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尿液檢驗由于其標本取樣方便、操作簡單、參考價值高,是一種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尿液是血液經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產生的終末代謝產物。對兒童尿液進行檢查分析,可以幫助評估兒童泌尿系統及其他系統疾病。兒童尿液檢驗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臨床反饋顯示,標本質量不符合要求是導致尿液檢驗結果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此外,尿液標本特別是兒童尿液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及在體外易發生改變的特點,因此對兒童尿液分析前進行尿液質量控制是提升兒童尿液檢驗分析質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將從兒童尿液標本的采集、收集、送檢及接收等方面介紹兒童尿液分析前尿液質量控制方法。
患者準備:因為兒童飲食、用藥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尿液成分,所以醫護人員在尿液采集前要向家長了解兒童近期用藥情況,以及告知家長要避免兒童攝入過多含糖、色素或影響尿液成分的食物和飲料。
局部清潔:為避免外陰分泌物、細菌等其他污染物在尿液采集時被帶入標本,在采集前需要使用清水或無菌棉球清潔兒童的會陰部。
采集中段尿:由于中段尿受污染可能性較小,因此盡量采集中段尿液。住院兒童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
收集容器質量控制:使用清潔、干燥、一次性且有蓋的專用尿液標本容器。容器上應貼有兒童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
采集量:兒童尿液分析所需的采集量一般不少于10 ml,對于無法采集到足夠尿液量的兒童,可嘗試多次采集或采用其他分析方法。
及時送檢:兒童尿液標本采集后應及時送檢,并在2 小時內完成檢查,以避免細菌繁殖和有形成分的變化。在處理和運輸過程中,應確保尿液標本不受外界污染,如灰塵、細菌等。避免將尿液標本暴露在陽光直射下或高溫環境中,以防止尿液成分的分解和變化。
尿液標本的保存:如果尿液標本不能及時送檢,要進行冷藏或防腐保存。冷藏是將尿液樣本置于4 ℃左右的冰箱中,但保存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防腐主要是指化學防腐,通過在尿液中加入甲醛、甲苯等防腐劑來抑制細菌生長。
尿液標本分析實驗室應建立嚴格的標本接收制度,在分析標本前要定期對尿液分析儀等儀器進行校準和維護;使用符合標準的尿液分析試劑;定期進行室內質控檢測。
接收樣本時要檢查標本標識,核對標本類型與標簽信息內容,檢查標本是否被污染,標本容器是否有破損、滲漏等情況。對于不符合實驗室接收標準的應當拒收。
兒童尿液分析結果會直接影響醫生對兒童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尿液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尿檢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兒童尿液分析前尿液質量控制與患者、家長、醫護人員和實驗標本管理人員等緊密相關,需要各方人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