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艷,劉 偉
1.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250102;2.山東中醫藥大學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地改變著高等教育的面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1]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已被確定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關鍵途徑和促進創新與變革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中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如使用在線教學平臺、數字教學資源以及各種交互式和協作工具,改善了教育質量的同時,也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學習和教授方式。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指明了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同時呼喚持續的技術革新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配合時代發展,以確保教育不斷進步,效率和效果得以優化。
BOPPPS教學模式以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以有效教學設計著稱,實現了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融合[2]。BOPPPS包含6個部分,B(bridge-in,導言)、O(objective,學習目標)、P(pre-assessment,前測)、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P(post-assessment,后測)和S(summary,總結)[3]。BOPPPS教學模式通過結構化的教學設計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該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應用BOPPPS模式能夠鼓勵學生通過問題解決、協作交流和主動探索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此外,它還促進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知識轉化,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從而打造動態且富于互動的課堂氛圍[4]。本研究在中醫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開展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混合式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山東省某醫學院校護理本科班級中選擇7個班級進行編號,根據自然班級的人數在保證樣本量的前提下,隨機抽取2個班級為對照組,2個班級為干預組,對照組109人,干預組106人。教學方面,兩組在教師資質、課程內容、教學時長以及教材和課程大綱上保持一致性,確保研究條件的均衡。
1.2.1 教學準備
教師運用BOPPPS教學模式構建混合式教學方案,該模式強調教學的結構化,通過集體備課以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開學初,教師明確向學生介紹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對即將展開的課程有充分的了解。教學的技術支持主要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教師在平臺上進行課程內容的組織和資源的分發,包括編輯課程信息、上傳學習資料等。學生需要理解新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方法的差異,并掌握網絡學習平臺的操作,確保在學習開始前完成所有必要的準備工作。
1.2.2 教學實施

時間學習形式 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課前線上學習導言(B)線下教學前1周,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發布課前導入的教學資源并提醒學生觀看理論課:本節課相關學習視頻實訓課:操作視頻、臨床案例等接收老師的通知,學習本節課相關學習資源學習目標(O)教師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發布到網絡學習平臺中,引導學生進行在線自主學習查看教學目標,明確本次課的重難點內容前測(P)通知學生完成網絡學習平臺中的課前檢測,并在線下教學前1 d檢查學生完成測試的情況接收老師通知,完成課前檢測部分課中線下學習參與式學習(P)理論課:回顧舊課-參與式學習(可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參與式學習,如小組情景模擬、小組匯報講解等方式,并采取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多種評價方式)實訓課:復習舊課-明確重難點及學習目標-小組情景模擬演示-點評-教師示教-小組練習-巡視指導線下后測(P)理論課:教師每節課以PPT形式展示3~5個核心問題,請學生回答,了解大家的掌握情況實訓課:小組操作演示-點評總結(S)教師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及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課后線上學習線上后測(P)和交流反饋提醒學生課后完成網絡學習平臺中的測試,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反饋完成網絡學習平臺中的測試,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
1.2.3 學習效果評價
1.2.3.1 中醫護理學基礎成績
課程結束后,由中醫護理教研室按照統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分,兩組考核標準和考核教師均相同。
1.2.3.2 批判性思維能力
采用彭美慈等[5]編譯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TDI-CV)評估個體批評性思維能力。該量表包括開放思想、尋找真相、分析能力、批判思維的自信心、系統化能力、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7個維度,共70個條目,評分為70~420分,≤210分為負性批判性思維能力,211~279分為中等批判性思維能力,280~349分為正性批判性思維能力,≥350分為強批判性思維能力。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00,內容效度為0.890。
1.2.3.3 混合式學習效果評價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教學后讓學生填寫自行編制的問卷來評價混合式學習的效果,共10個條目,分為“贊同”“一般”“反對”3個等級。
1.2.3.4 半結構式訪談
教學研究完成后,研究人員采取目的性抽樣方法,挑選了愿意合作并具備良好語言表達能力的干預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半結構式訪談。訪談依據提綱進行,旨在獲取深度信息直至新信息不再出現,達到數據飽和點。同時,研究人員對參與教學的教師進行訪談,以評估教師對所采用教學方法的評價。教師的訪談提綱為:1)與傳統教學相比,您對應用混合式學習有何感受?2)您在授課過程中,感覺干預組和對照組的表現有什么不同?3)您認為BOPPPS教學模式的混合式學習在《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效果如何?學生的訪談提綱為:1)對《中醫護理學基礎》開展混合式學習有什么感受?2)您認為和以前相比,您的學習情況有什么變化嗎?3)針對此門課程開展的混合式學習有什么建議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


表1 兩組學生理論成績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學生實訓成績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 單位:分
開展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混合式學習結束后,對干預組學生發放關于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06份,回收問卷為10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見表4。

表4 干預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單位:人(%)
2.4.1 學生訪談結果
按照訪談資料飽和原則,即不再出現新的信息為主,最終共納入干預組學生15人。通過整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感受,得出如下觀點。
2.4.1.1 豐富學習資源,促進學習方式多樣化
N3:“學習方式的轉變讓我們體驗到了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便捷性。傳統的課本學習已經和網絡學習平臺相結合,其中,網絡平臺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我很喜歡,特別是小視頻內容。”N5:“老師們給我們分享鏈接使得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和精確,避免了我們盲目搜索的困擾。”N11:“學習平臺提供的資料有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豐富了我們的學習體驗。”N14:“網絡學習平臺在課后練習和知識鞏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滿足了我們對于課后練習的需求,有時候課后復習我們都不知道去哪找相關的練習題”。
2.4.1.2 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
N1:“通過課前小視頻預習使得我們的學習更有趣,課前預習后上課時更容易跟上課程思路,課后還能及時復習課程內容,有助于我們對知識的鞏固。”N6:“在觀看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的視頻后,我發現視頻能生動展示操作步驟,使操作技術變得形象且易理解,激發了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N7:“我感覺通過學習平臺的學習更便捷,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對比傳統的課本學習方法,顯得更為靈活和方便。”N10:“通過重復觀看臨床實際的操作視頻,可以幫助我了解到臨床操作的具體情況。”N11:“相較于文字資料,觀看中醫護理操作技術視頻更形象,每個操作步驟都能詳細真實地展現出來,讓我們學習起來更加方便”。
2.4.1.3 提升學習積極主動性、自主學習能力
N2:“通過線上課前預習又使我重新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上大學后,很少主動預習功課,現在逐漸養成了主動預習的習慣。”N4:“老師能通過網絡平臺監控我們的學習進展,有效促進和監督我完成課前和課后任務。”N8:“課程剛開始時宿舍間同學需要相互提醒完成課前、課后任務,現在逐漸轉變為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我覺得這樣學習肯定比考前臨時突擊更加扎實。”N12:“我會很自覺地完成課前預習,這樣上課時能及時跟上老師和小組的學習進度,避免拖后腿”。
2.4.1.4 需要改進方面
N14:“在每節課開始前需要完成課前相關預習任務,如觀看概要導引視頻、完成預備小測試等,有時候上課時還要進行匯報和講解,下課時還會有不定時分配的課后作業,感覺壓力有點大”。N13:“關于課程內容的處理,我觀察到部分學習資料在課前已經提供,并且我們能夠較為容易地吸收理解這些信息。因此,我提議老師在課堂授課時可以適當減少對這部分內容的重復講解,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效率。”N15:“網絡學習平臺中有些視頻資料沒有字幕,感覺有字幕的話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2.4.2 教師訪談結果
2.4.2.1 促進師生交流互動,拉近師生關系
T2:“因為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內容比較抽象、繁雜,先前授課方式著重于老師講解且學生小組活動的機會有限,如今我將部分教學內容遷移至線上學習平臺,進而騰出更充裕的時段和學生互動,從而顯著優化了課堂學習氛圍。”T3:“現代大學生對互聯網及先進科技表現出高度的興趣,混合式學習的實施,即是在傳統教育模式之上融入這些新興技術,以此策略來吸引學生參與,并有效縮減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T4:“盡管與對照組學生間的互動也有,但考慮到學生數量眾多加之課時有限,難以周全關照至每位學生,因此,在課堂之外,幾乎鮮有學生主動尋求交流。然而,干預組學生除課堂互動外,還會利用線上學習平臺在課后與我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T5:“當課堂上提出問題,干預組學生響應迅速積極,答題的精確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一現象可能源于干預組學生課前通過線上學習平臺對課程內容的預習”。
2.4.2.2 豐富教學經驗,促進自身成長
T1:“在先前階段,我感覺課時比較緊張,因為內容較為抽象,給學生講解花費的時間就比較長,而如今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部分教學資源上傳至云端,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可以有序配置,有效緩解了課時的緊迫感,優化了教育任務。對我個人而言,也是不斷學習的一個途徑。”T3:“由傳統的教育方式轉變為混合式學習后,老師需要逐漸適應多樣化教學要求,不但要備足常規課堂教學準備,更需要精于線上資料的管理、網絡作業批閱及師生線上互動,以便即時把握學生的學業進度,更有力地激勵學生的學習。”T4:“現代大學生的學習也需要老師進行適時的約束,混合式學習模式從課前預習至課后復習,均需教師參與其中。這也是和傳統授課有所區別的地方,可以視作師生共同學習、共謀發展的過程”。
中醫護理學基礎是中醫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7],由于其內容抽象且復雜,給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帶來了困難,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參與和實踐機會,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導致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BOPPPS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提倡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參與[8]。研究表明,采用該教學模式的干預組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方面都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組,這說明BOPPPS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中醫護理學基礎的教學效果。BOPPPS教學模式的混合式學習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成績,這與尚菲等[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以BOPPP教學模式為基礎的混合式學習能夠將課前、課中、課后的時間充分利用,學生依照自身學習情況進行隨時隨地的預習、復習功課,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通過在線學習平臺進行實時監控[10],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課前,通過網絡學習平臺了解熟悉課前學習資源,明確學習目標,利用課前測試強化對知識的認知;課中,通過開展參與式課堂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課后,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中完成課后測試加深鞏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表4反映出學生對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正面評價,其中大部分學生(75.47%)表示混合式學習有利于課后系統地復習知識。學生在訪談中表達了對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的認可,認為這些資源激發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效率,并對提高學習成績產生了積極影響。
批判性思維能力是解決問題時分析和決策的關鍵技巧,對于醫學生而言是必備能力之一[11]。該能力對于臨床護理決策尤為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強調高等教育應當致力于培養這一能力[12]。研究表明,干預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開放思想這一維度,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批判性思維能力總分為(279.04±18.63)分,表明學生的整體批判性思維能力仍處于中等水平,缺乏高水平的批判性思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學生過往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缺少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系統培養,需要時間進行轉變。BOPPPS教學模式的混合式學習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教學策略通過互動和參與性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模擬、自評和小組互評,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問題解決。在教學效果評價中,多數學生(76.42%)表示混合式學習可以培養臨床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在參與課前、課中、課后課程環節中,不斷地評價和解決問題,增強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護理實訓課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手段,促使學生對自身的護理實踐進行反思和改進,從而提升了學生應對復雜臨床問題的靈活性和批判性思考。線上學習環節增加了獨立學習的空間,允許學生深入探索護理問題,有利于形成和發展批判性思維。
3.3 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混合式學習在中醫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思考
本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對混合式學習方式給予了積極評價,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對其持保留態度。對于不喜歡混合式學習的學生,訪談揭示了其中的緣由:1)混合式學習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外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自主學習并完成各項任務,包括學習課前資源、進行課前測試和課后測試等。這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得一些學生感受到較大的學習壓力,這可能是他們不偏好該學習方式的主要原因。2)學生已經習慣了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BOPPPS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生可能短時間內不適應此種學習方式,觀念轉變不及時,甚至出現排斥的現象。因此,教師需巧妙設計學習任務,確保學習內容清晰、難度適宜,并控制時間與題量,避免過重的學習壓力。與此同時,應重視教師的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衡,持續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展,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供必要的輔導與支持,這樣既能降低學生壓力,又能有效促進學習效果[13]。
混合式學習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育相融合,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創新與挑戰。教師在適應這種教學模式中要掌握新技能,包括線上資源的管理與應用,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混合式學習的開展,要求教師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能力,優化教學設計并結合實踐經驗,不斷學習并更新教學策略,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