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建平
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使得寫作教學面臨著更高的模式創新要求,只有不斷強化寫作教學對核心素養的指向性,才能將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從而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趨勢。
寫作與閱讀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說閱讀是語言的“輸入”,那么寫作就是語言的“輸出”,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構建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體系,加強讀寫結合教學,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方法,通過寫作表達自身的閱讀情感,這樣才能完成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全過程,從而為強化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提供重要的保障。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優化其思維品質至關重要。有必要將思維導圖引入寫作教學活動當中,引導學生根據寫作要求明確寫作主題,同時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寫作思路,進一步篩選出合理的寫作素材。比如,在“我想對您說”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親情之愛”繪制個性化的思維導圖,在明確寫作對象的基礎上,對相關的生活小事進行搜集,以此填充“分支”內容,從而明確寫作方向。
寫作并不是眾多素材的堆砌,而是學生借助寫作素材將自身審美體驗和情感體驗表達出來的一個過程。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創設有效教學情境來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促使學生“有感而發”,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比如,在“寫觀察日記”的教學活動中,為了使學生能夠觀察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自然情境,將生活中的花草樹木、山河湖海生動地展示出來,以此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從而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寫作當中。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還必須突出實踐教育的重要地位,只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才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從而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比如名著閱讀活動、傳統文化知識大賽、傳統節日活動等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挖掘語文知識的文化價值,并將其滲透到寫作活動當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進一步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
若想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必須準確掌握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性、適應性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強化語文教學工作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服務效能。
(作者單位:利川市第三民族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