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蓮 浦利軍 牟朝霞 姜瑩瑩
(蘇州大學附屬張家港醫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白內障(CAT)是世界首位致盲眼科疾病,其中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該病由晶狀體透明度下降或顏色改變引起光學質量下降,主要癥狀為單眼或雙眼視物模糊、視力降低,且隨著時間發展病情會越來越重〔1~3〕。臨床上,手術是CAT主要治療方式,手術方法多樣,其中超聲乳化術、囊內摘除術均為常見白內障手術方法。超聲乳化術對治療CAT具有一定效果,該方法切口小,對老年CAT患者眼部組織破壞不明顯,患者視力水平提高顯著。研究表明〔4,5〕,透明角膜切口治療CAT患者易患干眼癥等并發癥,影響術后恢復,本文擬分析透明角膜切口及角鞏膜緣切口超聲乳化術的手術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經蘇州大學附屬張家港醫院超聲乳化術手術的老年CAT患者10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61~75歲,平均(667.75±3.07)歲,病程1~7年,平均(3.44±0.58)年;對照組男31例,女22例;年齡62~74歲,平均年齡(67.55±2.63)歲,病程2~8年,平均(3.94±0.98)年。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經三面鏡、裂隙燈顯微鏡診斷確診CAT,診斷標準參照《老年性白內障臨床路徑(2019年版)》〔3〕;(2)年齡>60歲;(3)單眼白內障,需行超聲乳化術治療;(4)無手術禁忌;(5)患眼矯正視力<0.3;(6)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近3個月行患眼手術或激光手術;(2)眼瞼閉合不全、干眼癥或其他眼類疾病;(3)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4)青光眼;(5)血液疾病或嚴重腦血管疾病。
1.2手術方法 兩組均做好常規檢查及手術準備,對患者進行淚道沖洗、散瞳,麻醉后對患者手術部位的皮膚進行全面消毒,采用聚維酮碘對結膜囊進行沖洗,選取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對照組行透明角膜切口:選擇超聲乳化刀于老年CAT患者眼部作2.8 mm板層角膜切口,穿入前房,輕輕注入黏彈劑,手術專家要緩慢對患眼晶體前囊膜連續環行撕囊,之后進行分離壓縮空氣及中間夾雜水的成分,把混濁的晶狀體乳化吸出然后換透明的人工晶體,吸出黏彈劑。觀察組采取超聲乳化術行角鞏膜緣切口:打開老年CAT患者眼球結膜約4.0 mm,與穹窿分離5 mm,采取超聲乳化刀作板層鞏膜切口,深入至透明角膜層0.5 mm,改變刀尖方向,進入前房,行晶體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兩組術后切口消炎均應用抗生素滴眼液沖洗患處預防感染,預防發生并發癥。
1.3觀察指標 手術前后眼壓:兩組術前及術后24、48 h應用眼壓測定儀對眼壓進行準確測量,對比兩組眼壓值(參考值11~21 mmHg)。矯正視力及散光:采用智能視力檢測儀對兩組術前及術后7 d裸眼視力進行測量,對比兩組裸眼視力(參考值0.8~1.5);采用電腦驗光儀、角膜地形圖測量儀測量角膜散光度。炎癥因子水平:觀測兩組腫瘤壞死因子(TNF)-α,閾值范圍0.74~1.54 ng/ml);白細胞介素(IL)-6,參考值<7 pg/ml。提取方法:患者淚液采集,在術前及術后7 d應用毛細管法經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對淚液上清液中炎癥因子應用放射免疫法進行檢測。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并對比兩組切口疼痛、局部水腫、異物感等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手術前后眼內壓情況對比 術前,兩組眼內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48 h,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眼內壓對比
2.2兩組手術前后散光及視力對比 術前,兩組散光及視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矯正視力及散光情況對比
2.3兩組手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術前,兩組TNF-α、IL-6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均顯著升高,且對照組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P<0.01)。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2.4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術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1例(20.75%);其中局部水腫、異物感各4例、切口疼痛3例〕高于觀察組〔2例(3.77%);其中切口疼痛、異物感各1例〕,差異顯著(χ2=5.611,P=0.018)。
老年代謝功能、免疫功能逐漸衰弱,眼部晶狀體透明度降低,角膜內皮細胞數量相應減少,易出現晶狀體蛋白質性混濁,引起CAT〔6~8〕。臨床上,早期或中期老年CAT患者用藥能夠減緩病情蔓延,可以有限提升患者視力情況,若CAT病情不斷發展后期用藥療效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要采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9~11〕。目前對于CAT的治療廣泛采取超聲乳化術治療,該方法具有切口小、患者痛苦程度低等特點,一般情況下可以在門診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在短期患者身體狀況可以得到恢復〔12~14〕。另外,按患者眼部切口位置不同,可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角膜切口,另一種是角鞏膜緣切口。有關研究顯示〔15~17〕,對患者術后恢復時間來說采取的手術切口位置不同其臨床效果區別很大,CAT治療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時手術中患者疼痛感輕微,手術過程中不必切開球結膜可以直接手術,而且術中出血較少,這種方法一般應用于凝血功能異常的老年患者,由于患者機體角膜處無血管,手術后恢復期較長,患者眨眼時會有異物感或流淚〔18,19〕。而角鞏膜切口式手術應用于CAT患者雖對球結膜進行灼燒,但不需要對切口進行密封,術后恢復時間短,術后患者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率較少〔20~22〕。
本研究結果說明,超聲乳化術可有效改善CAT患者視力,但切口不同對患者眼壓恢復有一定差異,術后24 h角鞏膜緣位置手術優于透明角膜切口,但術后48 h,兩組眼壓恢復正常水平。本研究結果還說明角膜緣切口對白內障患者術后恢復方面更具優勢,對患者散光程度影響小,與張瑩等〔23〕探究結果相符。
CAT術后可能造成患者眼部手術位置發生炎癥,其中過氧化物酶、氧自由基等炎性因子會發生變化,會出現干眼癥等情況,由于手術時會導致患者角膜神經損傷,可能出現角膜知覺降低,淚膜穩定性差,造成TNF-α、IL-6等水平升高〔24~27〕。本研究結果說明,角鞏膜切口可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增強手術效果,原因為角鞏膜緣為前房角外壁,內由小梁網、鞏膜靜脈竇等組成,可有效減輕炎癥發生,避免干細胞受到損傷,與榮俊昌〔28〕探究結果相符。
本探究結果說明角鞏膜緣切口可降低對患者角膜、淚腺及淚膜損傷,起到了保護角膜的連續性作用,縮短手術后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與嚴檳等〔29〕探究結果相符。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CAT通常與眼壓升高有直接關系。一般情況下老年CAT會引起晶體膨脹,膨脹后就會使虹膜向前移而導致房角縮窄。就有可能引起眼壓急劇升高,會有疼痛、視物模糊等癥狀。老年CAT一旦發現會導致閉角型青光眼或眼壓升高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綜上,超聲乳化術進行角鞏膜緣切口,會有效降低老年白內障患者眼壓,減少炎癥因子水平,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降低,提高了術后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