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慧 梁家年
摘要:探究環境心理學在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過程中的應用策略,解決商業空間過度重視經濟效益與形式化設計,導致對消費者心理、行為、情感等方面需求有所忽視形成的問題。通過對當代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問題進行分析,結合環境心理學理論,厘清消費者行為心理需求與室內環境的關系,以環境心理學在南京德基廣場購物中心二期的具體設計應用為例,總結商業空間室內環境的設計方法及發展趨勢。環境心理學介入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緊密聯系文化、場景、消費者、商業,優化商業空間室內環境、提升商業空間品質。注重消費者消費行為心理需求,打造消費者與商業共存的最佳空間理想狀態。
關鍵詞:商業空間;環境心理學;室內環境設計;心理需求;消費者
中圖分類號:TU2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01-0152-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ior environment design of commercial space,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commercial space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economic benefits and formal design,which leads to the neglect of consumers’ psychological,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needs. Through to the modern commercial space design indoor environ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 behavior psychological need and indoor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Nanjing in the square shopping center phase ii of the specific design application as an example,summarizes the commercial space desig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indoor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was involved in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design of commercial space,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scene,consumers and commerce,optimized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of commercial space,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commercial spac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of consumers’ consumption behavior,and build the best spatial ideal state for the coexistence of consumers and commerce.
Keywords:Commercial space;Environmental psychology;Interior environment design;Psychological need;Consumers
商業空間作為城市空間形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在人、環境及商業之間建立起同一性的聯系。商業空間不僅是商品的展示場所,同時也是人們休閑、娛樂、溝通的場所,其內部空間環境設計涉及的領域較廣,不僅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審美體驗,又要滿足消費者的行為心理需求,同時又要體現出商業空間的經營理念和服務質量。而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側重于在一定的社會活動領域內和精神文化層面上人的心理、行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將環境心理學應用到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中,可為當代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商業空間發展。
(一)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商業空間內部環境是一種特殊的室內空間,一般包括空間規劃、動線布局、商品陳列、燈光照明、景觀文化、空間導視等,按照空間類型劃分可以概括為交通空間、服務空間、觀賞空間。主要具有以下特征:①商業功能。利用新穎廣告宣傳展示,傳遞商品信息,營造商業氛圍,吸引消費者;②交通功能。通過聯系各個空間,組織室內交通流線,結合導視系統應用,引導人流;③服務功能。為使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消費服務與體驗服務;④休閑功能。在空間中設置休閑空間和設施,介入藝術景觀文化等,以滿足消費者行為心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⑤社會功能。商業空間內部環境的形態特征、消費環境、景觀營造等都是特定時代的一種反映,展示著一個城市商業文化和人文特色。
(二)現階段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的不足:當前居住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生活品質的提高都反映出新的消費需求,這一需求漸漸影響到現代商業空間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商業空間的數量和類型不斷增添,商業空間逐漸面臨著諸多問題:①室內環境比較單調,內部裝修過于單一,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缺陷,容易導致空間內部的審美疲勞,從而導致消費者喪失購買的興趣;②部分商業空間內部尺度過于緊湊,缺乏整體開放度;③室內環境品質過低,空間缺少細部,部分商業空間尚未關注到地域文化性以及藝術性的重要性,缺少耐人尋味的空間氛圍,無法給消費者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④最重要的是部分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過程中欠缺“以人為本”的考慮,忽略了消費者在商業環境中的心理需求,缺乏人性化設計。
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是現代商業經營和發展的核心[1]。因此,在商業空間的內部環境設計中,運用環境心理學理論的方法來探討其與消費者行為心理的聯系,并依據消費者的行為心理特征設計出符合消費者行為心理需求的內部環境,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其商業預期的經濟效益。
(一)消費者消費行為心理過程:環境心理學主要探究“人”這個本體在客體環境中的心理與行為,消費者作為商業空間中主要使用人群,其在商業空間環境中消費過程的心理活動變化是設計師需要關注的基本內容。消費者產生的消費心理主要包括以下3個階段: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2]。認識過程是消費行為的先決條件。在此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商品自身的特性和所處環境的影響,產生消費的念頭。情感的形成則通過從認識的基礎上經過一系列的洞察、對照、分析、忖量直至做出判斷的過程。在前兩個心理活動階段已經有了明確的消費目的的基礎上,經過檢驗、排除其他非購買消費的干擾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決策,從而實現了消費則為最后的意志過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心理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作用于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過程,也就是格塔式心理學中所說的“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論。

(二)消費者對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的心理需求:對心理學領域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研究,可以更加充分地分析消費者對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的心理需求。解釋了人的不同需求,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動以及行為規律,一共分為5個層次: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3],如圖1。將其與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相結合,又可以總結歸納為3方面需求:功能性需求、文化性需求、體驗性需求。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知,消費者進入商業空間內首先應滿足的是功能性需求,空間環境的不同代表著功能性的不同,功能性決定了商業空間的基礎。除了最基本的交易功能,舒適、隱私、合理等也是構成商業空間功能性的主要要素。其次需要滿足消費者的文化性需求,文化性決定了商業空間的品質。文化是一個城市或一個民族歷史積累和沉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與習慣,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需求,在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中對文化元素的運用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最后,體驗性需求是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追求自我實現的表現。體驗型消費是一種超出普通物質需要的消費形式,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要,契合消費者心理發展和消費文化的發展規律。隨著互聯網消費模式的不斷發展,實體商業經濟效益受損,而體驗型消費的感官可達性、互動即時性等特性都為實體商業空間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德基廣場是南京地區唯一一家定位為高端奢侈的商業中心,其空間環境所蘊含的品級、身份、格調等因素都凸顯了消費者對商業空間設計感的追求,也成了德基廣場中消費者消費的主要內容。接下來,從多角度分析環境心理學介入德基廣場二期室內環境的具體設計應用,總結該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方法,以期為現代商業空間室內設計師提供設計參考。
(一)空間形態設計:空間作為消費者行為活動的載體,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心理行為,心理學研究表示,人的行為知覺和空間形態認知相輔相成,最終決定了人在環境中行為的決策和行動。商業空間應考慮環境的空間感以及消費者消費行為心理特征,借以保證合理流暢的空間形態設計,確保消費者能更加迅速地融入商業空間環境進行消費娛樂活動。現代商業空間形態上大致可分為“點”型空間和“線”型空間。在“點”型空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庭空間設計,作為消費人群集聚的場所,除了起到商業櫥窗和交通組織的基本作用外,還應滿足功能多元化的需要,例如展現、傳播、營謀等。德基廣場二期的中庭空間為峽谷型的空間形態,如圖2,自下而上的中庭逐漸擴大,層次感逐漸增加。同時摒棄了以往的商業設計模式,在中庭四周布置了寬大的長廊和大型的休閑平臺,并將文化展示與商業體驗結合起來,鼓勵消費者在其中活動,享受社交生活,以人為本,成為滿足消費者物質與精神需求的商業空間室內設計潮流。“線”型空間包括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水平交通在商業空間中主要表現為走廊、安全通道等,其主要作用是對商業空間內部的消費者進行二次分流,連接各樓層內的商鋪空間。德基廣場二期通過采用性能化設計,利用消防安全工程技術,對建筑物的火災危害進行定量的預測與分析,進而得到最佳的防火設計方案[4]。垂直交通對空間豎向溝通起到了連續作用,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表現形式主要包括樓梯、電梯、自動扶梯等。德基廣場二期層層的自動扶梯設計加上峽谷式的中庭空間設計,不僅提供了視覺上的聯系,更賦予了空間以動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高度產生的空間距離感,通過空間形態影響消費者的行為知覺,優化商業環境的同時促進商業增長,如圖3。
(二)界面設計:根據環境心理學的感知覺理論,個體在周邊環境中所形成的感知覺是在對外界的刺激進行主觀性消化和重構后形成的[5]。而消費者在商業空間內的感知覺則是由消費者對外界的刺激及相關信息進行主觀加工而產生。界面設計作為構成商業空間內部關鍵要素之一,其頂界面、垂直界面以及底界面的肌理、尺度、形態等因素共同構成對消費者大腦感知覺體系的刺激,從而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及行為。德基廣場二期頂界面采用了兩種最常用的頂界面設計方式,一種為以鋼結構頂棚和透明玻璃頂棚表現結構美的結構頂界面,如圖4,一種為以不同的吊頂方式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同時便于對機電設備進行隱蔽的裝飾頂界面,如圖5。兩種功能性界面的結合,給予消費者不同感官體驗的同時,弱化了商業空間室內環境帶來的壓抑感和緊張感。在垂直界面上,注重界面分割、色彩表達、材質選擇以及造型形態的把握。部分區域墻面選用金陵圖彩繪,利用豐富的色彩、多樣的圖案,給空間增添了趣味性。在底界面上,根據不同的區域選擇了不同的地面鋪裝,使用了低明度的顏色搭配,符合人上輕下重的視覺習慣,能夠在增強消費者視覺效果的同時,引導消費者的視線和流線以獲得更加連續性的體驗。

(三)照明與視覺設計:在商業空間照明環境中,光線照度往往是給人的第一印象,從心理學視知覺角度來說,明亮的光線空間給人以寬闊、明朗的感受,較暗的光線空間給人安靜、溫和的感受,過暗的光線空間則會使人感到壓抑、情緒低落。這些不同感受的形成,都是由視知覺對光線照度產生的心理定勢決定的。通常來說,照明可分為自然照明與人工照明。而商業空間中的體量通常比較大,多在中庭等易于攝取到自然光的空間中采用自然照明。室內長廊、休閑平臺以及商鋪照明通常以人工照明為主。德基廣場二期中庭空間頂部采用玻璃作為采光口,通過自然光把戶外景觀引入室內中庭,取得室內外緊密聯系感,如圖6。自然光線的引入滿足了人們在享受陽光、感受四季更替、天氣變化等方面的心理需要,同時也符合當今利用綠色能源、倡導低碳生活的時代潮流。其他空間則使用了人造光源,既彌補了自然光照度的不足,又創造了一種裝飾性的燈光藝術效果,如圖7。整體空間中均勻有序地照明使整個室內空間的光線充足,充滿層次感,并能引導消費者的視線。由于室內光色偏暖,且大多采用間接照明,因此又能夠有效地抑制眩光,緩沖燈光視覺的沖擊,這正是環境心理學視覺理論中所揭示的人類視知覺的內涵。
(四)景觀環境設計:根據環境心理學中視覺感知和環境認知等內容,可以發現對于不同的環境場所,景觀設計是生態感知和情感需求的重要體現,滿足著人們的功能需求和生理心理訴求[6]。在商業空間室內景觀設計環節中,注重生態設計理念與方法,融入地域文化,采用現代化元素與傳統元素進行結合設計,能夠有效突出當地文化,滿足人的審美需求以及對美好事物喜愛的心理需求,體現人文情懷。德基廣場二期將多種裝置藝術景觀介入到空間里,作為空間的神態存在于環境中,抓住消費者眼球,使其逗留腳步,形成一種購買行為的新穎消費體驗,如圖8。八樓德基美術館展出的金陵圖數字藝術展代表了德基美術館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金陵地方性的藝術追求,如圖9。金陵圖作為南京特色文化置于商業空間中,一方面使南京本地消費者心理產生了歸屬感,同時也給外地消費者心理帶來了新鮮感,另一方面宣揚了南京的文化特色,避免了與其他城市商業空間的雷同感,打造了獨具南京氛圍的商業空間。學者余秋雨認為,在商業空間內設立美術館是一種極好的文化與藝術傳播途徑,商業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兩者的完美融合,才能顯現其氣魄與魅力。這或許就是美術館建立的最終目標,即讓藝術和文化得以延續。
(五)公共設施設計:環境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有助于人們辨別周圍事物、環境與人的關系,作為商業空間內的附屬設施,公共設施是人們憑借知覺辨別空間環境的一個必要要素,影響著人的心理變化,其中包括休憩設施、導向系統等。休憩設施在商業空間中為消費者提供著多樣的休息服務,導向系統作為商業空間信息的載體,其主要作用是通過系統整合空間環境的相關信息,指引消費者找到位置路線信息[7]。在進行公共設施設計時,主要從設施的造型、空間形態高度等方面對消費人群的心理影響因素考慮。例如,造型的設計如何讓消費者感到舒適性,空間形態高度的設計如何讓消費者感受合理性和便捷性等。德基廣場二期為緩解人流壓力,將消費量較大的美妝品牌置于地下一層,直接與地鐵一號線相通。由于上層人流量分散并且空間較大,因此,在進行休憩設施布置時,從空間整體出發,將座椅等布置在一些轉角、過廳、柱子后,如圖10,讓消費者在空間中體會到舒適、安寧與環境的融合,形成了安全、私密又溫馨的環境氛圍。其導向系統設計簡明、悅目,色調、質料、字體、圖形與整體環境相協調一致,并能夠與燈光和廣播系統相適配,滿足消費者生理感應和視覺感官的需求,如圖11。


從環境心理學介入南京德基廣場二期室內環境分析得知,商業空間室內環境設計的發展趨勢,逐漸由單純的“放置和銷售的單一功能場所”向“創造一個符合消費者行為心理的完美商業空間”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關注消費需求,強調人性關懷。遵從“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消費者為中心,強調消費者的多樣化體驗,例如,增設商業藝術空間或人文地域空間等,提供購物之外的人性關懷。②重視精神享受,追求個性發展。將藝術雕塑、藝術裝置、藝術作品等應用于商業內部空間中,使商業空間從枯燥無味的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同時賦予其更多的文化意蘊和趣味性,強調設計的個性化發展。③應用本土元素,彰顯文化底蘊。遵循因地制宜的思想原則,整體形態的設計強調城市肌理,符合其所在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發展定位。通過裝飾雕塑、地磚拼花、墻面裝飾、天頂造型、樓梯臺階等作為介質來表現地域文化的特色。商業空間設計從消費者各方面的心理需求考慮,創造具有特殊商業價值的室內環境是現代商業空間長久發展的必要要素之一。
商業空間內部是最具吸引力和特色的特殊空間之一,室內環境的品質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其是否能夠促使消費者進行各式各樣的消費行為,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心理情感需求。設計師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可以使得商業空間從一種新的著眼點去解讀消費者與商業空間共處的理想方式。商業空間環境是環境心理學應用的實踐載體,而環境心理學則可以成為商業空間環境設計的考量因素之一,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成就。將消費者作為主體進行設計,打造集聚多功能、文化體驗、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消費模式,從而能夠促使商業空間室內環境更加人性化、個性化,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同時直觀上可以有效提升商業空間的商業價值,獲取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慶紅,趙偉超.現代消費模式下的商業空間設計——以東北亞購物公園為例[J].中外建筑,2013(12):134-135.
[2]韓放.商業購物空間環境室內設計與規劃[D].武漢理工大學,2003:26.
[3]梁家年.設計藝術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47-148.
[4]藍健.城市綜合體——南京德基廣場建筑設計[J].建筑與文化,2020(09):12-19
[5]顧雪.城市商業步行街空間界面與人的行為關系研究[J].設計,2017(15):57-59.
[6]孫允睿,陳蘇柳.基于腦電技術的商業綜合體中庭景觀視覺專注度差異研究[J].設計,2021,34(03):122-125.
[7]薛娟,孫子涵.淺析商業空間內多重視角下標識導向系統的設計——以濟南印象城為例[J].設計,2020,33(05):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