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處于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個體生理上的變化會對心理帶來沖擊,使得青少年情緒不穩定,容易波動,容易從一個極端快速轉向另一個極端。情緒與認知、意志等心理活動密切相關,青少年在情緒調節方面還相對較弱,不能讓負面情緒及時得到疏解。再加上青少年面臨著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自我認知壓力等,容易遭受抑郁情緒的困擾。《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已達15%~20%,青少年儼然已成為抑郁發生的高危人群。
青少年抑郁患者會出現意志喪失、動機缺乏、精神運動性遲滯、緘默、執行功能受損害、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下降等問題。此外,抑郁還會導致青少年的學業和人際關系出現問題,使青少年形成抽煙、酗酒、游戲和網絡成癮等不良行為。患有嚴重抑郁的青少年甚至會產生自殺意念或出現自傷、自殺的情況。抑郁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和社會功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1.自身原因
首先,青少年的消極情緒是抑郁產生的重要原因,時常焦慮和時常遭受挫敗的青少年容易陷入抑郁情緒。其次,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特點也是抑郁產生的原因,如對環境敏感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負性事件的影響而產生抑郁。此外,神經質人格(在面臨心理困難時,精神上會出現強烈的不安,并由此導致錯誤的認識)、述情障礙(很難將自身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和心理韌性弱(對遭遇的事件的心理適應能力較弱)等都是影響青少年抑郁的因素。最后,青少年的認知方式也是影響抑郁的因素之一,擁有負性自動思維(在面對事件時總是關注負面因素)和反芻思維(在頭腦里反復思考某一問題)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抑郁困擾。
2.家庭原因
青少年抑郁的家庭原因主要包括父母的婚姻狀況、親子關系及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等。在父母經常吵架的環境中長大的青少年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這使其在面臨壓力時容易采取不當的方式解決問題,進而會加深自身的無力感。同時,在父母不和諧的家庭中,青少年很難獲得父母的支持,在遇到困難時往往覺得沒有人能夠幫助自己而產生抑郁情緒。親子關系良好易使青少年產生良好的自我評價,覺得自己是被愛和喜歡的,可以降低抑郁產生的可能性;反之則會使青少年覺得自己“差勁”,不被家人愛和接受,會提高抑郁產生的可能性。
3.學校原因
學校原因包括校園氛圍、校園安全、校園欺凌、學校聯結、學校資源、朋友支持、師生關系和同伴侵害等。同伴侵害可能會導致青少年抑郁,支持性、溫暖性的師生關系可以緩沖同伴侵害造成的影響,而不良的師生關系則會加劇青少年抑郁的程度;擁有朋友支持的青少年可以緩解學業壓力、網絡欺凌及其他負性事件所帶來的抑郁情緒;校園安全高、學校資源豐富的青少年可以降低抑郁發生的概率。
4.抑郁產生的心理機制
在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和人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的。環境敏感性高的個體更容易把環境中的風險因素納入到其心理世界,從而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這些評價會造成個體的低自尊。當再次面臨外界消極事件的時候,低自尊和消極的自我評價會使其產生大量的負性自動思維,從而產生抑郁情緒。習得性無助理論把抑郁的某些形式看作是由無望狀態引起的,即出現對渴望的結果不會發生,而不渴望的結果將會發生的想法,以及個人對這種情境缺乏有效的反應。心理彈性高和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避免青少年產生絕望的情緒,從而緩解其抑郁情緒。
1.提高認知
青少年應該了解自身發展的年齡特點、情緒產生的原因及相關情緒調節的方法。青少年處于心理和生理發生變化的時期,對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有所了解就會容易理解情緒和行為變化的原因。這可以使青少年在面對事情的時候,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及為什么這么做。此外,青少年的情緒很容易受到事件的影響,因此學習情緒調節的方法也很重要,其中認知調整很適用于青少年。
2.增加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有助于減緩青少年抑郁。首先,青少年在體育鍛煉中可以結交朋友,進行良好的互動,改善其人際關系問題。其次,體育鍛煉可以使青少年專注于當下,忘記那些負面事件,不去反復思考那些問題,暫時從負面情緒中脫離。最后,體育鍛煉會使青少年產生多巴胺(使人開心的一種神經遞質),讓處于抑郁情緒的青少年開心起來。
3.向他人求助
抑郁青少年經常覺得事情無法解決,從而陷入無望的情緒之中。此時抑郁青少年的思維是局限的,需要他人的幫助,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也包括精神上的幫助。可以聽聽長輩、老師或心理咨詢師的建議,這將會拓寬青少年思考問題的角度,防止其陷入某一個想法中無法自拔。
4.配合心理治療
如果青少年出現長時間的抑郁癥狀,如情緒低落、持續不開心時,不要忌諱就醫,應該及時去專業的醫療機構心理科進行治療。心理醫生會幫助青少年認識自己的病情,改善認知,重新樹立積極、自信和樂觀的心態。治療期間,家長要學會情緒管理,不要把負面情緒發泄到青少年身上,要關心他們的內心,給予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