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秋季節是急性胃腸炎的高發期,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影響。急性胃腸炎不僅會影響青少年的生活和學習,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了解急性胃腸炎的相關知識至關重要。本文將介紹急性胃腸炎的病因、癥狀、預防措施、識別與應對方法。
急性胃腸炎是一種由病毒、細菌、寄生蟲或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胃腸道急性炎癥,通常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惡心等癥狀。在夏秋季節,由于氣溫升高、濕度較大,食物容易變質,加之飲食習慣變化,急性胃腸炎的發病率顯著增加。
病毒感染: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最為常見,一般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尤其在人員密集場所如學校和家庭聚會中容易傳播。
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有沙門氏菌、志賀菌、大腸桿菌等,通常與生吃或未煮熟的食物有關。
寄生蟲感染:一些寄生蟲,如賈第蟲,也可能引起胃腸炎,但較為少見。
食物中毒:食用變質或不潔食物可能導致急性胃腸炎。
急性胃腸炎的癥狀通常在感染后24小時內出現,主要包括:
腹痛:通常表現為陣發性絞痛,可能位于腹部中央或下腹部。疼痛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可能僅有輕微不適,重者可能劇烈難忍。
腹瀉:頻繁排便,糞便可能呈水樣或帶有黏液,是急性胃腸炎的典型癥狀之一。
惡心和嘔吐:尤其是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會頻繁出現惡心和嘔吐的癥狀。
發熱:部分患者可能會有低熱或高熱。
乏力和脫水:腹瀉和嘔吐可能導致水分和電解質丟失,患者容易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并出現脫水現象,表現為口渴、尿少、皮膚干燥等。在嚴重情況下,脫水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腹瀉和嘔吐的情況,應注意觀察癥狀,早期識別急性胃腸炎,及時采取措施。
觀察癥狀:①急性胃腸炎通常在48小時內癥狀加重,若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未見緩解,應及時就醫。②癥狀嚴重程度也是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出現腹痛劇烈或嘔吐頻繁,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注意脫水跡象:脫水是急性胃腸炎的一個嚴重并發癥,尤其在青少年中更應警惕。脫水的表現包括:①頻繁感到口渴。②尿液顏色變深,排尿量明顯減少。③皮膚失去彈性,干燥無光澤。④站立時感到頭暈或無力。
面對急性胃腸炎的發作,采取正確的應對策略可以有效減輕癥狀。
1.保持水分攝入
急性胃腸炎患者由于嘔吐和腹瀉,身體容易失水,務必及時補充液體,如清水、淡鹽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水分時應少量多次,每次飲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加重胃腸負擔。
2.保持良好飲食習慣
急性胃腸炎患者在癥狀緩解后,可以逐漸恢復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飯、面條等。同時,患者在恢復期間,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都有助于增強身體免疫力。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可以選擇散步、慢跑等,既有利于增強身體抵抗力,又能降低患病風險。此外,盡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確保身體的各項功能正常運作。
4.積極治療
急性胃腸炎癥狀加重或長時間未見好轉時,應立即就醫。醫生將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相應治療。細菌感染者和寄生蟲感染者應給予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病毒感染者主要是針對腹瀉和脫水進行對癥支持治療,重癥者需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1.注意飲食衛生
注意飲食衛生是預防急性胃腸炎的關鍵。外出就餐時,盡量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餐廳,避免食用街頭小吃和不潔食品。回家后,務必先洗手,尤其是在處理食材前,應確保雙手清潔。此外,蔬菜和水果一定要徹底清洗,建議使用清水沖洗,必要時可以用鹽水或專用的蔬果清洗劑。
2.合理存放食物
夏秋季節氣溫較高,食物容易變質。因此,生食和熟食應分開存放,生肉生魚應放在冰箱底層,避免其汁液污染其他食物。同時,熟食也應冷藏保存,并盡量在24小時內食用,以避免食物變質。
3.注意飲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在夏秋季節,確保水源安全尤為重要。盡量飲用經過消毒的自來水或瓶裝水,避免直接飲用未經處理的生水。外出時,建議自備飲用水,避免飲用生水或不潔的水。
4.注意個人衛生
夏秋季節容易出汗,因此應勤洗澡、更換衣物,以保持身體清潔。飯前便后、處理食物前后、接觸動物后等,要用肥皂和流動水徹底清潔雙手。同時,應定期對居住環境進行清潔,尤其是廚房和衛生間,避免細菌滋生。
5.避免過度食用生冷食物
夏秋季節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可能對腸胃造成刺激。建議減少生魚片、生蠔等生食的攝入,應以熟食為主,并適量搭配一些溫熱的湯品,有助于腸胃的消化吸收。
6.關注身體狀況
如果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不適癥狀,應該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有效防止病情惡化。
7.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
如果家中有人患急性胃腸炎,盡量避免與其共用餐具和毛巾,減少感染風險。
急性胃腸炎是夏秋季節常見的疾病,青少年若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應積極治療。日常通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能夠有效降低患病風險。青少年應重視自身健康,了解急性胃腸炎的相關知識,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