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新”改革,即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是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舉措,賦予了學生更多的科目選擇權,讓學生自己選科,不僅有利于把握未來志愿填報,更對職業發展有益處。同時,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價值觀的塑形期,是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落到實處的關鍵時期,需要對青少年進行更加精心的引導和培養。所以,將學科教學和生涯規劃教育進行深度融合,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科教學目標達成的需要。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單元《就業與創業》為案例,介紹如何促進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
1.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生涯規劃教育的學習主體是學生,所以在學科教學中融入生涯規劃教育,首先要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使其擁有成為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人才的動力。《就業與創業》這一個單元的學習給學生列出了兩個選擇:就業或創業。選擇就業就要成為一個明白的職場人,選擇創業要成為一個誠信守約的經營者。提高學生重視程度的措施有3點:立足現實生活、提供案例;未來規劃分享;角色扮演。
(1)立足現實生活、提供案例
講解《就業與創業》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加入很多現實生活中的求職案例。比如,在職場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可以從教材 “平等就業”案例入手——女大學生就業時受到了性別歧視,最后通過法律援助獲得了撫慰金。除了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學案例之外,教師仍需要為學生補充大量的真實求職案例,如關于加班、拖欠工資、不簽勞動合同、不交保險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播放這些案例,并在講述案例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發展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一件事,以提高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重視度。
(2)未來規劃分享
《就業與創業》這一單元的學習旨在提醒學生要對未來發展和就業有初步規劃,該單元會涉及到讓學生分享自己以后想從事的行業或職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討論結果進行延伸分析,例如:有的同學表示想要從事律師行業,那么教師就以律師為例,為學生分析哪些學科對將來從事律師行業有助益,想成為什么樣的律師,想在律師事務所工作還是進入國家單位工作……基于學生的興趣點與愛好進行清晰的規劃指導,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可以讓學生重視生涯規劃。
(3)角色扮演
僅僅通過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能讓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有大幅提高,但是如果同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便能夠通過親身體驗職業環境,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比如,有學生提出想要自主創業開一家酒店,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剛畢業的大學生,讓其思考并體驗酒店選址、資金來源、設施規劃、各個職位招聘等創業過程,這對學生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先關注當下的學習及大學的專業學習,最后引導學生可以選擇酒店管理相關專業,在掌握一定量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后再考慮自主創業這條路。
2.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
教師只有真正重視生涯規劃教育,才會下意識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只有掌握更豐富、更先進的生涯規劃教育知識,才能將最新的知識呈現給學生,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涯規劃能力。因此,學校必須重視教師生涯規劃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定期給教師組織學習的機會或要求生涯規劃專家蒞臨指導,并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優勢,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為學生制訂適宜的人生規劃。
3.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
家校齊心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要提高家長對學生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及時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規劃意識和規劃能力,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決策。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職業經驗分享會等多種措施,提高家長對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

1.挖掘教材資源
將學科教學和生涯規劃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必須要提高挖掘教材資源的敏感度,抓住連接點尋找突破口。《就業與創業》這一單元的學習就和生涯規劃教育主題非常契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素養,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該節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主要讓學生做一個明白的勞動者,包括法律守護勞動者的權益及勞動合同的相關知識;第二個課時則主要講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涉及到的知識點,如邁出創業第一步、市場競爭講公平、誠信經營保護消費者、依法納稅是義務等。在教學整個單元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本單元的生涯規劃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
2.掌握融入技巧
教師將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其他學科教學時,必須要講究一定的融入技巧。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掌握科學的融入技巧,在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盡可能地提高課堂的教學魅力和教學效率。在《就業與創業》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未來想要做的職業或主動為學生拓展相關職業知識,從而讓學生對各個行業有初步了解。
1.改善教學方法
將生涯規劃教育和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教師必須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在學科教學中融入生涯教育,如運用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同時借助網絡信息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1)情景教學法
通過創設情景,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業與創業》這一單元的第8課中涉及到了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在超市購物或在電商平臺瀏覽商品網頁的真實場景,讓學生思考消費者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判斷產品的質量,經營者如何讓消費者放心購買自己的產品,從而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點明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學法
巧用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找到成長的榜樣,既能易于學生理解新知識點,又能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和創新。教師可以選取馬云創業的故事進行案例教學:馬云在大學畢業后,曾經擔任過英語老師,還在課余時間成立了海博翻譯社,盡管最初的收入并不理想,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但是他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并且立志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當他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收到了許多人的質疑,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發展,馬云最終獲得了成功。通過學生熟知的案例對其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但是面對坎坷必須要勇往直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2.開展實踐活動
不管學生在自己的生涯規劃中是傾向于選擇就業還是創業,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和審視自我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中并沒有涉及到學生的性格分析,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補充相關內容,如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讓學生對自己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認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招聘活動,讓學生通過收集信息了解求職者應具備的素養及能力,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擬企業運營活動,了解企業進行市場調研和產品設計的過程,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及信息教學平臺讓學生查閱國家出臺鼓勵創業的相關政策,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時代的教師應將生涯規劃教育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科教學和生涯規劃教育做到深度融合,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能夠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挖掘學生的成長潛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五期課題“江蘇紅色資源賦能高中‘大思政課’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JY15-L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