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數據公布:國內生產總值(GDP)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個百分點。從主要經濟指標看,2023年,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經濟增量超六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經濟總量。人均GDP達89358元,比上年增長5.4%。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2%。貨物出口增長0.6%,年末外匯儲備超3.2萬億美元。
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初步測算,202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33278.2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達2.64%,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54.6%;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比上年提高43.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當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我國經濟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展望2024年,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依然較多。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不斷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1月12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我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3%(按美元計,下同),增速較上月提升1.8個百分點;進口金額同比增長0.2%,增速較上月提升0.8個百分點。
關于以上數據,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分析指出,第一,對發達經濟體出口降幅收窄,對發展中經濟體出口增速回升。2023年12月,我國對發達經濟體整體出口降幅較上月小幅收窄0.6個百分點至4.1%,其中,我國對歐盟、日本出口降幅分別較上月收窄12.6、1個百分點至1.9%、7.3%;對美國出口增速較上月下降14.2個百分點至-6.9%。12月,我國對非發達經濟體整體出口增速回升0.3個百分點至1%。其中,對東盟出口降幅收窄0.9個百分點至6.1%。第二,低基數、全球需求回暖是出口改善的主要原因。第三,國內生產動能改善帶動進口增速回升。第四,2024年我國進出口增速有望持續改善。出口方面,一是2023年整體基數較低,全年出口金額同比減少4.6%。二是國際需求或將進一步回暖,我國相關產品出口增速或將進一步提升。進口方面,國內穩增長政策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國內需求或將繼續回暖,價格因素對進口的支撐作用有望改善,我國進口增速或將持續提升。
1月15日至19日,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召開,主題為“重建信任”。

世界經濟論壇1月15日發布的最新《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首席經濟學家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將走弱。絕大多數受訪首席經濟學家預計,南亞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前景依然樂觀,2024年有望適度增長。不少經濟學家表示,美國以及歐洲、中東和北非等地區的經濟體2024年表現將較為疲軟。多數受訪經濟學家擔心,地緣沖突加劇或將導致經濟分化加劇,擴大南北差距。此外,人工智能發展對不同經濟體的影響也存在較大差異。
1月11日,倫敦市市長薩迪克·汗表示,自脫歐以來,英國經濟規模縮減了6%,相當于每年損失1400億英鎊(約12821.8億元人民幣)。
薩迪克·汗的論述基于他2018年委托劍橋經濟學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該研究指出,由于脫歐,全英減少了近200萬個工作崗位。如果繼續維持現狀,到2035年,英國經濟將損失3000多億英鎊,僅倫敦經濟就將損失600多億英鎊,經濟縮減規模預計將達到10%。薩迪克·汗認為,脫歐是民眾生活成本激增的主要因素。因此,他呼吁英國政府與歐盟建立更緊密的關系。
1月15日,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受制造業、政府支出和私人消費下滑的拖累,德國2023年經濟同比下滑0.3%,令其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具體來看,2023年德國工業(不包括建筑業)萎縮2.0%,服務行業普遍保持增長,其中信息與通信行業增長2.6%,公共服務、教育、衛生行業增長1.0%。消費方面,2023年德國家庭和政府的最終消費支出都出現下降,其中家庭消費支出下降0.8%,政府消費支出下降1.7%,為近20年來首次下降。2023年德國進口和出口均明顯下滑,其中進口下降3.0%,出口下降1.8%。

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天發表聲明說,德國經濟2023年受多重危機影響,整體發展乏力。盡管近期物價有所下降,但整體依然居高不下,而利率上升導致的不利融資條件以及國內外需求疲軟也阻礙經濟增長。分析指出,自從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通貨膨脹,特別是能源成本飆升以來,德國一直面臨著嚴重的經濟逆風。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本就受限于能源匱乏的德國制造業產出急劇下滑,建筑業也受到打擊。
俄羅斯中央銀行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俄羅斯黃金儲備增至2350噸。2023年12月,俄羅斯黃金儲備增加34.6噸,達到2350噸。由此,俄黃金儲備在其國際儲備中占比約26%,為200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俄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美國國債規模持續攀升,美元恐失去其信譽,債務越高,其他國家對美元的信任就越少。世界各國央行將繼續購買黃金。如果世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2024年黃金價格可能刷新歷史最高水平,并超過每盎司2300美元。
近日,受紅海局勢持續緊張升級影響,許多國際航運公司紛紛選擇避開傳統的紅海航線,轉而繞道非洲,這讓不少非洲港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由于繞道非洲導致船只航程大增,目前在南非、毛里求斯和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多個港口,船用燃料油的需求激增,近期南非開普敦的船用燃料油價格更是大漲15%。由于非洲許多港口基礎設施難以滿足突然增長的航運需求,部分港口還出現了擁堵現象。相關報道指出,目前仍有不少航運公司不愿意進行改道,然而受紅海緊張局勢持續、中東地區海域海運保費上漲等因素影響,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船只選擇繞道非洲,而這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影響,為多國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24年以來,多個國家公布了新的產業規劃,均把處于景氣度回升期的半導體行業作為發展重點。沙特主權財富基金近期宣布,計劃今年對半導體行業進行大規模投資,旨在實現經濟多元化,逐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總統尹錫悅一月中旬公布了規模超過600萬億韓元的半導體產業培育計劃,提出在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企業的主導下,到2047年投資約622萬億韓元,建造16個半導體生產設施基地。
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與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尚未徹底走出低谷,但人工智能(AI)開發熱潮正在改變存儲芯片市場的格局,也給存儲芯片制造商帶來新的機會,高密度存儲(HBM)芯片成了“新寵”。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也上調了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預測,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將達5883.64億美元,其中存儲芯片的營收將大幅增長44.8%,成為推動半導體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業內人士預計,與人工智能應用相關的半導體芯片產品將需求旺盛,不過,行業能否真正復蘇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