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馨蓮,饒苗苗(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支氣管肺炎多因細菌、病毒感染引起,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和治療,隨著病情加重可進展為支氣管哮喘(BA)[1]。BA主要特征為氣道高反應性,臨床表現為反復可逆性的哮喘、胸悶、咳嗽及呼吸困難,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降低患兒的生活質量,病情嚴重的可導致患兒病死[2]。因此,尋找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的危險因素十分必要。既往研究[3]指出,小兒BA的發病可能與過敏史、居住環境及家族哮喘史有關。但上述因素并不能有效指導臨床擬定干預措施以預防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還需尋找其他危險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將重點觀察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的危險因素,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本研究方案,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氣管肺炎患兒86例。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4]中關于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年齡≤14歲;患兒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合并精神障礙;合并除BA以外的呼吸道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咳嗽引起的變異性哮喘;結核病患兒;支氣管異物;合并先天性心臟病。86例患兒中男45例,女41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6.49±1.56)歲。
1.2 方法
1.2.1 BA評估及分組方法 參照《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5]中標準,①有可變的呼吸道癥狀或體征,如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哮鳴音,反復氣急、喘息、咳嗽、胸悶。②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呼氣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晝夜變異率>10%;運動激發試驗陽性;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抗炎治療4周后肺功能明顯改善。符合上述兩條同時伴有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胸悶、咳嗽、喘息、氣急可判斷為BA,將進展為BA的支氣管肺炎患兒納入進展組,反之則納入未進展組。
1.2.2 基線資料統計方法 設計基線資料調查表,詳細統計兩組患兒基線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肥胖(是、否,體重指數>28kg/m2)、哮喘家族史(有、無)、過敏史(有、無)、反復呼吸道感染史(有、無)、家屬吸煙史(有、無)、母乳喂養史(有、無)、飼養寵物(有、無)、抗生素使用史(有、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用χ2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間比較數據;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的危險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BA發生情況 經評估,86例支氣管肺炎患兒中有24例進展為BA,占比27.91%(24/86)。
2.2 進展組與未進展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 進展組與未進展組患兒肥胖、反復呼吸道感染史、家屬吸煙史、抗生素使用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性別、年齡、哮喘家族史、過敏史、母乳喂養史、飼養寵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進展組與未進展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
2.3 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情況作為因變量(1=進展,0=未進展),將肥胖、反復呼吸道感染史、家屬吸煙史、抗生素使用史作為自變量并說明(見表2),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肥胖、反復呼吸道感染史、家屬吸煙史、抗生素使用史均是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支氣管肺炎患兒若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預可進展為BA,且一旦發展為BA,則可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給患兒日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6]。萬小紅[7]的研究中對76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進行觀察,結果有23例進展為哮喘,占比30.26%(23/76)。本研究結果顯示,86例支氣管肺炎患兒中有24例進展為BA,占比27.91%(24/86),較上述研究結果低,可能與本研究納入對象的條件設置有關,但仍提示支氣管肺炎患兒進展為BA風險較高,臨床需重視,積極找出導致支氣管肺炎患兒進展為BA的相關危險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在比較進展組與未進展組患兒的基線資料后,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肥胖、反復呼吸道感染史、家屬吸煙史、抗生素使用史均是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的危險因素。逐個分析可能的原因:①肥胖:肥胖患兒可能因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胸腔、腹部、內臟腹肌等位置,增加了胸壁的負荷,對呼吸肌運動產生限制,增高肺彈性回縮力,降低胸廓和肺的順應性,產生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礙,降低呼吸潮氣量,繼而引起肺容量和補呼氣量降低,呼吸道狹窄,增加支氣管肺炎患兒進展為BA風險[8-9]。對此建議,應加強肥胖支氣管肺炎患兒的飲食指導,囑咐患兒加強體育鍛煉,降低體重指數,可能對降低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風險有所幫助。②反復呼吸道感染史:呼吸道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為肺炎支原體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導致呼吸道疾病反復發作,引發炎癥反應,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刺激嗜堿性粒細胞分泌大量組胺,從而使呼吸道上皮受損、黏膜破壞及腺體分泌異常,引起氣道高反應性和氣道屏障破壞,擾亂免疫應答,增加BA發生風險[10-11]。對此建議,應對小兒支氣管肺炎家屬進行宣教,囑咐、指導患兒按時、按量服用藥物,避免自行減量、停藥或加量,減少呼吸道感染次數,降低進展為BA的風險。③家屬吸煙史:因煙霧中的尼古丁、一氧化氮等有害氣體會對呼吸道產生強烈的刺激,對上皮細胞造成損傷,刺激腺體異常分泌,增高氣道反應性,從而增加患兒BA發生風險[12-13]。對此建議,應對患兒家屬積極進行健康宣教,避免患兒二手煙的暴露,改善患兒的生活環境,可能對降低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風險有所幫助。④抗生素使用史:機體正常菌群的生長繁殖是維持T淋巴細胞平衡的重要因素,若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正常菌群的生長受阻,引起免疫系統平衡失調,增加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的風險[14-15]。對此建議,在對小兒支氣管肺炎進行治療時,應規范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BA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肥胖、反復呼吸道感染史、家屬吸煙史、抗生素使用史均是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的危險因素,應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規范治療及使用抗生素,加強體育鍛煉,可能對降低小兒支氣管肺炎進展為BA風險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