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數學”是指個體用口頭表達自己對數學問題的具體認識、理解,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學習的情感體會等學習活動。通過“說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再現數學知識學習、問題解答的整個思維過程,讓學生在明確“有什么”“求什么”的前提下,展示“怎么做”的具體思維流程,從而強化學生運用數學視角認識世界、運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應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的核心素養。
“說數學”是數學交流活動之一,對于學生學習和交流數學十分重要。然而,在實際的“說數學”中,許多學生存在各種心理障礙,如羞澀、自卑和從眾心理等。這些心理障礙導致部分學生害怕發言、拒絕參與或隨大流,從而使他們的數學思維無法得到提升和發散,解題思路無法展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下降,導致數學成績難以提高。針對這種狀況,教師需分析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心理障礙,讓學生在“說數學”中全面塑造數學綜合素養。
1.羞澀心理:害怕說錯
在日常的數學討論中,高中生常常存在羞澀心理,而這種心理經常出現在數學基礎一般或偏差的學生身上,他們認為自身數學基礎不扎實,害怕說錯、說漏,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或者是被其他學生認為數學不好卻愛出風頭。
2. 自卑心理:拒絕說
部分高中生存在自卑心理,特別是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出現拒絕發言的情況,盡管教師主動點名,部分學生因為自卑心理,即使自己有想法也不敢表達,或者是感覺自己無法清楚表達,就干脆不表達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數學基礎較差,無解題思路,學習方法不合適自己;二是缺乏學習數學及表達“說數學”的動力,主動性較差;三是心理素質較差,當眾發言會緊張,并伴有畏難心理,從而無法表達。
3.從眾心理:隨大流說
部分高中生在數學課堂發言上存在從眾心理,這種“隨大流”的行為會導致敷衍、應付的心理狀態。這些學生往往先觀察他人表達,然后跟隨他人的表達,不愿意表達個人的真實看法。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學生缺乏自信、缺乏對數學思考的獨立性及課前預習不充分等,這類學生往往依賴更多人贊同的形式,以此獲得表達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
1.互動啟發式教學,克服羞澀心理,讓學生勇敢地“說”
針對學生害怕說錯的羞澀心理,教師可引導他們在課前進行預習,同時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說”給予針對性啟發,讓他們在教師語言、行為的鼓勵下,逐漸克服羞澀心理。此外,在教師的精準指導下學生能逐漸掌握數學的解題思路,并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以獲得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
例如:在講授正弦、余弦定理時,教師提出問題:在△ABC中,其內角A、B、C,分別對應的邊長是a、b、c,已知a=1,b=2,cosC=1/4,求△ABC的周長及cos(A+B)的值。教師通過引導式提問,啟發學生甲主動思考:“該題屬于何種問題?已知哪些條件?求的是什么?”學生乙說:“正余弦定理問題,已知邊長和∠C余弦值,要求的是周長和∠A與∠B之和的余弦值。”教師啟發性地說:“你可將題目中的信息轉化成數學符號語言,能得出何種結論?”乙接著說:“題目中給出余弦的信息,并結合相應條件,應用余弦定理求出C的邊長……”利用互動,教師能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逐漸掌握解題邏輯,獲得成就感,使學生能勇敢地“說”。
2.小組式競爭教學,克服自卑心理,讓學生主動地“說”
為了讓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教師可采用小組競爭的方式,先在小組中形成“說數學”的氛圍,讓學生從相互幫助中獲得勇氣,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從而克服自卑心理,主動展示。
例如:在講授“數列”內容時,教師提出問題: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Sn=n2+2n。①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②若等比數列{bn}滿足,b2=S1,b4=a2+a3,求數列{bn}的前n項和。教師先在課前提出預設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從“求什么”“有什么”的角度,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表達,得分最多的小組可獲得相應獎勵。數學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為爭取小組榮譽,積極向本組組員請教,并主動表述:“所求內容為一般數列{an}的通項公式an,數列{bn}前n項和,可應用求和公式的相關知識和等比數列相應的公式求得對應的值。”數學交流中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競爭性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學習和交流中獲得成就感,并主動地“說”。
3.自主探究式教學,克服從眾心理,讓學生自信地“說”
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獨立解決數學問題,并鼓勵他們在得到答案后重復驗證方法的正確性,同時用“說”的方式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在相互交流中獲得更好的解決方式。這種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正確驗證中獲得自信,還能為他們提供“說數學”的舞臺,進一步增強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讓他們能更自信地“說”。
例如:在講授“整體代換思想”內容時,教師提出問題:f(x)=asin(πx+a)+bcos(πx+b),且f(4)=2022,求解x為2023時,對應的函數值。此后,教師讓學生獨立思考,并給予學生充足驗證時間,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整體代換在解題過程中的作用。學生說:“可將4帶入,求出asina+bcosb=2022,再將2023帶入函數中,觀察兩個式子,發現可將‘asina+bcosb’再次帶入目標式子中,求出對應的值!”通過自主探究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提升數學思維,并通過反復驗證體驗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在課堂上自信地“說”。
教師需要先認識到“說數學”的意義,如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以及數學交流意識、意愿和能力。同時,“說數學”也是教學評價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在數學交流中評價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其數學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提升。為此,教師應分析學生在“說數學”中的心理障礙,從而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說出數學解題思路及其他不同的見解,讓他們在“說數學”中體會高中數學的魅力,從而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