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慧(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醫院,廣東 東莞 523629)
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指因真菌感染引發的支氣管肺部感染疾病,若患者未能及時治療,不僅會出現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還會引發氣道黏膜炎癥、肺部炎癥肉芽腫、壞死性肺炎等并發癥,進而危及其生命安全。對于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而言,因其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誤診、漏診的情況時有發生,容易致使其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進而影響預后。因此,如何提高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準確率顯得尤為重要。痰真菌涂片和痰真菌培養均是目前醫學上較為常見的兩種檢查方法,其中,痰真菌涂片具有操作簡單、診斷快速的優點,痰真菌培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二者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診斷中各有優缺點[1-2]。因此,臨床認為,將痰真菌涂片與痰真菌培養聯合使用,或能更好地提高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準確性,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較為準確、可靠的醫學依據[3]。基于此,本文選取了61例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就其采用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的診斷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選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間收治的61例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患者33例,女患者28例;年齡25-74歲,平均(56.88±10.23)歲;體重46-78kg,平均(60.74±2.15)kg;發病到住院時間1-15d,平均(6.74±1.12)d。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③均具備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肺癌等惡性腫瘤者;③合并肺結核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④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痰真菌涂片檢查方法如下:采用革蘭氏染色作為檢查方法。將患者清晨的痰液制作為痰涂片,待痰涂片自然干燥后,將其固定在染色架上進行加熱處理。首次染色時間為5min,在染色過程中需確保染色液完全覆蓋在痰膜上。染色結束后需進行水洗處理,將涂片上的水清理干凈后,采用脫色劑進行1min的脫色處理,必要情況下,可以使用流動水將脫色液沖洗后再進行脫色處理,以痰膜無肉眼看到的紅色為最佳。采用水將脫色液沖洗掉后,使用亞甲藍復染液進行復染處理,復染時間為30s,復染結束后再次進行水洗,待玻片干燥后進行鏡檢。若肉眼觀察玻片樣本的痰膜為亮藍色,且無紅色斑塊,則為合格玻片。在油鏡下全面觀察100個視野,詳細記錄菌絲、真菌孢子、可疑病原菌、正常菌群及細菌吞噬等情況。
痰真菌培養方法如下:把收集到的1-2ml痰液樣本放入到處理管中,將螺旋蓋擰緊。往處理管內加入1-2倍的4%的氫氧化鈉溶液,隨后將處理管放入渦旋振蕩器中進行振蕩處理,振蕩時間為30s,以確保痰液樣本可以與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混合,隨后將處理管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在常規室內條件下靜置15min。認真檢查培養基中的凝固水,若凝固水較多,需沿著斜面去除部分凝固水。采用無菌吸管吸取適量的痰液樣本放在培養基中,將培養基保持在斜面水平,隨后接種哥倫比亞血瓊脂、沙氏葡萄瓊脂、念珠菌顯色平板,接種后將其放在35℃、5%二氧化碳培養箱中進行培養,連續觀察5d,若5d后無真菌生長,則為陰性。若5d后有真菌生長,則為陽性,需將真菌孢子挑出,在電子顯微鏡下對菌種進行鑒定。
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方法:將痰真菌涂片檢查方法和痰真菌培養方法結合,先通過痰真菌涂片的檢查結果確定患者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情況,隨后針對可疑的痰涂片或存在明顯真菌感染的痰涂片進行相應的痰真菌培養。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3種檢查方法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診斷中的診斷準確率。②對比3種檢查方法在不同真菌中的檢出率,真菌種類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毛霉菌、曲霉菌。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的研究數據統一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以χ2檢驗計數資料[n(%)],若P<0.05,可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3種檢查方法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診斷中的診斷準確率 痰真菌涂片檢查結果顯示,有16例為陽性,有45例為陰性。痰真菌培養結果顯示,有20例為陽性,有41例為陰性。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結果顯示,有61例為陽性,有0例為陰性。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的診斷準確率均高于痰真菌涂片檢查和痰真菌培養(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3種檢查方法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診斷中的診斷準確率對比
2.2 對比3種檢查方法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不同真菌中的檢出率 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在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毛霉菌、曲霉菌的檢出率均高于痰真菌涂片檢查和痰真菌培養(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3種檢查方法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不同真菌中的檢出率對比[n(%)]
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通常繼發于多種嚴重的原發病,其臨床表現無特異性,需輔以其他檢查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確保患者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進而改善預后[4-6]。痰真菌涂片和痰真菌培養均是目前醫學上較為常見的兩種微生物檢驗方法,近年來,二者均被廣泛應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診斷中,與單一的痰真菌涂片與單一的痰真菌培養相比,二者聯合使用能更好地提高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診斷效能。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的診斷準確率均高于痰真菌涂片檢查和痰真菌培養,說明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可以顯著提高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準確性。分析原因為,痰真菌涂片可以通過染色、沖洗、烘干等操作程序制作成痰涂片,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痰液中的真菌生長情況,以此來判斷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實際感染情況和感染程度,但該檢查方法會受到痰液標本采集時間、標本質量好壞等因素的影響,出現大量假陰性的情況,無法確保診斷準確性[7-8]。痰真菌培養是臨床上準確率較高的一種病原學檢查,其診斷結果不會受到痰液標本的影響,但真菌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在固體培養基上完成生長過程,對于需要盡早診斷和治療的患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強調先通過痰真菌涂片的檢查結果確定患者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情況,隨后針對可疑的痰涂片或存在明顯真菌感染的痰涂片進行相應的痰真菌培養,這樣既能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操作和醫療資源浪費,又能縮短整體的檢查時間,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提高診斷準確率[9]。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在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毛霉菌、曲霉菌的檢出率均高于痰真菌涂片檢查和痰真菌培養,說明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采用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可以顯著提高不同真菌感染的檢出率。分析原因為,不同真菌在肺部組織內的表現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可表現為菌絲、孢子、球囊、內孢囊,痰真菌涂片相對較厚,真菌孢子菌絲容易混在標本內部,染色并不明顯,無法準確辨別具體的真菌類型,且在油鏡的觀察下,孢子菌絲的形態并不明顯,容易與細胞碎片、植物纖維混淆,無法做到整片瀏覽,故該檢查方法在提高不同真菌感染檢出率的效果上并不理想。痰真菌培養可以直接分離出真菌,隨后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培養出來的真菌種類進行詳細的鑒別,與痰真菌涂片聯合使用,可以幫助臨床醫師更直觀地觀察患者痰液中的真菌形態和結構,快速發現不同真菌形態的改變,及時對真菌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從而提高不同真菌感染的檢出率[10]。
綜上所述,痰真菌涂片與培養陽性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既可以有效提高該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又可以提升不同真菌種類的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