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剛(浙江省紹興市中心醫院醫共體華舍分院,浙江 紹興 312033)
肺炎一般是指肺泡、遠端氣道和肺間質的感染性炎癥,常見類型包括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是由于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1]。由于老年人各項機能減退、免疫力下降,其屬于肺炎的易感人群,容易被感染侵襲引發肺炎。但老年肺炎癥狀一般不典型,呼吸道癥狀較為輕微,部分患者伴隨乏力、食欲不振、低血壓、心律失常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全身中毒癥狀,相較于中青年患者臨床風險更高,需要盡早治療[2]。老年肺炎現階段主要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癥狀,抑制炎癥反應,抗生素是一類常用藥物。頭孢哌酮舒巴坦是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作為合成抗生素能夠通過細菌細胞壁合成的抑制機制發揮抗炎、殺菌作用,但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單獨用藥難以發揮理想效果,需要聯合用藥提升其有效性[3]。左氧氟沙星屬于廣譜抗菌藥,對于多數革蘭氏菌能夠發揮作用,是一種喹諾酮類抗生素,該藥物安全性較高,適合用于老年患者治療中[4]。因此,本研究在頭孢哌酮舒巴坦基礎上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肺炎,探討其臨床有效性,以期為老年肺炎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具體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時間分別為老年肺炎患者、2021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樣本量為60例,按入選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前30例入院患者設置為對照組、后30例入院患者設置為聯合組。對照組中男患者、女患者分別為17例、13例,年齡區間介于61-84歲,平均(72.91±5.08)歲,病程區間為2-14d,平均(7.09±1.52)d;聯合組中男患者、女患者分別為18例、12例,年齡區間介于63-82歲,平均(71.58±6.14)歲,病程區間為2-15d,平均(7.11±1.78)d。為了避免基礎性資料對研究產生干擾,首先對比上述患者的一般數據,其差異統計值大于0.05,可以繼續比較其他數據。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內科學》中肺炎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60歲以上;③均為初次入院治療者;④經過實驗室檢查、肺部影像學等檢查方式確診為肺炎;⑤臨床資料完整者;⑥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相關藥物存在過敏、用藥禁忌者;②凝血功能異常者;③入組前接受抗生素治療者;④合并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1.3 方法 60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基礎性治療,包括止咳、祛痰、平喘、吸氧等,調節患者飲食,糾正水電解質失衡、酸堿平衡。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采取靜脈滴注,每日2-4g,每日滴注兩次。聯合組以對照組為基礎方案,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給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靜脈滴注,每次20mL,每日1次,本組患者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方案與對照組無異。全部患者均連續治療14d。
1.4 療效判定 分級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劃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肺炎癥狀基本完全消失,X線片可見陰影面積消失85%及以上;有效患者肺炎癥狀明顯減輕,X線片可見陰影面積消失50%-84%;無效患者未見明顯好轉或癥狀加重,X線片可見陰影面積消失50%以下。顯效、有效患者組內占比之和為總有效率。
1.5 觀察指標
1.5.1 肺部感染評分 采用CPIS肺部感染評分對兩組患者炎癥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其中涉及體溫、白細胞計數、胸片等多項內容,最高評分為12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肺部感染越嚴重,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價并分析差異。
1.5.2 血清指標 于治療前以及治療后分別在患者空腹狀態下采集5ml靜脈血,以3000r/min的轉速將血液樣本離心處理10min,然后提取上層血清,并檢測其CRP(C反應蛋白)、SAA(血清淀粉樣蛋白A)、降鈣素原(PCT)水平,均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
1.5.3 不良反應 嚴謹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并將其作為用藥安全性的評判依據,涉及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軟組織腫脹、皮疹,計算總發生率并比較。
1.6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27.0軟件完成本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分析工作,計量數據以()的形式描述且運行t檢驗,計數數據以n(%)的形式描述且運行χ2檢驗。數據分析中,如果P<0.05則表明數據間已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經分析,聯合組老年肺炎患者接受治療后其總有效率為93.33%,與對照組總有效率的66.67%相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肺部感染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肺部感染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聯合組肺部感染評分指標具有明顯優勢,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可見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肺部感染評分比較()

表2 兩組肺部感染評分比較()
?
2.3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血清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而治療后聯合組老年肺炎患者各項血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
?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聯合組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數據相近,分別為6.67%、10.00%,數據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肺炎屬于一種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常見的致病因素包含病原體、病毒、真菌、細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吸入性異物、放射線原因所致[5]。老年人群是肺炎高發人群,此類患者多合并基礎性疾病,機體免疫力降低且黏膜纖毛清除系統受損,繼而導致其發病后進展快、病情較為危重,大大提高了臨床治療難度和患者風險。老年肺炎患者癥狀可能不典型,多以呼吸困難、全身中毒等嚴重癥狀較為常見,嚴重影響患者通氣功能,加重身心負擔,降低患者生活質量[6]。因此,老年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需要予以高度關注,以科學、規范的治療方法控制疾病進展,避免引發不良后果。
藥物治療是老年肺炎患者常用治療方式,其中以抗生素類抗菌藥物最為常用。但此類藥物較為特殊,患者自身合并基礎性疾病、代謝速度和年齡均有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和安全性[7]。部分抗生素由于藥物代謝緩慢,容易在患者體內蓄積,引發不良反應,不僅降低治療安全性,還阻礙治療的順利進行。由此可見,老年肺炎患者治療中選擇抗生素藥物需要科學、謹慎,兼顧治療效果和安全性[8]。頭孢哌酮舒巴坦因其存在廣譜和強大的抗菌作用而被較為廣泛地運用至老年肺炎的治療中,該藥物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都有比較好的療效[9]。一項關于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藥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抗菌作用是頭孢哌酮單獨應用的4倍,其顯著降低了藥物的耐藥性,抗菌作用更具優越性。對于老年肺炎患者而言,頭孢哌酮舒巴坦能夠對肺炎球菌等引起肺炎的主要細菌蛋白質合成產生抑制作用,繼而達到抑制炎癥反應、殺菌的效果。但該藥物屬于復合制劑,穩定性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加之老年患者免疫機能下降,單一用藥可能難以充分發揮治療效果,仍需要探尋聯合用藥方案加以改善。
左氧氟沙星屬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主要適用于敏感菌所導致一系列感染的治療,該藥物抗菌譜廣、抗菌作用較強。左氧氟沙星的作用機制為:抑制細菌脫氧核糖核酸復制,阻斷細菌的復制、繁衍,繼而達到滅菌效果,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10]。有研究針對不同抗菌藥物耐藥情況分析,結果可見左氧氟沙星耐藥性較低,能夠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支原體、衣原體發揮強效殺菌作用,適用于老年肺炎的臨床治療中。同時,左氧氟沙星安全性較高、藥物性質較為穩定,代謝較快,不易引發不良反應,因此推薦其與其他藥物聯合運用作為可選的治療方案[11]。本研究則在老年肺炎治療期間,聯合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與左氧氟沙星予以治療,結果可見: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肺部感染評分均體現出顯著優勢,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舒巴坦從不同機制協同發揮抗菌效果,協同提升感染控制能力,促進肺炎治療效果的提升。聯合左氧氟沙星后能夠促進疾病恢復,更有利于肺炎各項癥狀的控制,減輕感染癥狀,促進疾病轉歸。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能夠盡早幫助患者控制肺部感染,當感染評分低于6分時,提示臨床可停止使用抗生素,避免長期使用產生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施治療后聯合組老年肺炎患者血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舒巴坦聯合應用抗菌、抑制炎癥效果更為突出。兩種藥物聯合應用擴大抗菌譜范圍,通過多途徑提高細菌清除率,繼而降低炎癥反應水平[12-13]。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聯合應用引發的不良反應或藥物自身產生的不良反應不容忽視,尤其是老年肺炎患者,此類患者治療安全性更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不可一味追求治療效果,還需要考察是否會產生風險、兩種藥物是否相互影響[14]。結果可見:對照組、聯合組相關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數據相近,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治療期間,為老年肺炎患者聯合運用左氧氟沙星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治療效果,還不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符合聯合用藥需求,適用于機體免疫力較弱的老年人群[15]。
綜上可知,臨床上為老年肺炎患者合理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聯合治療的效果頗為顯著,能夠提升治療有效性,可減輕患者炎癥反應和肺部感染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在患者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