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青少年發生顱腦損傷并非少見情況,通常由交通事故、跌倒墜落、暴力事件等原因導致,而顱腦損傷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長發育均有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本文將針對青少年患者顱腦損傷手術治療后休養期間的各類生活注意事項進行科普。
對于青少年患者來說,顱腦損傷相關疾病本身就會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如果在術后的休養及康復期間不能充分滿足他們的營養需求,不僅可能導致疾病康復延誤或者康復效果較差,還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生長發育,所以康復休養期間需要充分重視營養補充。
在飲食方面,首先需要考量青少年患者的吞咽功能,主要原因在于顱腦損傷及手術治療都可能對吞咽功能造成影響,嚴重者可能出現吞咽障礙的情況。如果存在吞咽相關的問題,正常經口進食就可能出現嗆咳、誤吸等問題,會增加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具體的進食形式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吞咽情況酌情選擇。如果存在吞咽困難的情況,需要根據具體的嚴重程度考慮鼻飼飲食,輕微障礙的患者可以考慮先進行流質飲食,然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普通飲食。而關于飲食的基本原則為優質高蛋白、營養元素豐富、易消化、富含膳食纖維,還需要注意多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以維持良好的胃腸道功能,更好地持續吸收營養。患者在休養康復期間應避免食用種刺激性或易造成胃腸道功能損傷的食物。
顱腦損傷手術治療之后恢復期較長,最短也需要3個月,最長可能需要半年到1年,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手術治療之后可以推遲開始運動康復的時間。事實上,所有的顱腦損傷都需要及早開展相關的功能康復鍛煉,越早開展,功能康復效果越好;越晚開展,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及發生概率越高。運動康復鍛煉內容包括四肢活動鍛煉、吞咽功能鍛煉、語言功能鍛煉等。其中,四肢及全身運動能力的練習還需分為多個部分,早期可以以關節的活動為主,在床上進行相應的局部肌肉鍛煉、坐姿練習、體位練習。當患者功能恢復效果逐漸顯現,已經具備一定的功能改善效果之后,就可以逐步進行各種針對性鍛煉,如力量訓練、平衡功能練習、負重練習等。
青少年患者很容易被顱腦損傷疾病影響,產生明顯的負面心理狀態。例如:對疾病的擔憂、焦慮和恐懼導致青少年患者與同齡的心理產生差異;對疾病恢復程度的疑慮會導致青少年產生抑郁心態,以及疾病會給青少年帶來各種應激反應。因此,在青少年患者群體中,心理休養恢復與身體的恢復同樣重要。家人需要予以青少年患者充分的陪伴與情緒引導,幫助其調整不良情緒狀態。青少年顱腦損傷患者疾病恢復后返回學校,老師和同學應共同幫助患者恢復校園生活,降低顱腦損傷疾病對青少年患者的多方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