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琴,宋玉潔(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原發性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發病率逐年增長,增加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影響老年患者生活質量[1]。長期服用降壓藥是目前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首選方法,但因老年患者年齡較大,常合并諸多疾病,在降壓藥物的選擇上難度較大,且存在用藥后血壓控制不穩定情況,故在患者基礎用藥前提下仍需積極進行輔助干預,以更好地穩定血壓水平[2]。中醫五行音樂療法是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體系指導下辨證施以音樂治療,是調節機體身心平衡的常見療法,能夠改善高血壓患者不良情緒,利于疾病轉歸[3]。陰陽學說為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太極則包含陰陽學說中各個方面,故通過太極拳調和人體陰陽,達到降低血壓目的。太極拳運動干預作為治療高血壓的方式已獲得眾多醫患認可[4-5],但臨床針對五行音樂療法聯合太極拳運動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研究并不多見。鑒于此,本研究將五行音樂療法與太極拳運動聯合應用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干預中,觀察其對血壓變異性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22年5月-2023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50例。納入條件:①符合原發性高血壓[6]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意識清楚,可正常表達及溝通者;④四肢活動能力良好者;⑤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①繼發性高血壓;②伴有嚴重臟器功能損傷者;③精神性疾病,無自制力,無法配合護理者;④合并嚴重的循環、血液系統疾病;⑤肢體活動障礙,生活不能自理者。干預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0-85歲,平均(72.35±2.31)歲;病程3-12年,平均(7.65±1.38)年。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0-84歲,平均(73.02±2.35)歲;病程3-13年,平均(7.69±1.4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心內科高血壓患者的常規治療和護理,包括使用降壓藥物,進行飲食、休息及運動指導。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五行音樂療法聯合太極拳運動指導,干預者為研究者本人及心內科護士,干預方法:(1)五行音樂療法:①選樂:參照《中醫養生音樂-天韻五行樂》,這套音樂是根據古人的“五音療法”理論結合現代音樂療法而創作,每一個調式均選用一種樂器主奏,為“琴羽、箏商、蕭角、笛徵宮”。心腎陽虛證定位于心和腎,火音通于心,在音為徵:水音通于腎,在音為羽。播放曲目為《天韻五行樂-火(心)》和《天韻五行樂-水(腎)》。②施樂:音樂設備主要有音樂播放器及耳機設備;環境清靜,空氣流通;為住院患者在病區單獨設置一間“音樂治療室”,內設床位及播放設備;音調調至45-55dB左右,以患者舒適為度;施樂時間定在早上8:00-8:30與晚間8:00-8:30,選擇最佳賞樂時間,將《天韻五行樂-水(腎)》施樂時間定于晨間8:00,將《天韻五行樂-火(心)》施樂時間定于晚8:00,可以起到促進腎的精氣隆盛和補益心臟的作用。音樂治療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指導其聆聽音樂時調整呼吸。開始治療時,為患者戴上耳機,囑其選擇舒適體位,閉上雙眼,待音樂播放結束后慢慢睜眼,音樂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暫停護理活動,限制探訪者、電話、聲音等干擾。(2)太極拳:練習24式簡化太極拳:①實施前由專業太極拳老師對相關動作進行分解指導及強化訓練,以確保患者正確掌握太極拳;②1周后開始對患者進行系統的訓練,在病區“音樂治療室”使用投影儀屏幕播放太極拳教學視頻,患者跟隨視頻練習,40min/次,重點強調呼吸與動作的協調;③太極拳運動時間2次/d,安排在上午8:30-9:30,下午4:00-5:00,5d/周,每次鍛煉以微汗為宜。上述兩種干預同時進行,患者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監督實施,出院后則由家屬監督實施,護士每周微信隨訪,并做好記錄。
1.3 觀察指標 ①血壓指標:采用歐盟生產標準的ABPM儀電子血壓計監測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24h平均收縮壓(24h SBP)、24h平均舒張壓(24h DBP)、白天平均收縮壓(白天SBP)、白天平均舒張壓(白天DBP)、夜間平均收縮壓(夜間SBP)、夜間平均舒張壓(夜間DBP)。②血壓變異性指標:觀察干預前、干預3個月動態血壓監測中血壓變異性指標變化,包括24h收縮壓標準差(24h SBP-SD)、24h舒張壓標準差(24h DBP-SD)、白天收縮壓標準差(白天SBP-SD)、白天舒張壓標準差(白天DBPSD)、夜間收縮壓標準差(夜間SBP-SD)、夜間舒張壓標準差(夜間DBP-SD)。血壓變異系數(CV)=SD×100/血壓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血壓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3個月后,24h SBP、24h DBP、白天SBP、白天DBP、夜間SBP、夜間DBP較干預前降低,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mmH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mmHg)
注:與對照組干預3個月比較,aP<0.05。
?
2.2 兩組血壓變異性比較 兩組干預3個月后,24h SBPCV、24h DBPCV、白天SBPCV、白天DBPCV、夜間SBPCV、夜間DBPCV較干預前降低,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壓變異性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壓變異性比較(,%)
注:與對照組干預3個月比較,aP<0.05。
?
相關文獻[7-8]報道,收縮壓變異性增大與諸多并發癥的發生及進展密切相關,同時有研究也提出,血壓變異性獨立于血壓水平影響靶器官的損害。正常的血壓變異性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但當血壓變異性超過一定范圍后,則會給心血管造成不利影響[9]。因此臨床針對老年性高血壓不可單一地控制血壓水平,還應考慮患者的血壓變異性情況,以降低患者靶器官的損傷。
藥物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首選方案,能夠控制血壓大幅度波動,延緩疾病進展,但降壓藥物需長期服用,不僅會增加藥物副作用風險,還會增加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導致患者血壓控制不佳,出現較大波動,使血壓變異性異常升高,增加對靶器官的損傷[10]。中醫治療及護理在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而五行音樂療法及太極拳均為中醫護理中常見的非藥物特色療法。其中音樂療法是一種利用多樣音律通過大腦皮層影響個體心理、生理乃至社交關系的心理療法,而我國音樂療法最早起源于古老的祭祀禮樂,是以音樂的實用性功能為基礎,參照系統治療流程,應用音樂或音樂體驗作為手段治療疾病或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11]。而音樂療法作為新型交叉的學科已應用到諸多醫學領域中,并獲得廣大醫患認可。太極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以陰陽為辨證理念,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而多項研究表明,太極拳在降低高血壓患者血壓方面具有一定療效[12]。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組干預3個月后,24h SBP、24h DBP、白天SBP、白天DBP、夜間SBP、夜間DBP低于對照組,24h SBPCV、24h DBPCV、白天SBPCV、白天DBPCV、夜間SBPCV、夜間DBPCV低于對照組。說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行音樂療法聯合太極拳運動有利于控制血壓水平,改善血壓變異性。分析其原因為,五行音樂療法是以中醫五行學說理論為基礎,結合音樂特有的音律,發揮情志調節,調理臟腑作用。在《黃帝內經》中記載,“五音療疾”理論,古代音樂中“琴羽、箏商、蕭角、笛徵宮”五音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即五行相對應,依據五行相生相克理論選取,通過五音調節機體陰陽及氣機,促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狀態,商音可促進氣機內收,角音可疏肝理氣,羽音可提神[13]。五行合一者利于疏肝解氣,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保持身心放松,利于維持血壓的穩定,調節血壓變異性。太極拳通過實施一系列低強度有氧運動,可通過鍛煉軀體肌肉、關節同時,促進臟器側支循環的開放,改善機體血液微循環,減少外周組織力,降低血壓,且長期進行有氧運動有利于調節患者身心,使其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調節機體內分泌紊亂情況,維持機體生理代謝的穩定[14]。而五行音樂療法與太極拳運動兩者聯合,并長期實施,可發揮長期調節患者氣機、陰陽平衡、疏肝解郁、促進血液循環等諸多作用,達到綜合調節患者軀體功能作用,利于患者血壓的控制,降低血壓變異性。
綜上所述,五行音樂療法聯合太極拳運動可降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調節血壓變異性,使血壓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