點。本文以《詩圣故里,河洛鞏義》宣傳片為例,在目的論的指導下,分析其中的英譯策略,從而達到宣傳鞏義的目的。
二、目的論概述
德國學者漢斯·弗米爾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目的論,其著作: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是該理論的奠基之作。他認為,任何文本都是有特定目的存在的,翻譯也應為所需達到的交際目的服務。因此,合適的翻譯方法取決于該文本的翻譯目的,這為翻譯策略的選擇提供了更加合理和科學的依據。該理論的提出扭轉了只注重原文的傳統翻譯弊端,給翻譯理論帶來新的視角,是功能主義學派翻譯理論的重要分支。在此基礎上,諾德進一步完善該理論,提出了“功能+忠誠”原則。
目的理論認為翻譯應遵循三個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忠實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是首要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服從于目的原則。目的原則是指一切翻譯行為要以目的為準,目的語讀者的感受是重要的衡量標準。連貫原則是指譯文在目的語內應行文連貫、語言通暢。忠實原則是指譯文應與原文所表達的思想一致,原文讀者和目的語讀者的感受應是相似的。因此,在翻譯時,譯者應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從而達到預期目的。宣傳片的翻譯有字幕翻譯的特點,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傳遞原文信息,讓觀眾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從而感受宣傳片中一座城市的魅力。為達到這一目的,在該宣傳片中,采取了增譯、減譯、轉換的翻譯策略。
三、《詩圣故里,河洛鞏義》介紹
《中國推介》是由華人頻道、中國網、百度、五洲傳播中心于2017年共同發起了的獨立節目,目的是做好新時期的對外宣傳工作,讓世界多角度地了解中國、展示中國形象。其中的系列節目“城市推介”通過邀請地方重要領導出鏡,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推介當地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等,展現地方風采和文化魅力,為其他國家與觀眾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中小城市開啟了一扇新窗口。自開辦以來,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已有近千名地方現任主要領導走進演播室,受到了海內外觀眾的熱烈反響。
《詩圣故里,河洛鞏義》(Hometown of the Sage of Poetry,Gongyi,Heluo)于2023年發布,全長6分41秒,是“城市推介”系列之鞏義形象宣傳片。該宣傳片通過高度濃縮的幾分鐘為觀眾呈現出一個經濟蓬勃發展、文化底蘊豐厚的鞏義形象,可以說是鞏義對外宣傳的集大成之作。河南省鞏義市委書記袁聚平擔任宣傳片的講解,畫面制作精美,同時配以中英文字幕。該宣傳片的廣泛傳播,有利于變鞏義文旅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叫響“詩圣故里河洛鞏義”文旅品牌,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大動能。
四、目的論指導下的宣傳片英譯策略
(一)增譯
增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增加一些詞語或句子,來幫助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針對城市形象宣傳片中的翻譯,受制于空間有限的條件,語言表達應清楚易懂,適當增詞,有助于外國觀眾的理解。
例1:巍巍嵩邙,湯湯河洛,衍生出了……
譯文:Lofty Mount Song and Mount Mang,vast Heluo,give birth to...
分析:“嵩邙”是嵩山和邙山的并稱。漢語擅長四字格的使用,讀起來瑯瑯上口。在翻譯時,將原文基本信息表達清楚即可。因此在翻譯“嵩邙”時,采用音譯的方法,并增譯“Mount”,對其進行定義,外國觀眾可理解該詞的文化內涵,避免文化翻譯困難的問題。
例2:唐三彩和鞏縣白瓷在這里出發由絲綢之路送到歐亞各國……
譯文:Th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white porcelain of Gong County were sent to Eurasian countries from here along the Silk Road...
分析:“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盛行于唐代。釉彩顏色眾多,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將“唐三彩”增譯為“Th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讓外國觀眾明白“唐三彩”是一種涂有釉料的陶器,文化層面的信息處理,可降低文化不同帶來的閱讀障礙。
例3:鞏義歷代人才燦若繁星,被孔子譽為“天下賢士”的程本……
譯文:Gongyi sees a myriad of talents of all generations,like Cheng Ben,a “sage under heaven” by Confucius...
分析:原文中兩個短句沒有介詞連接,在翻譯時,增加介詞“like”,將兩個短句連接起來,符合英文表達的邏輯關系,譯文更加地道。
例4:今天的鞏義,您可以在神都山上俯瞰河洛匯流的太極奇觀……
譯文:Stand on Shendu Mountain to overlook Tai Chi of converged Yellow River and Luo River in today’s Gongyi...
分析:增譯“stand”,凸顯英文的邏輯關系,準確地傳達原意。“河洛匯流”中的“河洛”是多義詞,在這里指“黃河”和“洛河”,若直接采用音譯的方法,易讓觀眾誤解。因此增譯“River”,確定河、洛是指兩條河流,準確處理文化內涵。
例5:您可以到青龍山中聆聽“釋源祖庭”的慈云鐘聲……
譯文:Listen to the bell in “Buddhist Ancestral Court” Ciyun Temple at Qinglong Mountain...
分析:漢語講究押韻,多使用四字表達。在翻譯時,應將原文信息表達清楚。增譯“Temple”,確定“慈云”是一座寺廟,這屬于文化層面的處理,對譯文進行補充翻譯。
(二)減譯
減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刪除或省去一些由于文化差異、語義重復引起的詞語或句子。漢語講究華麗辭藻的堆砌,英文講究句子邏輯性、表達簡潔性。同時,宣傳片的翻譯應符合字幕翻譯的特點,由于時間和空間極為有限,減譯是該宣傳片中運用的主要方法。
例6:衍生出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洛文化的搖籃——鞏義。
譯文:give birth to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Heluo culture—— Gongyi.
分析:“重要發祥地”“搖籃”都在強調:鞏義是華夏文明和河洛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漢語注重措辭豐富,講究詞語使用的多樣性,而英文相反。故處理為“an important birthplace”,避免譯文累贅。
例7:南依嵩岳千峰百壑,北瀕黃河萬里流川。先后榮獲……
譯文:Rolling Mount Song on its south, endless Yellow River on its north, it became...
分析:“千峰百壑”形容山巒重疊、地勢險峻,“萬里流川”形容河流川流不息、奔流不停,在此句中強調了嵩山的高聳雄壯和黃河的浩浩蕩蕩,同時也彰顯了漢語講究押韻的特點。在此只譯了“南依嵩岳”“北瀕黃河”,省略翻譯兩個四字詞語,并重新整理句子結構,體現了英語的簡潔表達。
例8:2000多年前,鐵生溝冶鐵技術助漢家帝王開疆拓土。
譯文:Han emperors expanded the territory by Tieshenggou iron smelting 2,000 years ago.
分析:“開疆拓土”是指開拓疆域,擴展領土,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第102回。語義重復,譯文為避免冗余,處理為“expanded the territory”,沒有占用太多的字幕時間和空間。
例9: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奪人眼球的飛揚火炬、比賽場館內蔚藍色的地毯、具有科技范兒的移動造雪車,都有鞏義制造的身影。
譯文:The flying tor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the blue carpet in the venue, the hi-tech mobile snowmaker, are all made in Gongyi.
分析:“奪人眼球”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冬奧會上的飛揚火炬,運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氫能技術,是世界首套高壓儲氫火炬,耐火耐高溫,能夠在極寒天氣中使用,實現了冬奧會歷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在此用“奪人眼球”也體現出飛揚火炬的與眾不同和引人注目。宣傳片的英文字幕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故在處理時,省略翻譯“奪人眼球”,畫面補充說明語言信息,達到了不言而喻的效果。
例10:被孔子譽為“天下賢士”的程本,頭懸梁、錐刺股,刻苦讀書……
譯文:like Cheng Ben,a “sage under heaven” by Confucius,applying himself assiduously to study...
分析:“頭懸梁,錐刺股”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形容學習刻苦。這與原文中的“刻苦讀書”意思一致,故將該詞刪除不譯,直接譯為“applying himself assiduously to study”,避免重復翻譯,節省字幕空間。同時,該處理使得漢語原文和英文字幕長度一致,較為美觀。
例11:自古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在中華文化史上占據獨特地位。
譯文:a place cultivating talent for generations, occupying a uniqu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分析:“人杰地靈”是指杰出的人出生或到過的地方,就會成為名勝地區,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強調杰出人物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人才輩出”是指有才能的人不斷涌現,出自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格局第六》。“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在此句中強調了自古以來鞏義名人眾多,都對當地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漢語擅長重復強調,在漢譯英的過程中,可將重復信息合并,翻譯合并后的重點信息,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因此,譯為“a place cultivating talent for generations”。
例12:時光流轉,千年一瞬。
譯文:As time goes by...
分析:“時光流轉”形容時光不停前行,像流水一樣,逝去不返。“千年一瞬”形容時間的短暫快速,仿佛一瞬間已過去上千年。“時光流轉、千年一瞬”雖然是兩個四字格詞語,但是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時光的流逝之快。故在處理時,并沒有選擇重復翻譯,而是只譯主要信息“As time goes by”,符合英文簡潔的語言特點和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
例13:如今的鞏義,深厚的文化積淀與現代的城市文明交相輝映,共敘華章。
譯文:today’s Gongyi boasts both profound culture and modern urban civilization to create a magnificent chapter.
分析:“交相輝映”意指各種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共敘華章”意為眾人攜手合作,共同書寫輝煌的篇章。在此處,兩個詞語屬于遞進關系,強調“文化積淀”和“現代的城市文明”共同作用,造就今天的鞏義。“交相輝映”實則已暗含在“共敘華章”之中,故省略翻譯“交相輝映”,避免表達累贅。
(三)轉換
“轉換”是指把原文的語言單位或結構轉化為目的語中具有類似屬性或異質屬性的語言單位或結構的過程。轉換既可以指句法層面的轉換、又可以指文化層面的轉換。在該宣傳片的翻譯中,兩者均有涉及。
例14:2000多年前,鐵生溝冶鐵技術助漢家帝王開疆拓土。
譯文:Han emperors expanded the territory by Tieshenggou iron smelting 2,000 years ago.
分析:英語注重語法結構及表達方式,漢語擅長“形散神不散”。在原句中,有三個動詞:助、開、拓;而在譯文中,該句進行重新整合:漢代帝王通過鐵生溝冶鐵技術來開疆拓土。將主語“鐵生溝冶鐵技術”轉換為“漢家帝王”,符合英語的行文特點,語義表達清晰。同時,與下文形成排比的結構,譯文整齊。通過轉換主語、調整語序的方式,進行譯文處理,較符合受眾的閱讀習慣。
例15:西漢治國理財名臣桑弘羊……
譯文:Sang Hongyang,famous for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managing the finance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分析:在原句中,修飾詞位于名詞之前,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而在譯文中,修飾成分位于名詞之后,并轉換詞性,讓譯文表達更加地道,行云流水,沒有翻譯痕跡。
例16:遙想伏羲畫卦的渾然天成……
譯文:to imagine perfect Fuxi’s divinatory symbols...
分析:伏羲首先是一個神話人物,是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祇。伏羲畫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預卜方法。在遠古時期,當人們遇到各種自然災害和疾病而無法解決時,伏羲研究自然規律和宇宙的運行,創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的預卜方法。西方也有占卜術,主要通過星座和行星的位置來進行預測、占卜。中西方關于占卜的文化雖不同,但占卜帶來的作用卻是相似的。將畫卦處理為“divinatory”,外國觀眾可迅速理解原文想要傳達的文化內涵,一目了然。
例17:還可以在“七帝八陵”感嘆北宋王朝的成敗興衰!
譯文:Immerse yourself in rises and falls at the “imperial mausoleum”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分析:“七帝八陵”是指北宋王朝共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所擄、葬地不詳外,其余七個皇帝和宋太祖之父趙宏殷的陵墓均葬于此。在有限的字幕中,解釋清楚該詞的含義,較為困難。故翻譯為“imperial mausoleum”,傳遞主要信息,有助于外國觀眾更好地理解原文想要傳達的內容。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對外開放的程度逐漸加大,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不斷發出自己的聲音,國際地位得以提高。在此背景下,國內眾多城市都在努力宣揚自己的城市文化、展示良好的城市風貌。各個城市的形象宣傳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觀眾。城市形象宣傳片的翻譯質量得到了社會以及學界更多的關注。本文以《詩圣故里,河洛鞏義》宣傳片為例,在目的論的指導下,分析其中所采取的翻譯策略。研究發現,城市形象宣傳片的翻譯以增譯、減譯、轉換為主,有效傳達原語信息,譯文流暢地道,更容易讓外國觀眾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魅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達到有效宣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Reiss,Katharina&Hans Vermeer.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Amsterdam:Rodopi Press,1984.
[2]程維.紀錄片字幕漢英翻譯研究——以紀錄片《美麗鄉愁》的翻譯實踐為例[J].上海翻譯,2014,(02):24-26.
[3]黃書君.G20峰會城市形象宣傳片的解說詞翻譯技巧探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7,(03):43-47,64.
[4]林海清.直譯與意譯的比較探討[J].品位經典,2020,(02):27-29.
[5]王玉娟.目的順應與翻譯策略選擇——以譯者主體性為視角[J].上海翻譯,2019,(04):34-37.
[6]武建國,劉艾靜.國家形象宣傳片《角度篇》解說詞翻譯中的互文性策略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02):22-25.
[7]徐霞.翻譯美學視角下四字格的應用研究——以《印第安文藝復興:文學想象與成就》為例[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0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