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是藏族同胞對醫生的尊稱。這次遠赴西藏采風,走進曲水縣人民醫院,藏族同胞們圍攏上來,相繼伸出大拇指,發出由衷的贊許:“泰州安吉拉,扎西德勒!”那神情自然而真誠。
短短五天行程,藏漢一家親的場景讓我感動,一批批援藏醫生扎根高原傾情奉獻的故事像雅魯藏布江水一樣川流不息。
一輩子忘不了的救命恩人
眨眼間,湯小霞醫生離開曲水已經四年了,遠隔4000公里外的曲水縣才納鄉26歲的村民朗宗卻無時無刻地思念著自己和女兒的救命恩人湯醫生和秦醫生,每逢藏歷新年或者望果節等重大節日,都會通過微信送上自己的祝福。
朗宗是個聾啞人,她清楚地記得2020年6月1日那天,挺著個大肚子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縣醫院孕檢。接待她的是第十四批援藏醫生湯小霞,這位和藹可親的女醫生照例詢問著基本情況,可朗宗既不清楚懷孕時間,也不知道預產期,且語言溝通有障礙,讓湯醫生犯了難。再難也難不倒經驗豐富的湯小霞,她判斷孕婦臨近預產期,通過檢查發現孕婦羊水偏少,胎兒宮內缺氧,必須立即住院。
住院的第二天,朗宗的胎心監護出現變化,胎兒心跳出現異常。湯醫生決定實施剖宮產。然而,朗宗只想消極地等待順產。湯小霞通過近半小時的比劃交流,筆紙溝通,反復引導和寬慰,終于讓朗宗打消了戒備心理,從心底里開始信任醫生,最終選擇剖宮產手術方案,直到這時才讓湯醫生松了口氣。
然而剖宮手術中隨時可能發生麻醉意外、羊水栓塞以及嚴重并發癥等突發情況,特別是聾啞人不能表達不適癥狀,萬一出現異常情況,怎么辦?尤其是宮內缺氧,新生兒出生后同樣面臨著很大的風險。所幸的是這次同批援藏的有兒科醫生秦艷助陣,卸去了湯小霞一半的壓力。
湯小霞與相關科室醫護人員一道精心制定細致周到的手術方案。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產下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在清理呼吸道后嬰兒發出了清脆的啼哭聲。
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的間隙,新生兒的小臉卻逐漸開始青紫,兒科醫生秦艷果斷實施新生兒窒息復蘇,氣囊加壓給氧,但效果不佳。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新生兒的哭聲逐漸微弱。秦醫生迅速完成氣管插管,一會兒,小生命又恢復了活力,面色恢復了紅潤,啼哭聲再次響起。盡管復蘇效果很好,但是考慮到早產和宮內缺氧的因素,且縣醫院缺乏相應硬件設施,秦艷決定護送這個珍貴的小生命去拉薩市人民醫院。
救護車上,秦醫生一路跪著用氣囊加壓給氧。車內沒有電,輸液及吸痰都不能做,她硬是用注射器、用手把痰弄了出來,保障了孩子的呼吸暢通。一個多小時后,這個珍貴的小生命平安到達拉薩市人民醫院,住進了新生兒科的保溫箱,母女平安。
如今四年過去了,朗宗一直沒有忘記江蘇泰州的親人湯小霞和秦艷,是她們挽救了母女倆的生命。
夫唱婦隨接力援藏
“青藏高原一個神秘而又美麗的所在,一直令人向往的地方,這里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色——遼闊的高原,巍峨的雪山,碧藍的湖泊,動人心魄的色彩。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有著最稀薄的氧氣,讓我向往卻又望而生畏。最終我還是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接過了丈夫夏建國的援藏接力棒。”
這是泰州市第十六批援藏醫療隊員陳晴玉在援藏日記里的感言。
有人不解,陳晴玉緣何舍家別子遠赴西藏?她告訴我們,是丈夫夏建國為藏族同胞牽線搭橋,讓14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的舉動感染了自己。
夏建國,第十五批援藏醫療隊成員,泰州醫療組組長。進藏不久,體會到這里紫外線照射的強烈,導致當地白內障的發病率相比內地高出一倍,發病時間提早10年以上,致盲眼病給當地農牧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為了讓藏族同胞重見光明,夏建國積極奔走。2021年12月4日,由泰州援藏醫療小組與泰州援藏干部共同發起的曲水縣“白內障光明行活動”拉開帷幕。那天,他和曲水患有白內障的14名農牧民一道,來到了泰州市人民醫院。
經過兩天的修整后,6日上午8點,藏族同胞開始陸續接受手術。直到下午3點,14臺手術全面完成。
82歲的藏族大爺次仁白瑪做完手術后非常興奮,拉著夏醫生的手說,幾年前做過右眼白內障手術,沒想到還能有機會做左眼的手術,在生命的盡頭,有幸第一次坐上飛機,到這么遠的地方做手術,無比激動和高興。今后每天都會為援藏醫生和工作人員祈禱。
7日早上,醫生們幫藏族同胞一一拆下蒙在眼上的紗布。美麗的世界呈現在他們眼前,藏族同胞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患者格桑,高血壓導致他睡眠不好,做完手術,眼睛看見了,心情好了,睡得也香了,他說泰州真是個好地方!
夏建國援藏時間僅有一年,但為藏族同胞要做的事情太多。臨別時,他沒有了那種迫切回家的喜悅,心生濃濃的不舍,不舍那絲絲咸香的酥油茶,不舍那潔白純凈的哈達,不舍那善良淳樸的藏族農牧民同胞,不舍曲水這個傾注了心血和汗水的地方。他記得那天深夜12點,帶著成功做完白內障手術的曲水農牧民踏上拉薩土地的那一刻,居然也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此刻,在他的內心里曲水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慶幸的是,愛人陳晴玉接過接力棒,去了他曾經為之奉獻的曲水縣醫院超聲科。她住在丈夫之前住的宿舍里,帶著丈夫的牽掛,開始了新一輪的援藏工作。
來到曲水后她毫無保留地把超聲技術傳遞給藏族醫生們,在她手把手的悉心指導下,達娃群宗、格桑白珍、仁增旺姆和堅才平措相繼成長為科室的技術骨干。
如今夏建國、陳晴玉夫婦早已回到泰州,常常會接到曲水醫院的學生們的求助電話,對此,他們通過微信視頻及時授業解惑,伉儷援藏為民行醫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宋桂仙太忙了,西藏五天行程僅僅碰了一次面,還是在曲水縣政府食堂就餐時邂逅的,直到8月16日我離開西藏,在貢嘎機場登機前才收到他的微信。
他告訴我,歷經10個月的努力,今天曲水縣醫院胸痛救治單元正式加入西藏自治區胸痛中心聯盟。
曲水地區心臟病特別是心肌梗死患者較多,作為泰州市第十七批援藏醫療組長和心內科博士的宋桂仙,一踏上曲水的土地就著手胸痛救治單元建設,為高危胸痛患者建立起綠色高效的急救通道。宋桂仙給我講了去年成功救治一名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故事。
2023年10月11日晚22點55分,45歲的王先生因為急性胸痛大汗淋漓,口唇蒼白,當晚飲酒后開始出現胸部悶痛,且逐漸加重伴有瀕死感,連忙來到急診胸痛單元。心電圖結果提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死神的鐮刀正在收割一個中年生命。
接到值班醫生央診求助信息的宋桂仙立即趕往醫院,當即聯系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啟動導管室,叮囑值班醫生給予心梗急救藥物嚼服,心電監護、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完善心肌酶譜、肝腎功能、術前病原學等化驗檢查,為前往拉薩手術做好準備。
23點02分宋醫生趕到了醫院決定親自陪同王先生前往自治區人民醫院。
23點47分,救護車就快到自治區人民醫院時,患者突然出現抽搐,意識喪失,心電監護提示室顫,宋醫生立即對其進行了電除顫,并給予注射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藥物,隨后患者意識恢復。
23點55分,直接經綠色通道到達導管室并行急診PCI術。
12日凌晨0點50分,手術完成,患者住進了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生命體征平穩。歷時2個小時55分鐘與時間賽跑,讓患者及家人感受到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的真諦。
一周之后王先生順利出院返回曲水縣城。鬼門關走了一遭的他感慨萬分:“多虧了宋醫生和胸痛救治單元挽救了我的生命!”
在曲水醫院病房,我隨來自姜堰的援藏醫生周錦宏查房,見到了54歲的牧民瓊瓊桑珠。他在四天前因為黃疸加劇,肝功能損壞嚴重住進了醫院。周醫生介紹高原地區的水質和飲食習慣極易導致膽囊炎、闌尾炎高發。讓瓊瓊桑珠意外的是過去膽囊炎手術住院時間至少要10多天,現在只要5天就出院了,得益于周醫生帶來的腹腔鏡下經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技術,創傷小,恢復快。
同樣,37歲的藏族婦女米瑪發自內心地感激新技術讓她死里逃生。那是8月初的一天晚上,腹痛了5天后的她前來就診。來自興化人民醫院婦產科醫生徐薇接診檢查后懷疑異位妊娠,這是非常兇險的疾病。由于輸卵管支撐力薄弱,當宮外孕的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會使輸卵管破裂,導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曲水地區貧血病人比較多,最近的血庫離醫院69多公里,一旦出血多搶救困難。然而患者一家意識不到危險性,想回家觀察。
徐醫生好說歹說,最終米瑪同意住院。當天夜里,突然腹痛加劇,檢查發現腹腔內出血,需要緊急手術。于是,5名援藏醫生和當地醫生快速組建起手術團隊,徐醫生主刀施行腹腔鏡下輸卵管切除手術,患者米瑪得以脫險。像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限于篇幅,不再細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臺臺搶救手術,一次次新技術推廣,讓藏族醫生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地得到鍛煉,在曲水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援藏30年,泰曲一家親。泰州市衛生醫療系統共選派優秀醫護人員17批72人次,通過言傳身教,先后為曲水醫院培養學科帶頭人38名,在各自專業領域獨立完成手術;指導開展新技術、新業務25項;幫助曲水醫院成功創建了“二級乙等”綜合醫院。目前,曲水醫院已經能夠自主開展CT診斷、心臟彩超、宮腔鏡手術、膽道鏡下結石取出、水囊引產等30項新業務。
“十四五”期末,通過援藏完成了中(藏)醫院、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站建設等14個項目,累計總投資7196.6萬元,其中援藏資金2446.7萬元。
一組組躍動的數據,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讓我的心靈得到凈化,精神得以升華,對泰州一代代援藏醫務人員傳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的壯舉心生欽佩:泰州援藏醫生不簡單!
責任編輯/董海燕