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消化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由于兒童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慣等因素,消化系統疾病在兒童中較為常見。恰當的檢驗方法有助于疾病的診斷、治療。本文將介紹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的各種檢查方法。
1.血液檢查
血常規:是最基本的血液檢查項目。當兒童患有消化系統疾病時,白細胞計數可能會發生變化。如細菌性胃腸炎可能會使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也可能增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白細胞總數可能正常或略降低,淋巴細胞比例可能相對升高。
凝血功能檢查: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纖維蛋白原含量等凝血功能指標,對于評估兒童消化道出血風險及凝血狀態有重要意義。
血生化檢查: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膽紅素(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標。在兒童肝膽疾病中,如病毒性肝炎、膽汁淤積癥等,肝功能指標會出現異常。
腎功能檢查:雖然主要針對腎臟功能,但在某些消化系統疾病中同樣具有參考價值。例如:嚴重的嘔吐、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時,可能會影響腎臟的灌注,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標可能會升高。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同時累及消化系統和腎臟,因此腎功能檢查有助于全面評估病情。
電解質檢查:兒童頻繁嘔吐、腹瀉容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從而引起胃腸道癥狀,如低血鉀可導致腸道蠕動減慢,出現腹脹、便秘等癥狀。常見的電解質檢查包括鉀、鈉、氯、鈣、鎂等。
2.糞便檢查
糞便的外觀、顏色、性狀等可以提供很多關于消化系統疾病的信息。例如:正常兒童的糞便為黃色或黃褐色的成形軟便。如果糞便呈黑色,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如果是紅色,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如直腸息肉、肛裂等)。此外,糞便中如果有黏液、膿血,可能提示腸道感染(如細菌性痢疾)或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
糞便隱血試驗是檢測消化道少量出血的重要方法。對于一些隱匿性的消化道出血,如兒童消化性潰瘍早期、腸道腫瘤(雖然兒童腸道腫瘤較為少見)、腸道寄生蟲感染(如鉤蟲病)等,隱血試驗可能呈陽性。
當懷疑兒童有腸道感染時,糞便培養是重要的檢查方法。通過將糞便標本接種到特定的培養基上,可以培養出病原菌,如志賀菌、沙門菌、大腸桿菌等。糞便培養結果不僅可以明確感染的病原菌種類,還能通過藥敏試驗指導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
1.X線檢查
X線檢查中的腹部平片可以觀察兒童腹部的大致情況,如腸道氣體分布、有無腸梗阻、膈下有無游離氣體等。在兒童機械性腸梗阻的情況下,腹部平片可顯示腸管擴張、積氣積液,并可見液氣平面;如果存在胃腸道穿孔,膈下會出現游離氣體,表現為膈下新月狀的透亮影。
2.消化道造影檢查
食管造影:對于懷疑有食管疾病的兒童,如食管異物、食管狹窄、食管反流等,食管造影可以清晰地顯示食管的形態、輪廓和蠕動情況。讓兒童口服造影劑(如鋇劑),在X線下觀察造影劑在食管內的流動和分布。
胃腸鋇餐造影:有助于了解整個胃腸道的動力狀態、黏膜形態以及是否存在潰瘍、腫瘤、憩室等病變。例如:在檢查兒童消化性潰瘍時,鋇餐造影可顯示胃或十二指腸黏膜上的龕影;在檢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時,可以看到幽門管細長、胃排空延遲等表現。
鋇灌腸造影:主要用于檢查大腸疾病,如先天性巨結腸、結腸息肉、結腸腫瘤等。它可以顯示結腸的形態、長度、管徑以及有無狹窄、擴張、充盈缺損等情況。
3.超聲檢查
腹部超聲檢查:對兒童肝臟、膽囊、脾臟、胰腺等器官的檢查具有重要價值。可顯示肝、脾、膽囊的大小和形態,有助于肝癌(雖然兒童肝癌較少見)和肝膿腫的鑒別,還能顯示膽囊結石、脾門靜脈內徑、膽管擴張,以及肝、胰囊腫和腹內包塊。超聲檢查可以為兒童常見的膽囊炎、膽結石、肝囊腫等疾病提供較為準確的診斷信息。
胃腸道超聲檢查:可以觀察胃腸道的管壁結構、蠕動情況及有無腫物等。雖然其對胃腸道疾病的診斷準確性不如內鏡檢查,但對于不適合進行內鏡檢查的兒童(如年齡較小、不能耐受內鏡檢查等),胃腸道超聲可以作為初步的檢查方法。例如:在檢查兒童腸套疊時,超聲可顯示典型的“同心圓”征,這對于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非常關鍵。
4.腹部CT檢查
CT檢查能夠提供腹部臟器的詳細解剖結構信息。對于兒童腹部腫瘤(如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CT檢查能夠準確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有助于確定腫瘤的分期和治療方案的制訂。腹部外傷時,CT檢查可以判斷是否有臟器破裂、出血等情況。
5.磁共振成像檢查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無輻射等優點。對于兒童肝臟疾病,如肝母細胞瘤、肝臟血管瘤等,腹部MRI檢查可以準確顯示腫瘤的組織成分。對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膽管擴張癥(先天性膽總管囊腫),MRI檢查可以清晰顯示膽管的擴張形態、范圍以及與周圍血管的關系。
胃鏡檢查:對于兒童上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鏡檢查是最直接、最準確的診斷方法之一。
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將結腸鏡通過肛門插入直腸、結腸,觀察這些部位的黏膜情況。結腸鏡檢查可以發現結腸的炎癥、潰瘍、息肉、腫瘤等病變。對于出現腹瀉、便血、便秘、腹痛等癥狀的兒童,結腸鏡檢查可以幫助明確病因。
碳-13呼氣試驗:用于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以產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二氧化碳。患者口服含有碳-13標記的尿素后,通過檢測呼出氣體中的碳-13含量,可以判斷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
食管pH監測:食管pH監測用于診斷胃食管反流病。通過將一個pH探頭經鼻腔插入食管,連續監測食管內的pH值變化,可以了解胃酸反流的情況。食管pH監測可以確定胃食管反流的程度和頻率,為治療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