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葉青,杜海南(.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湖南 長沙 40004;.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湖南 長沙 4000)
急性胰腺炎是當前臨床常見急腹癥,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胰酶被激活,作用于胰腺組織后產生炎癥反應,一般可伴有或者不伴有其他器官的并發癥或者功能改變,其中胃腸道為主要損傷器官,一般痊愈以后,患者的胰腺和胃腸道受損功能和結構可以恢復到正常[1]。在臨床上,根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無和持續的時間,一般可以分為輕癥胰腺炎、中重癥胰腺炎和重癥胰腺炎[2]。艾普拉唑片的主要藥理作用是進入胃壁細胞,與氫鉀ATP酶上的巰基作用形成二硫鍵,不可逆地抑制氫鉀ATP酶,從而抑制胃酸分泌,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常用治療藥物,可通過抑酸機制改善病情,但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單一使用艾普拉唑片治療時,缺乏對胃腸道損傷的修復作用,難以達到理想治療目標[3]。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是臨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劑,主要含有嬰兒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等,這些細菌都是健康人體腸道正常菌群,直接補充可以抑制腸道中的某些致病菌,維持正常的腸蠕動,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將此作為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艾普拉唑片治療基礎上的聯合藥物,可有效彌補單一治療的局限性,取得更為全面的治療效果。基于此,本文就艾普拉唑片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綜合療效及安全性展開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將我院2020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62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并以治療方案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1例)。常規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16例、15例;年齡在25-50歲之間,平均年齡(35.98±5.11)歲;發病至就診時間在3-24h,平均(15.85±2.61)h。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17例、14例;年齡在25-50歲之間,平均年齡(36.02±5.08)歲;發病至就診時間在3-24h,平均(15.72±2.55)h。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4]中關于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②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腹部壓痛、急性腎衰竭等癥狀;③既往病史資料完整;④入組前無對癥治療史,入組前半年無腸道手術史或其他重大手術史。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疾病、消化道疾病及腸道功能障礙病史者;②合并肝、腎、心臟等重要器官嚴重受損者;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者;④研究期間轉院、失聯者;⑤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艾普拉唑片(規格:5mg,6片/盒;使用劑量:每日1次,每次2片)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艾普拉唑片用藥基礎上增加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規格:每片重0.5克;使用劑量:每日2次,每次4粒)聯合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1)治療有效率:①痊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生化檢驗結果恢復正常;②顯效: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實驗室檢驗其中有一項恢復正常;③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所有例數×100%。
(2)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晨起空腹靜脈血5ml,在完成采集20min內以低速離心儀(3000r/min離心10min)獲取血清,以光吸收酶標儀檢測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炎癥因子水平及胃動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I,PGI)、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II,PGII)等胃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
(3)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用藥期間頭暈頭痛、嗜睡、乏力、白細胞下降(<4×109/L)、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即表明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炎癥指標均無對比差異(P>0.05),但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NO、OPN、NF-κB、CRP、IL-17等炎癥指標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對比()
注:*表示與治療前同組對比P<0.05。
?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胃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均無對比差異(P>0.05),但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MLT、GAS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PGI、PGII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對比()
注:*表示與治療前同組對比P<0.05。
?
2.4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但已有相關研究表明其與胃腸功能及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礙存在密切關聯,而且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預后差等一系列的危險因素特點。
艾普拉唑片屬于不可逆的質子泵抑制劑,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艾普拉唑片雖可抑制胃酸分泌,但對胃黏膜修復效果的途徑有限,難以取得理想治療效果。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是一種復合制劑,主要由嬰兒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等組成,可促進腸道菌群恢復,形成腸道菌群生物屏障,降低內毒素和細菌的吸收,增強腸道黏膜局部防御功能[5]。將其作為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艾普拉唑片治療基礎上的聯合藥物,可有效彌補艾普拉唑片單一應用的局限性,從而取得理想療效。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兩組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可見,以艾普拉唑片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在取得理想療效的同時,保障聯合用藥安全。
NO、OPN、NF-κB、CRP、IL-17是臨床常用炎癥檢測指標,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受疾病、炎癥反應等綜合因素影響,多存在上述炎癥指標異常上升的情況,且此炎癥介質可損傷胃腸道黏膜,使MLT、GAS異常降低,PGI、PGII異常升高。而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MLT、GAS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NO、OPN、NF-κB、CRP、IL-17、PGI、PGII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見,以艾普拉唑片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快速消除炎癥反應及恢復胃腸黏膜屏障功能。分析原因為,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單一使用艾普拉唑片治療時,雖有一定癥狀改善效果,但單一作用途徑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理想療效。而在此基礎上增加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可直接補充人體正常生理細菌,促使益生菌快速增殖,并在腸道形成雙歧桿菌肽生物屏障,抑制腸道中某些致病菌,干擾致病菌繁殖,促進腸道蠕動,調整腸道菌群平衡,激發機體免疫力,參與維生素的合成,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6]。兩者聯合使用時,可在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時,調節腸道菌群,并以雙途徑作用機制修復受損胃黏膜屏障,以此加快患者康復。此外,兩者聯合應用時對胃腸道受損黏膜的修復作用也可快速消除胃腸道炎癥反應,促進病情轉歸,加快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以艾普拉唑片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可快速消除患者炎癥反應,并促進胃腸黏膜屏障功能恢復,取得理想療效的同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倡導臨床應用。但本研究納入樣本數量較少,且未考慮患者年齡、免疫功能、合并癥等影響因素,有待后續研究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