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定中學 皮云波
核心素養從提出到落實很難一蹴而就,需要精心設計,在實踐中將培育指標與具體課程結合,分階段、分步驟,科學推進。我主要從四個方面完成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并對此感觸頗深。
2023 年的一天,我偶遇了一起車禍,這使我想到能否以生活中常見的事例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我收集了一些車禍視頻,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從創設的問卷調查中歸納出兩個問題,最終與學生確定了以“如何降低車禍傷害”為研究性學習的方向,解決了研究性學習“學什么”的第一道難關。
這個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科學”的課程理念,實現了以問題為載體。學生不再是接受性學習,“學什么”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確定了以研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開始。

圖1 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討論
我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明確各組應側重研究學習的重點:一組主要關注安全氣囊,二組主要關注安全帶,三組主要關注人體結構與撞擊過程。各組在接到任務后,開始學習探究。學生主動走進圖書館、計算機室查找相關資料,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
各組代表在上臺分享與討論中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四大核心素養中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得以提升。
本環節有利于學生學習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控制無關變量,為今后的自主探究做好鋪墊。
學生通過討論,選擇用雞蛋代替人體,用雞蛋下落撞擊地面模擬車禍中的撞擊。學生用所學知識設計模型,探究如何保證模型中的雞蛋在遭受撞擊后能完好無損。其中,一名學生從模型撞擊地面后雞蛋卻遭反彈破裂的失敗中總結了經驗,找到了解決辦法,并對此進行了論證。這個過程有效提升了學生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將實驗設計成比賽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到解決問題不僅僅需要借助所學知識,更需要學會獨立思考、樂于創造和勇敢變革。這種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獨立思考以及有效合作的能力、創造能力和思辨能力。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上臺進行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交流學習心得。有的學生圖文并茂介紹自己研究學習的過程,有的將學到的動量知識進行傳播分享,有的還對臺下的同學進行現場調研,繼續開展探究……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被有效激發。在展示與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相關知識,還展現出查找資料、提煉觀點、解決問題、團結協作等能力。
在整個過程中,師生同為學習者,讓我深刻感受到“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的含義,從原來關注“教什么”向關注學生“如何學”和“學到了什么”轉變。

圖2 學生進行展示與交流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變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為中心,以問題的驅動為橋梁,讓學生在對真實問題的追尋中,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問題轉化學習的過程中,應以認知建構的方式重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與問題的聯系中,在科學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和思維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