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曉梅 金成成 尹征 鄭葉 劉宇 赫蘭蓄 王路平
(吉林大學口腔醫(yī)院麻醉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舌癌為口腔癌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常合并感染且在晚期易出現組織壞死、出血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1〕。目前,臨床多采用根治術治療早期舌癌,可將原發(fā)腫瘤及轉移淋巴結切除,并利用患者自身組織進行重建,從而恢復舌的基本功能,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在舌癌根治術中常應用全憑靜脈麻醉,但因舌癌多發(fā)于老年人,機體功能退化,多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功能降低的情況,術中易受血流動力學波動及麻醉藥物的影響,引起術后蘇醒延遲,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風險〔3〕。因此,舌癌根治術中麻醉方案的選擇十分重要。研究表明,頸淺叢神經阻滯可對神經沖動傳導起到阻斷作用,抑制手術區(qū)域神經元的興奮,從而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減輕機體應激反應〔4〕。基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在舌癌根治術中應用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對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蘇醒質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醫(yī)院擬行舌癌根治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舌癌Ⅰ、Ⅱ期診斷標準〔5〕;(2)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ASA)〔6〕評級為Ⅰ、Ⅱ級;(3)認知功能及精神正常,神志清楚;(4)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障礙;(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3)近1個月內接受過鎮(zhèn)痛藥物治療;(4)頸部有巨大腫塊壓迫氣管或伴有氣管移位;(5)合并感染性疾病。依據上述納入、排除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的106例擬行舌癌根治術治療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3例。其中研究組年齡61~72歲,平均(66.32±3.06)歲;男30例,女23例;體質量指數18.1~29.9 kg/m2,平均(23.64±2.58)kg/m2;分期:Ⅰ期25例,Ⅱ期28例;ASA分級:Ⅰ級26例,Ⅱ級27例。對照組年齡61~74歲,平均(67.02±2.93)歲;男27例,女26例;體質量指數18.5~29.6 kg/m2,平均(23.48±2.67)kg/m2;分期:Ⅰ期28例,Ⅱ期25例;ASA分級:Ⅰ級24例,Ⅱ級29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麻醉方法 患者術前均禁食、禁水6 h,局麻下穿刺橈動脈,并連接儀器設備對患者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顱內壓(ICP)進行監(jiān)測。(1)對照組采用全憑靜脈麻醉:①建立靜脈通道,麻醉誘導給予右美托咪定(四川國瑞藥業(yè),國藥準字H20110097,規(guī)格:2 ml∶0.2 mg)1 μg/kg、咪達唑侖(江蘇九旭藥業(yè),國藥準字H20153019,規(guī)格:3 ml∶15 mg)0.03 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54172,規(guī)格:2 ml∶100 μg)0.3 μg/kg、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國藥準字H20163406,規(guī)格:10 ml∶200 mg)1 mg/kg和羅庫溴銨(廣東嘉博制藥,國藥準字H20183109,規(guī)格:5 ml∶50 mg)0.6 mg/kg;②維持術中腦電雙頻指數(BIS)在40~60,麻醉維持給予丙泊酚100 μg/(kg·min)及瑞芬太尼(國藥集團,國藥準字H20123422,規(guī)格:1 mg)0.15 μg/(kg·min),保持患者處于肌松狀態(tài);③麻醉維持輸注于手術結束前5 min停止,患者留置經鼻氣管導管安返病房。(2)研究組采用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在全麻誘導前行頸淺叢神經阻滯,保持患者頭偏向一側,常規(guī)消毒鋪巾,使用神經阻滯穿刺針刺破胸鎖乳突肌后緣,針刺成功后,注射0.75%羅哌卡因(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H20113381,規(guī)格:10 ml∶75 mg)8 ml,對側頸淺叢阻滯采用同樣方法;其余麻醉方式與對照組一致。
1.3觀察指標 (1)兩組麻醉誘導前、切皮時、手術開始、手術結束、手術結束后30 min血流動力學指標(HR、MAP、ICP);(2)Steward評分〔7〕:于患者蘇醒后進行,該量表評分包括清醒程度、呼吸道通暢程度、肢體活動度3項內容,共6分,分數越高表明蘇醒效果越好;(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4)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8〕評估拔管后患者5、30 min、1、3 h疼痛情況,總分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χ2檢驗。
2.1血流動力學 兩組麻醉誘導前HR、MAP、IC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切皮時、手術開始、手術結束、手術結束后30 min的HR、MAP、ICP均高于麻醉誘導前,且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同時點HR、MAP、IC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流動力學對比
2.2Steward評分、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及VAS 研究組Steward評分高于對照組,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拔管后5、30 min、1、3 h時VAS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拔管后不同時間VAS對比分,n=53)

表3 兩組Steward評分、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對比
由于舌癌根治術包括切除及重建兩個部分,較為復雜,手術時間較長,患者可能會因麻醉不足而出現劇烈的應激反應或者出現麻醉過度情況,影響患者蘇醒質量;而因老年舌癌患者自身機體功能下降及疾病的多種因素影響,更易發(fā)生不良事件〔9,10〕。何國安等〔11〕研究發(fā)現,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術中主觀及客觀不適反應,降低麻醉復蘇期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因此,推測將其應用于老年舌癌根治術患者中可穩(wěn)定術中血流動力學并改善蘇醒質量。
HR、MAP、ICP為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主要參考指標,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患者術中各時點HR、MAP、ICP水平發(fā)現,應用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能夠保持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分析其原因,機體內兒茶酚胺釋放會導致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血管收縮等,而在頸淺叢神經阻滯后,可抑制兒茶酚胺的釋放,從而避免患者因麻醉、手術操作引起的HR加快、血管收縮等應激反應,進而起到穩(wěn)定血壓及HR的作用〔12〕。同時,將頸淺叢神經阻滯與全身麻醉復合,可以有效阻滯手術創(chuàng)傷等傷害性刺激向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進行傳遞,增強機體對全麻藥物的敏感性,進而充分發(fā)揮麻醉藥物的鎮(zhèn)靜、抗焦慮的效果,且具有長效作用機制,進一步持續(xù)穩(wěn)定患者血流動力學〔13,14〕。因此,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能夠保持老年舌癌根治術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本文結果顯示,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可有效改善患者蘇醒質量,降低術后疼痛感。分析其原因,頸淺叢神經阻滯可使頸部及鎖骨及肩部以上的近端皮膚感覺喪失,有效阻滯頸部皮膚及感覺神經,直接阻斷神經沖動的傳導,從而產生鎮(zhèn)痛作用,減輕由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急性疼痛〔15,16〕。同時,羅哌卡因為一種長效局麻藥物,與全身麻醉復合應用,能夠有效延長鎮(zhèn)痛效果〔17〕。此外,在全麻藥物的應用基礎上復合應用頸淺叢神經阻滯能夠降低手術操作的刺激反應,對鎮(zhèn)靜產生協同作用,緩解患者蘇醒時的躁動情況,幫助患者在蘇醒時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進而改善肢體活動度及清醒狀態(tài),提高蘇醒效果〔18〕。因此,應用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可有效改善患者蘇醒質量,降低術后疼痛感。
綜上所述,舌癌根治術中應用頸淺叢神經阻滯復合全麻可保持老年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改善蘇醒質量,降低術后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