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天津市河東區中山門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津 300181)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屬于臨床常見、多發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其最為主要的臨床特征就是胃黏膜上皮與腺體萎縮,大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隱痛、食欲不佳以及噯氣等癥狀,具有病程長且遷延難愈的特點,對患者的生活水平、質量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1]。CAG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前狀態,尤其是對于伴有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的患者來說,其癌變的可能性更大,做好及時、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2]。在實際開展CAG治療的過程中,因為其發病緩慢且病勢纏綿,因此治療起來十分棘手,常規西藥并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CAG患者的更好治療就可以從中醫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并找到理想的治療藥物。基于此,本次試驗研究將2022年1月-2023年8月之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CAG患者46例作為試驗對象,對比分析在實施CAG治療的過程中應用香砂養胃丸與胃復春片對其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研究對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8月之間收治,共包括在我院接受治療的CAG患者46例,為了試驗公平性與結果可參考性,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各有23例的試驗組與對比組。試驗組中有男患者14例,女患者9例,年齡區間為35-64歲,年齡平均值為(47.65±3.52)歲,病程區間為6個月-8年,病程平均值為(4.16±0.35)年,胃鏡分級程度為輕度、中度、重度的患者分別有9例、10例、4例,固有腺體萎縮程度為輕度、中度、重度的患者分別有7例、13例、3例,合并存在異型增生的患者有5例,伴腸上皮化生的患者有7例;對比組中有男患者15例,女患者8例,患者年齡區間為36-63歲,年齡平均值為(47.52±3.46)歲,病程區間為6個月-9年,病程平均值為(4.20±0.33)年,胃鏡分級程度為輕度、中度、重度的患者分別有8例、12例、3例,固有腺體萎縮程度為輕度、中度、重度的患者分別有8例、13例、2例,合并存在異型增生的患者有4例,伴腸上皮化生的患者有6例,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臨床資料后可知,試驗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并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行組間比較。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3]中有關于CAG相關診斷標準者;②意識、精神狀態良好,可以進行基本溝通與交流者;③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呈陰性者;④臨床資料完整且治療依從性、配合度較高者;⑤患者與家屬對本研究內容、方法進行了詳細了解,并在知情、認可且自愿的狀態下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存在糜爛性胃炎、胃潰瘍等相關疾病者;②存在重要臟器功能異常、障礙者;③參與本研究前1周有其他治療藥物使用史者;④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⑤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情況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要常規開展補液、糾正酸堿平衡與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支持治療,并在接受治療期間醫護人員要做好其指導工作,叮囑其避免進食生冷、刺激以及油膩食物,在此基礎上兩組患者的具體用藥方式如下。
1.2.1 試驗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藥物為香砂養胃丸,每次的用藥劑量為8丸,每天以口服的方式用藥3次,服用藥物的時間為餐前半小時,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2.2 對比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藥物為胃復春片,每次的用藥劑量為4片,每天以口服的方式用藥3次,服用藥物的時間為餐前半小時,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 本次試驗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評價指標分別為治療效果、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病理評分、胃黏膜前列腺素E2(檢驗方法為:分別在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劑量為5ml的靜脈血,并以每分鐘3000轉的速度開展持續10分鐘的離心處理,提取血清后放在-80℃的冰箱內保存、待檢,檢驗方法為放射免疫法)與胃黏膜丙二醛水平(血液樣本處理方法同上,具體檢驗方法為比色法)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1、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血液樣本處理方法同上,具體的檢驗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
療效判定標準[4]:接受治療之后患者相關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其異型增生、腺體萎縮均基本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未見炎癥為痊愈;接受治療之后患者相關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其異型增生、腺體萎縮情況得到改善,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炎癥有所好轉為有效;接受治療之后患者相關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變化,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其異型增生、腺體萎縮無顯著改善,胃鏡結果顯示炎癥依然存在為無效。
中醫證候評分:所包括的中醫證候有噯氣、胃脹、口干以及反酸、食欲不佳,根據其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評分,0分表示無癥狀;2分表示存在輕度癥狀,時發時止;4分表示存在中度癥狀,癥狀反復發作;6分表示存在重度癥狀,癥狀明顯且持續存在,評分越低則表示癥狀越輕微。
病理評分:分別在治療前后借助直觀模擬評分法實現慢性炎癥反應的評價,根據其癥狀的無、輕、中、重分別評價0分、3分、6分與9分,評分越高表示病理狀態越不理想。
1.4 統計學分析 收集本研究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資料并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1.0完成統計學分析,計數數據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檢驗,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結果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1 試驗組的患者例數為23例,其中14例患者治療痊愈,8例患者治療有效,1例患者治療無效,計算后可知其治療有效率為95.7%;對比組的患者例數為23例,其中11例患者治療痊愈,7例患者治療有效,5例患者治療無效,計算后可知其治療有效率為78.3%,對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進行統計學分析后可知,試驗組患者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χ2=15.516;P=0.033)。
2.2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并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后噯氣、胃脹、口干以及反酸、食欲不佳等中醫證候評分與對比組患者相比,明顯較低,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對比(,分)

表1 治療前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對比(,分)
?
2.3 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理評分、胃黏膜前列腺素E2、胃黏膜丙二醛水平后可知,治療前試驗組與對比組患者上述指標并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病理評分相對較低,胃黏膜前列腺素E2水平相對較高,胃黏膜丙二醛水平明顯較低,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病理評分、胃黏膜前列腺素E2、胃黏膜丙二醛水平對比()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病理評分、胃黏膜前列腺素E2、胃黏膜丙二醛水平對比()
?
2.4 治療前試驗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1、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等炎癥因子水平較低,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
中醫學中并沒有慢性萎縮性胃炎這一疾病名稱,認為其屬于“腹脹”“胃脘痛”等相關疾病范疇,其出現與飲食不節、勞倦內傷、素體不足以及年老體弱等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主要的病變位置為胃部,并以脾胃虛弱、陰寒內盛為本,氣滯血瘀為標[5],可能會導致患者胃體失養、氣血俱虛,進而引發疾病,因此在運用中醫藥物實施CAG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應該以健脾益氣、調胃順脾以及運中和胃作為基本原則。
胃復春片是一種中成藥,其主要成分包括枳殼、香茶以及紅參,可以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并實現血流動力學改善,在減輕炎癥反應的同時促進胃黏膜修復與再生[6],但是其在CAG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療效并不理想,無法很好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香砂養胃丸也屬于中成藥的一種,其主要成分包括木香、砂仁、生姜、陳皮、大棗、半夏、豆蔻、白術、厚樸、枳實、廣藿香、香附、茯苓、甘草等,其中半夏與陳皮具有祛濕化痰、降逆止嘔的效果,豆蔻則可以實現開胃消食、化濕行氣,廣藿香有助于化濁止嘔,香附有助于散寒止痛、疏肝理氣,枳實與厚樸這兩種藥材則具有燥濕消痰的作用,砂仁、木香可以止痛,茯苓、甘草以及木香則有助于健脾順氣,整個方劑的聯合應用很好地發揮了健脾益氣、調胃順脾以及運中和胃、祛瘀化痰的功效,更好地滿足了CAG患者的實際治療需求[7]。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對香砂養胃丸這一藥物進行分析后可知,其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胃動力,促進腸道、胃部運動功能的恢復,抑制了身體胃酸分泌,有助于更好地保護胃黏膜,同時香砂養胃丸也有助于胃部免疫力以及活性的提高,保證了患者處于一個相對較為理想的營養狀態,在此基礎上,香砂養胃丸還可以改善機體炎癥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反應的出現,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患者因為病情不斷發展而演變成胃癌的概率[8]。香砂養胃丸屬于一種純中藥制劑,其整體療效與安全性相對于胃復春片來說均相對較高,是CAG患者治療過程中較為理想的一種藥物[9]。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病理評分、胃黏膜前列腺素E2與胃黏膜丙二醛水平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均顯著差別于對比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上述指標并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了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基本病情一致性較強,不會對治療結果產生影響,而治療后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中醫證候、病理評分以及相關指標水平的改善程度,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均存在著顯著優勢,證明了在對CAG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香砂養胃丸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整體療效顯著優于胃復春片。這樣試驗研究結果的獲得與香砂養胃丸免疫調節、止痛、抗菌、增強胃腸動力、促進胃黏膜屏障修復、減輕胃部炎癥反應等相關作用的發揮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張亞瑋[10]等人的相關試驗研究也應用了香砂養胃丸對CAG患者實施治療,其所獲得的結果、結論表明了這一藥物的應用促進了患者的更好治療與預后改善,雖然其常規組患者所運用的治療方法與本研究不同,但是并不影響香砂養胃丸在CAG患者應用效果中的評價,甚至可以說明香砂養胃丸與多種治療方案相比均具有理想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證明香砂養胃丸對于CAG患者是一種理想的治療藥物。
綜上所述,在對CAG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香砂養胃丸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患者中醫證候、病理評分以及胃黏膜前列腺素E2與胃黏膜丙二醛水平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胃復春片,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理想的治療藥物并予以進一步臨床分析與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