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在人們心中始終是美麗的、可愛的,那就是家鄉。
我的家鄉是豫南一個小縣,古稱吳房,現在叫遂平。家鄉有山有水有平原,南北通達,民風淳樸。遂平遂平,萬事順遂,天下太平,家鄉的名字聽起來就很美。
千年古縣留佳話
遂平作為縣名,已經有1200多年了。
遂平古稱房,早在上古時期,我們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關于“房”的名稱來源,一個說法是這個地方,正對應天上的28星宿的房星,所以稱房;還有個說法是因為當地有一上古女媧廟,稱為“房”,所以稱房。
堯生十子。大兒子生下時全身通紅,名為朱。堯死后把帝位禪讓給舜。舜封朱于丹水,又名丹朱。丹朱從小聰慧,愛好圍棋,為天下第一棋手。后改封丹朱為房,丹朱的兒子陵,稱“房陵”。帝堯世孫,得邑為姓,所以丹朱是房姓的始祖,遂平因此成為房姓的發源地,所謂“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房”。2013年,全球房姓人來到遂平,共同祭拜他們的祖先丹朱。
滄海桑田,歷史更替。春秋戰國時,房被楚占領,房人南遷,即為今天湖北的房縣。公元前505年,夫概趁吳王闔閭外出打仗發動政變,吳王闔閭不得不回兵平叛。夫概兵敗逃往楚。楚王封夫概于房,始稱吳房。西漢初年,始置吳房縣。
唐朝末年,吳元濟擁兵自重,在蔡州反叛朝廷。李愬臨危受命,率領軍隊從吳房的文城柵出發,冒雪對叛軍發動突然襲擊,剿滅了叛亂。這個歷史事件被司馬光記錄在《資治通鑒》中,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里。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吳元濟叛亂,維護了國家尊嚴和統一。公元817年,唐憲宗聽到平定叛亂,龍心大悅,敕改吳房為“遂平”,寓意是萬事順遂,天下太平。
美麗傳說忠孝地
遂平是個忠孝之地,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生性兇殘,大逆不道,犯上作亂,廢漢獻帝,挾天子以令天下。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吳房人伍孚,為了維護正義,捍衛大漢江山,挺身而出。位卑不敢忘憂國,伍孚雖然是一個中層官員,面對強大邪惡人物董卓,敢于以身犯險,刺殺董卓。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他大無畏的精神卻彪炳史冊。
王祥臥冰的故事也發生在遂平縣。王祥祖籍山東臨沂,他的父親王融為了躲避戰亂,定居吳房。小王莊至今有王祥墓、王祥廟。廟里有兩塊石碑,一塊碑上沒有文字只有雕刻的圖畫:一只鶴叼著一條魚,旁邊站著一個戴高帽的人,寓意是王祥臥冰求鯉,上天感動,派仙鶴叼一個魚送給王祥。另一塊碑是民國三年(1914年)所立,根據碑文內容來看,在立碑時的一百多年前,也就是距今二百多年前,這個地方就已經建有王祥廟了。
王祥從小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對父母十分孝順。更難能可貴的是,繼母對他百般刁難,甚至欲加害于他,他仍然孝敬如初。繼母患病,茶飯不思,想喝鮮魚湯。此時正值寒冬臘月,天寒地凍,王祥為了讓繼母喝上魚湯,來到村前封凍的河面上,脫下衣服用自己的身體去化冰求魚。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上天派神仙下凡,從河里跳出兩個鮮活的大鯉魚送給他。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后來成為中華傳統二十四孝之一。
忠孝,成為遂平人民的精神魂靈和核心價值觀,支撐著遂平人民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直到永遠。
開拓創新遂平人
自從遂平大地有了先民以后,這塊寶地就賦予了遂平人精神和靈魂,勤勞善良,忠孝愛國,開拓創新,敢為人先。
堯帝創圍棋教會丹朱,丹朱發揚光大。丹朱的棋藝大為長進,成為天下第一棋手。遂平也成為圍棋的發源地。
大家都知道《漁舟唱晚》這個古箏名曲,作者魏子猷,是遂平縣陽豐鄉吏部張村人,他家村南不遠就是汝河。汝河滋養了他,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魏子猷從小喜歡樂曲,遍尋老師,拜師學藝,吸取百家之長。
1925年他辭官回鄉。一天傍晚,他坐在汝河岸邊,看到水面開闊,碧波蕩漾,魚翔淺底。河灘上的沙子在夕陽照耀下金光閃閃。打漁人搖著漁舟,唱著小曲,披著晚霞,滿載而歸。他靈機一動,迅速把這一幅美麗的畫面譜成曲子,這就是后來聞名天下的《漁舟唱晚》。
遂平縣城南8里,有一個村莊叫潘莊,出了一位了不起的遂平人,他就是現代豫劇之父、豫劇改革家樊粹庭。樊粹庭從小喜歡豫劇,在開封上學期間,就跟著戲班學戲唱戲。畢業后,到河南省教育廳任社會教育推廣部主任。為了豫劇,他不惜辭去公職,組建了豫劇團,全身心地投入到豫劇事業當中,為此他的老父親與他斷絕了父子關系。抗戰期間,他帶領獅吼劇團,收留培養了一批流浪街頭的孤兒,演出了許多宣傳抗戰的劇目。是他把豫劇從地攤戲搬上了舞臺;是他把豫劇從口口相傳,變成了有固定劇本的現代戲劇。他一生創作、改編了50多部戲,被稱為豫劇大師。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遂平人民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煥發出千年未有之熱情,釋放出極大的創造力,于1958年4月20日成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成為新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是遂平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進行的探索,它的首創精神是不可磨滅的。如今嵖岈山人民公社舊址,已經被國務院定為國家保護單位,供人們瞻仰、追思。
1975年8月,特大暴雨致使汝河上游板橋水庫潰壩,地處下游的遂平大地一片汪洋,給遂平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遂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化悲痛為力量,不等不靠,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重建家園,造就了遂平人民的抗洪精神,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精神凝聚力量,只要有了精神,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住前進的步伐。
美麗山水甲天下
遂平美,美在山;山是名山,嵖岈山。
這是一座神奇的山,獨特的山,又名嵯峨山、玲瓏山。“嵖岈”二字,在新華字典中專指遂平的嵖岈山。嵖岈山怪石林立,號稱“江北石林”。嵖,在當地方言中,就是胡亂擺放的意思,就是說嵖岈山是一個不規則的山。嵖岈山名字獨特,山勢奇特,好像是伏牛山挺起的一個堅硬的尾巴,又像是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美人痣。
嵖岈山形成于40億年前,周圍的山都是以土覆面,以柔示人,而嵖岈山是以石面世,展示出她的堅硬、倔強和不屈。她小巧玲瓏,十分精致。她雖然沒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黃山之壯麗,但她是秀奇的、獨特的。登臨嵖岈山,可以讓你一日看盡長安花,不至于過度勞累,不至于膽戰心驚。就好像鄰家小妹,清純漂亮,可愛可親。可遠觀,可近看,可慢慢登臨,細細品味。
嵖岈山象形石密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天下第一石猴”“八戒醉酒”“海豚望月”“母子石”,等等,簡直就是一個“動物王國”。
這是一座英雄的山。唐末的黃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清末的捻軍,都曾在此安營扎寨。20世紀40年代,著名愛國人士魏朗齋在山下開辦職業學校,教育救國,教化民風。著名學者范文瀾曾在此講學,劉少奇從延安去往竹溝途中,也在此作短暫停留。1944年底、1945年初,日寇糾集上千人,兩次偷襲嵖岈山。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抗日武裝,充分利用嵖岈山地形地勢,奮勇抗擊,粉碎了日寇妄圖消滅我抗日力量的企圖,留下一段英勇抗戰的傳奇佳話。
如今的嵖岈山,是5A級景區、國家級文明景區。景區內設施越來越完備,游樂項目越來越多。每年來嵖岈山的游客絡繹不絕,成為天中大地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一張閃亮的名片。遂平美,美在水,水是汝河水。那一灣河水滋潤著遂平大地,養育了遂平人民。汝水湯湯,蜿蜒從縣城流過,好像一條玉帶環繞遂平縣城。過去,汝河在遂平的歷史上十年九澇,給兩岸人民造成了不少災害。
如今,遂平縣委、縣政府堅持以水潤城,努力做好水文章,唱響水樂章,精心打造江北水鄉,建成了汝河公園、玉湖公園。公園里亭臺樓榭,奇石花草。人們迎著朝霞,踏著夕陽,在公園里,或歌唱,或跳舞,或健身,不亦樂乎。
那一灣清水,是上天賜給遂平人民的瓊漿玉液,為遂平人民送來吉祥和安康。
獨特的山水,美麗的傳說,養育了遂平人民。如今的遂平人民正在書寫新的華章,創造新的輝煌。我們有理由相信,家鄉遂平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